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來源: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3-21  瀏覽次數:246
    核心提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來源: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發布日期: 2018-12-25 來源: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一、什么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二、出臺《實施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之后,國務院、中央部委、浙江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文件,對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作了具體部署,各地掀起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熱潮。金華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提出了緊抓國家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的契機,全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近兩年陸續安排實施了一定數量、不同類型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新、涉及面廣、任務重,需要市政府出臺政策性文件予以指導實施。為此,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經過意見征求和修改完善等環節,制定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三、出臺《實施意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出臺《實施意見》的依據主要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建城函〔2014〕27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6〕98號)等相關政策文件。

      四、《實施意見》提出了什么樣的目標任務?

      《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是,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70%以上降雨的目標。2018年起,全市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的建設、老舊小區的提升改造以及其他有條件實施的新開工項目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20年,金華市區、蘭溪市建成區25%以上面積,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金華市區建成區和蘭溪市、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建成區5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五、《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實施意見》有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出要轉變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構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態系統;第二部分結合實際確定了本市各區域階段性的目標任務;第三部分明確了六項建設重點,包括加強城市河流和湖泊整治、促進居住建筑和小區調蓄、優化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該站城市道路和廣場排水、推進公共建筑項目海綿體建設、延伸開展城鄉一體化海綿體建設;第四部分圍繞完善規劃體系、加強建設管控、加快項目建設、健全制度機制、開展示范先行等五個方面提出工作要求;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落實保障資金、強化技術支撐、加強宣傳引導、加強督查考核等六個方面。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發布日期: 2018-12-25 來源: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字號:[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

      為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提高城市防澇能力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6〕98號)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切實轉變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結合“五水共治”,有效利用雨水資源,推進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轉變,實現雨水徑流由快速排除、末端集中、收納治污向慢排緩釋、源頭分散、自然凈化轉變;充分發揮和利用城市水體、綠地、市政基礎設施、各類城市建筑體等對雨水的滲透、吸納和凈化作用,最大程度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和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削減徑流污染,加快構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態系統。金華市區要結合“五溪潤城”“七星伴月”等生態建設工程,強化海綿城市建設效果。

      二、目標任務

      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建城函〔2014〕275號),完善技術標準,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70%以上降雨的目標。自意見發下之日起,全市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的建設、老舊小區的提升改造以及其他有條件實施的新開工項目都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并按年度排出項目實施計劃,抓好工作推進。具體目標是:

      到2019年底,金華市區、蘭溪市建成區17%左右的面積,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建成區14%左右的面積(婺城區6.4平方公里、金東區2.5平方公里、金華開發區6.7平方公里、金華開發區金西區塊1.7平方公里、金義都市新區3.1平方公里、金華山旅游經濟區1.1平方公里、多湖中央商務區2.9平方公里、蘭溪市6.1平方公里、永康市5平方公里、義烏市13.7平方公里、東陽市5.3平方公里)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到2020年底,金華市區、蘭溪市建成區25%以上面積,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即婺城區9.6平方公里以上、金東區3.7平方公里以上、金華開發區10平方公里以上、金華開發區金西區塊2.6平方公里以上、金義都市新區4.7平方公里以上、金華山旅游經濟區1.6平方公里以上、多湖中央商務區4.4平方公里以上、蘭溪市9.1平方公里以上、永康市7.5平方公里以上、義烏市20.6平方公里以上、東陽市8平方公里以上)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到2030年底,金華市區建成區和蘭溪市、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建成區5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三、建設重點

      (一)加強城市河流和湖泊整治。城市建設改造過程中,嚴格落實“藍線”管理規定,嚴格保護蘭江、婺江、義烏江、東陽江、永康江、武義江、浦陽江、梅溪、白沙溪等城市自然水體,合理確定城市水系的保護與改造方案,使其滿足海綿城市建設控制目標與指標要求。要利用城市自然水體和濕塘、雨水濕地等設施調蓄和凈化初期雨水,并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雨水地面徑流排放系統及下游水系相銜接。強化水系溝通,嚴禁填埋河道水系。充分考慮河湖水體的水量和水位需求,保證城市防洪排澇需要的過水流量和調蓄庫容。

      (二)促進居住建筑和小區調蓄。新建建筑和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的要求規劃建設排水系統,因地制宜推行綠色屋頂和立體綠化,增加雨水滲透、凈化和收集利用設施;既有建筑和小區可結合實際情況對建筑屋頂、周邊綠地以及景觀水體等實施低影響開發改造。有計劃地推進地面透水性改造,增加雨水自然滲透空間。結合小區景觀水體建設雨水濕地和蓄水池,用于綠化灌溉、景觀水體補水和道路清洗保潔等。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項目要率先落實海綿型住區的要求。

      (三)優化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將構建海綿型綠地系統作為園林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公園和綠地系統要統籌考慮綠地、水系、綠道的有機融合,在滿足生態、景觀、游憩等功能的基礎上,同步考慮為周邊區域提供雨水滯留、緩釋的空間,提高區域內雨水調蓄和凈化等功能。因地制宜采取小微濕地、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草溝、植被緩沖帶、雨水濕地、雨水塘、生態堤岸、生物浮床、透水鋪裝等低影響開發措施,提高雨水滲透能力,有效削減地表徑流峰值和流量,凈化雨水徑流,合理利用雨水資源。

      (四)改善城市道路和廣場排水。要規劃設計符合低影響開發技術要求的道路高程、道路橫斷面、綠化帶及排水系統,提高道路對雨水的滲滯能力。新建道路應結合紅線內外綠地空間、道路縱坡及橫斷面設計、市政雨水排放系統布局等,優先采用生態排水。已建道路可通過路緣石改造、增加植草溝、溢流口等方式將道路雨水徑流引到綠地空間,進行雨水滲、滯、蓄、凈后再排。城市廣場、慢行系統、公共停車場以及非重型車輛通道優先采用透水性路面或鋪裝,城市道路紅線寬度超過60米的道路兩側、學校操場兩側要逐步規劃、建設配套雨水蓄水設施。城市廣場可在地下建設蓄水池用于綠化灌溉和景觀水體補水,改善廣場排水。

      (五)推進公共建筑項目海綿體建設。機關、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和商業綜合體等各類大型公共建筑項目要率先推進海綿體建設,減少非透水性硬質鋪裝面積,有條件的要配套建設具有削峰調蓄功能的景觀水池、低洼水塘等。規劃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按照每萬平方米建設用地不小于100立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綜合蓄水設施,有條件的工礦企業、工業廠區宜建設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設施。

      (六)延伸開展城鄉一體化海綿體建設。在推進小城鎮和村莊建設過程中,要結合重點中心鎮、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等建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海綿型鎮村。海綿型鎮村建設要強調與周圍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運用低成本和自然生態的方法提高雨水吸納和排放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完善規劃體系。各縣(市、區)要在研究城市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科學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在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排水防澇、河網水系等相關規劃時,要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作為重要內容,把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徑流污染控制率、雨水資源化綜合利用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主城區以外的其他區域在修編各類總規、控規和詳規時也要將海綿城市建設指標納入控制指標。

      (二)加強建設管控。按照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要求,將海綿城市建設的剛性控制指標落實到海綿公園、海綿廣場、海綿道路、海綿小區等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環節,確保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在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等環節,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作為重要審查內容;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提交備案機關。要將建筑與小區的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地面、藍線規定等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措施作為城市規劃許可條件,保持雨水徑流特征在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

      (三)加快項目建設。各縣(市、區)要根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圍繞“滲、滯、蓄、凈、用、排”,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生態廊道建設,建立海綿城市工程項目儲備庫。制訂海綿城市建設年度計劃,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城市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系統、住宅小區等工程項目。

      (四)健全制度機制。建立和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有關的規劃、建設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機制。適應海綿城市建設需要,加快城市防洪排澇管理、公園綠地管理、城市道路管理等制度的制定和修訂。建立健全低影響開發設施的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提高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確保低影響開發設施運行正常。

      (五)開展示范先行。蘭溪市作為省級試點區域,要通過科學探索為各地提供經驗。按照金華市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要求,市區湖海塘區塊、多湖中央商務區、二七新村區塊、金華山、江北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要加快推進建設。其他縣(市、區)要積極推進海綿型公園綠地、海綿型居住區、海綿型道路廣場、海綿型小城鎮等示范建設,形成連片示范效應,總結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新舉措、技術新手段、管理新政策等經驗,盡快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指導海綿城市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整金華市區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和市建設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氣象局、婺城區政府、金東區政府等單位有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建立統一指揮、整體聯動、部門協作、責任落實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建設局),負責牽頭抓總、協調推進、督促指導。各縣(市)要成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二)明確工作職責。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照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要求,編制并實施本區域內的海綿城市建設計劃,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具體項目,組織做好相關行政審批、技術管控、設施維護及資金保障等工作。

      市發改委:負責爭取海綿城市上級資金支持;負責在城市建設相關項目的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審查過程中落實相關要求。

      市財政局:負責爭取國家、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財政補助資金;加強資金統籌,加大對海綿城市建設的財政投入。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項目土地供給相關工作,在土地出讓、劃撥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要求。

      市建設局:負責組織編制市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督促市區各責任主體編制并實施海綿城市建設計劃;按照要求對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進行技術管控;對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進行督促、檢查、考核。

      市規劃局:負責組織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將綠地率、水域面積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或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時,參考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中確定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要求,落實相關指標。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對交通項目建設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

      市水利局:負責修編水系專項規劃;將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落實到相關水利項目規劃建設中;監督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

      市環保局:負責指導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環評審批,組織開展相關環境質量監測。

      市氣象局:負責對全市降雨特點進行監測分析,提供氣象資料,建立城市暴雨監測預警體系。

      (三)落實保障資金。積極籌措資金,將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創新政府投資項目投融資體制,探索建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的中長期融資優勢和引領導向作用,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整合水環境整治、水利建設、環境保護等有關專項資金,優先安排、支持海綿城市建設。

      (四)強化技術支撐。加強對相關部門監管人員及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發展的綜合能力。擇優聘請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支撐單位,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結合項目實際,合理充分運用各項技術,切實提高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五)加強宣傳引導。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社會面宣傳,提高公眾對低影響開發、綠色建筑、城市節水、水生態修復、內澇防治等工作中雨水控制與綜合利用重要性的認識,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時向社會公開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進展,注重總結典型經驗,拓展群眾參與和監督渠道。

      (六)加強督查考核。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責任單位,做到責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各司其職、合力落實的責任體系。將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納入對各級和相關部門的綜合考核,加強定期督查,強化獎懲措施,確保海綿城市建設落到實處。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2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盐城市| 双牌县| 汶上县| 新津县| 永川市| 灯塔市| 新营市| 龙井市| 罗甸县| 武宣县| 都匀市| 巴里| 新源县| 嘉荫县| 麻栗坡县| 前郭尔| 张北县| 凤山市| 福海县| 伊宁县| 彝良县| 花垣县| 郎溪县| 丹东市| 祁连县| 鲁甸县| 福建省| 湟源县| 博罗县| 垦利县| 汾阳市| 西乡县| 封丘县| 平凉市| 溆浦县| 望谟县| 高淳县| 芦山县| 洪洞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