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李干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0-25  瀏覽次數:179
    核心提示: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李干杰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李干杰

      “無廢城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無廢城市”建設。2018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由國辦印發。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無廢城市”建設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具體內涵和建設路徑,扎實做好當前試點工作。

      一、深刻認識“無廢城市”建設的重大意義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對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轉型,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無廢城市”建設有利于解決城市固體廢物污染問題,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產生固體廢物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億噸左右,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億-700億噸。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圍城”問題十分突出,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還有較大差距。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將引導全社會減少固體廢物產生,提升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水平,加快解決久拖不決的固體廢物污染問題,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增強民生福祉。

      “無廢城市”建設有利于深化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長效體制機制。長期以來,我國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制度設計和實施的剛性不足,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持續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固體廢物管理工作邁出堅實步伐。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是從城市整體層面繼續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為探索建立分工明確、相互銜接、充分協作的聯合工作機制,加快構建固體廢物源頭產生量最少、資源充分循環利用、非法轉移傾倒和排放量趨零的長效體制機制提供了有力抓手。

      “無廢城市”建設有利于加快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固體廢物問題本質是發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城市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是固體廢物問題解決方案的重要提供者和執行者。當前,部分地區在城市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于固體廢物減量、回收、利用與處置問題重視不夠、考慮不足,嚴重影響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使提升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與推進城市供給側改革相銜接,與城市建設和管理有機融合,將推動城市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工業和農業生產方式、消費模式,提高城市綠色發展水平。

      二、準確把握“無廢城市”建設的內涵和路徑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建設的遠景目標是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和處置安全。

      “無廢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需要試點先行,先易后難,分步推進。《方案》要求,現階段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為重點,強化源頭大幅減量、充分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個左右有條件、有基礎、規模適當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圍開展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模式。試點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建立“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統一工業固體廢物數據統計范圍、口徑和方法。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形成分工明確、權責明晰、協同增效的綜合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制度政策集成創新,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二是實施工業綠色生產,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全面實施綠色開采,減少礦業固體廢物產生和貯存處置量。開展綠色設計和綠色供應鏈建設,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和循環利用。健全標準體系,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嚴格控制工業固體廢物新增量,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三是推行農業綠色生產,促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逐步實現畜禽糞污就近就地綜合利用。以收集、利用等環節為重點,推動區域農作物秸稈全量利用。以回收、處理等環節為重點,提升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再利用水平。

      四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引導公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生活垃圾減量。支持發展共享經濟,減少資源浪費,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創建綠色餐廳、綠色餐飲企業,倡導“光盤行動”,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加強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開展建筑垃圾治理。

      五是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強化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筑牢危險廢物源頭防線,探索將固體廢物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范圍,掌握危險廢物產生、利用、轉移、貯存、處置情況,全面實施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制度。完善危險廢物相關標準規范,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非法利用、非法處置。加強醫療廢物分類管理,推動集中處置體系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六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產業發展新模式。提高固體廢物領域環境信用評價、綠色金融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發展“互聯網+”固體廢物處理產業,實現線上交廢與線下回收有機結合,強化信息交換。積極培育第三方市場,鼓勵專業化第三方機構從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污染治理與咨詢服務。

      三、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相關部門和試點城市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決把《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編制實施方案。試點城市結合本地實際,對照“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編制實施方案,明確試點目標,確定任務清單和分工,做好年度任務分解,明確每項任務的目標成果、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落實各方責任。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強化試點工作指導,統籌研究重大問題,協調重大政策。試點城市政府作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實施推動、綜合協調及措施保障。

      加大資金支持。鼓勵試點城市政府統籌運用各相關支持政策,加大各級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支持“無廢城市”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金融支持。

      嚴格監管執法。強化對試點城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工作督導檢查。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違法行為。對固體廢物監管責任沒有落實、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宣傳教育,依法加強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與處置信息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監督作用,引導社會公眾從旁觀者、局外人變成“無廢城市”的參與者、建設者。

      開展“無廢城市”試點是提升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面落實好《方案》,不斷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九龙城区| 泸西县| 淮南市| 双辽市| 深水埗区| 新安县| 华池县| 台安县| 年辖:市辖区| 新宁县| 阳东县| 从江县| 临夏市| 静宁县| 大化| 镇康县| 拉孜县| 会同县| 洛宁县| 吉林市| 贵德县| 千阳县| 鱼台县| 霍邱县| 临夏县| 高唐县| 唐海县| 恩平市| 四平市| 洪湖市| 文化| 乐陵市| 白水县| 通辽市| 通许县| 永州市| 岑巩县| 彭山县| 阳泉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