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鄂州政辦發〔2023〕19號 信息來源:鄂州政府網 日期:2023-12-11 語音:播放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經開區、臨空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4-06  來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  瀏覽次數:98
    核心提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鄂州政辦發〔2023〕19號 信息來源:鄂州政府網 日期:2023-12-11 語音:播放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鄂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12日   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鄂州政辦發〔2023〕19號

    信息來源:鄂州政府網 日期:2023-12-11 語音:播放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鄂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12日

     

      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推進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四化”同步發展的要求,根據《湖北省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鄂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統籌發展與安全,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工作部署,積極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社會統籌發展,將鄂州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城市發展更為安全、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加快推進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示范區和武漢新城建設,推動花湖機場打造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奮力譜寫我省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鄂州篇章。

      (二)主要目標

      ——安全底線更加穩固。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底線,長江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梁子湖建成國家重要濕地,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

      ——新型工業化取得顯著成效。至2025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7%,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00家,新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達到5項。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70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90%。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率達到3.7%,畝均稅收年增速達到7%,畝均投資強度年增速達到9.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達到16%。制造業產品出口額達到30億元,制造業利用外資年均增幅達到12%。

      ——信息化建設成效明顯。至2025年,全市5G基站數達到3800個,數字化流域覆蓋率達到70%。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率達到90%。電子信息產業規模1000億元,限上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達到190億元。申領電子社保卡人口覆蓋率達到67%。數字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數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18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

      ——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至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以上,人口凈流入數量達到10萬人。建設用地地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5億元/平方公里,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4年。國土空間開發強度控制在23.6%以內,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8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與最低比縮小至2.2以內。

      ——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至2025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7萬元。高標準農田占耕地面積比例達到9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生態有機農業投入品使用率達到80%。新建農房有設計方案或采用標準圖集的占比達到7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對污水進行處理的自然村占比達到100%。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大于10萬元的行政村占比達到75%。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深入合作,農戶加入農民合作社率達到90%。農村遞寄網絡覆蓋率100%,農村旱廁改造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實現源頭分類。

      二、底線管控

      (一)確定安全底線

      1.劃定市級流域治理單元。在省劃定二級流域基礎上,將全市流域細分為梁子湖鄂州流域、花馬湖流域、洋瀾湖流域、南跡湖流域等4個三級流域單元,每個三級流域單元制定本單元流域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在三級流域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全市流域分區治理“底圖單元”,劃定梁子湖本體單元、長港河單元、鴨兒湖單元、三山湖—新港單元、花馬湖上湖單元、花馬湖中下湖單元、洋瀾湖單元、南跡湖單元等8個四級流域單元。(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排名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表1 三級流域管控“一張表”指標分解責任表

    指標名稱

    梁子湖

    鄂州流域

    花馬湖流域

    洋瀾湖流域

    南跡湖流域

    指標值

    責任單位

    指標值

    責任單位

    指標值

    責任單位

    指標值

    責任單位

    防洪達標率(%

    95

    市水利局

    95

    市水利局

    95

    市水利局

    95

    市水利局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比較下降率(%

    16

    市水利局

    16

    市水利局

    16

    市水利局

    16

    市水利局

    重要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率(%

    90

    市水利局

     

     

     

    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

    市生態局

    100

    市生態局

    100

    市生態局

    100

    市生態局

    水質監測斷面(點位)優良率(%

    57.1

    市生態局

    50

    市生態局

     

     

    縣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

    100

    市水利局

    市生態局

    100

    市水利局

    市生態局

    100

    市水利局

    市生態局

    100

    市水利局

    市生態局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70

    市水利局

    市城管委

    市住建局

     

    糧食安全

    耕地面積(km2

    341.08

    市自規局

    68.7

    市自規局

    2.49

    市自規局

    21.65

    市自規局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km2

    274.69

    市自規局

    45.56

    市自規局

    0.51

    市自規局

    20.43

    市自規局

    生態安全

    生態保護紅線面積(km2

    295.78

    市自規局

    30.93

    市自規局

    7.78

    市自規局

    10.08

    市自規局

      2.建立單元管控機制。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細化深化流域單元間生態補償制度。將流域單元底線管控成果納入地方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完善底線臺賬和誠信檔案,對流域范圍內安全底線劃定、建設、變更等全程監管。聘請第三方對流域單元底線管控成效實施評估,對目標任務開展動態監測分析。以創建梁子湖國家級示范湖泊為依托,與武漢市、黃石市、咸寧市探索建立梁子湖市域間協同共治、共管、共享模式。(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財政局,市督考辦,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二)堅守水安全底線

      3.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和重要河湖生態流量。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0.29億立方米以內,非常規水源利用量不低于2790立方米。嚴格執行用水工程或機械提水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許可制度,實行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管理。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全市城鄉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保障梁子湖等重要湖泊基本生態水位保證率不低于90%。(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城控集團(市水務集團),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4.加強堤防安全達標建設。實施黃家磯、寡婦磯、新淤洲等干堤范圍內河道整治工程。加快推進全市長江干堤提質升級,補齊長江中游右岸武漢—鄂州—黃石長江干堤短板,完善長江干堤防洪保護圈。(責任單位: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5.加強湖堤建設,提升重點湖區防洪能力。加快推進董家湖、扇子湖、峒山湖、火燒壩、碧石湖等重點保護圩垸實施堤防加固。結合市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新建白沙灘、青山村和黃田湖等湖堤。(責任單位: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6.持續推進退垸還湖建設。推進梁子湖流域、花馬湖流域、南跡湖流域退垸還湖。(責任單位: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7.暢通行泄洪通道,提升河港行洪排澇能力。持續推進建設梁子湖至梧桐湖、梧桐湖至紅蓮湖水系連通工程。謀劃推進梁子湖—保安湖—三山湖水系連通工程。進一步提升長港河、薛家溝等主要排江通道的過流能力,提高梁子湖流域洪澇水的出江效率。逐步對牌樓港、花馬湖港及左支港、西流港、機場北應急度汛通道、陳家泥湖港、馬園港、黃山水庫港、關山垴水庫港、華山小港、中羊港、白龍港、白沙港、石橋港、后壩港、泉塘港、金龜山港等16條港道實施綜合治理。(責任單位: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8.提升規劃城區排澇及湖區外排能力。推進實施葛店經開區城市防洪排澇泵站及易澇積水點管網改造。結合濱江整治對洋瀾湖泵站遷建擴容、完善洋瀾湖流域防洪排澇體系,提高洋瀾湖流域城區排澇能力。推進花馬湖電排站擴容提效工程,實施梁子湖區刀口、東井圩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南跡湖泵站增容工程。(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城管委、市住建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9.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推進城東、葛華、花湖等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設施建設,推動城市生態景觀、火電和工業園區冷卻水、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和建筑施工等優先使用再生水。〔責任單位:市城管委、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城控集團(市水務集團),鄂城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10.統籌城鄉飲用水供給。持續完善城鄉供水基礎設施網絡,通過管網延伸,逐步取締梁子湖區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繼續推進城南、燕磯、楊葉等加壓泵站擴建新建工程,完善水廠互聯互通能力。穩步推進臨空經濟區等新區供水管網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鄉鎮管網更新改造、農村管網更新改造、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城控集團(市水務集團),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11.加快完善應急備用水源體系。加快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建成“長江為主水源,梁子湖、馬龍水庫、獅子口水庫為次要水源”的“風險可控、互為備用”供水格局。〔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應急局,市城控集團(市水務集團),梁子湖區〕

      (三)堅守水環境安全底線

      12.保障河湖水質優良及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全市長江干流燕磯、長港樊口、梁子湖湖心、出湖口、入湖口、梁子島水源、長江干流三峽、長港六十段、三山湖、豹澥湖、五四湖、花家湖、紅蓮湖、黃山湖、南跡湖、武城湖、青天湖湖心等19個國控、省控、市控監測斷面水質監測點位優良率不低于52.6%。其中,長江干流燕磯、長港樊口、梁子湖湖心、出湖口、入湖口、梁子島水源、長江干流三峽、長港六十段、三山湖、豹澥湖等10個省控(含國控)水質監測點位優良率不低于70%,長江干流水質總體保持在II類或以上。長江鳳凰臺、長江雨臺山、長江華容泥磯等3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馬龍水庫、獅子口水庫2個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13.全力推進梁子湖國家湖泊示范區建設。突出梁子湖生態核心地位,實施梁子湖退垸還湖和水生態修復,在梧桐湖園區、梁子鎮、涂家垴鎮等鄉鎮范圍內實施退垸還湖,恢復湖泊形態。協同推進圩垸區域水生態修復,建設湖區湖濱緩沖帶,提升湖泊生物多樣性。(責任單位:市水利局,梁子湖區)

      14.持續推進花馬湖等大型湖泊水生態修復。實施三山湖湖濱岸帶和河港入湖口水生態修復,打造環湖綠色生態屏障。推進南跡湖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建設生態截污緩沖帶,減輕入湖污染負荷。對花馬湖部分湖區和擬退圩垸實施內源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強化水質預警監測機制,嚴控藻類水華爆發風險,遏制花馬湖水體富營養化趨勢。(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

      15.大力推進洋瀾湖等城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武城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完善湖泊周邊水環境配套設施。推進葛店經開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太武港、新港湖、紫菱湖等水系連通工程,完善區域生態水網,開展全域管網綜合改造、雨水口生態化改造。推進洋瀾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統籌開展洋瀾湖流域點源、面源污染治理,重點實施排口及管網整治,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系統短板,降低溢流污染。(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16.補強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及污水處理設施。加快推進樊口、臨空經濟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設施建設。推進花湖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保障花湖機場及配套產業發展污水處理。加快推進樊口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提升區域污水處理標準。(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城控集團(市水務集團),鄂城區、臨空經濟區)

      (四)堅守糧食安全底線

      17.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按照2022年11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確保全市耕地保護面積不低于433.92平方公里(65.0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341.2平方公里(51.18萬畝)。(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18.確保糧食產量穩定。扎實推進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保持糧食生產穩定。至2025年,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在5億斤(25萬噸)左右。(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19.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排設施、田間道路、農田防護、配套電網、科技推廣等高標準化建設,至2025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萬畝。(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五)堅守生態安全底線

      20.落實國家關于生態保護紅線要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44.57平方公里,包括長江鳳凰臺、長江雨臺山、長江華容泥磯、馬龍水庫、獅子口等5處飲用水水源地,梁子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等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白稚山自然保護小區、沼山省級森林公園、葛山省級森林公園等3處地方級自然公園,葛山、沼山、白雉山、麻羊垴等37.49平方公里國家級公益林,五四湖、三山湖、豹澥湖、紅蓮湖、南跡湖等99.11平方公里其他生態保護紅線等。(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表2 生態保護紅線責任分解表

    生態保護紅線類型

    面積(平方公里)

    數量(個)

    責任落實牽頭部門

    飲用水水源地

    7.73

    5

    市生態環境局

    國家級公益林

    37.49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

    195.27

    1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國家和地方級自然公園

    42.46

    3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其他生態保護紅線

    99.11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1.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以長江、梁子湖為核心的河湖庫管理和以葛山森林自然公園、沼山森林自然公園為核心的山體和林地保護。積極開展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至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92.79%。(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22.完善網絡化生態防護體系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以人工濕地為主的環梁子湖生態緩沖帶,湖邊緩沖空間控制到50--100米。突出梁子湖鄂州流域單元治理,推動梁子湖國家級湖泊示范區建設。重點推進葛店全域生態涵養、汀祖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等7項生態修復項目。(責任單位:市水利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

    表3 生態修復重點項目責任分解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工程措施

    責任落實單位

    1

    葛店全域生態涵養建設項目

    沿葛洪大道、建設大道、高新大道、創業大道道路交通優化、建筑整治改造、環境設施提升、基礎設施升級等。

    葛店經開區

    2

    2020年度鄂城區汀祖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

    農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整治及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整治。

    城區

    3

    2022年度鄂州市鄂城區澤林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

    高標準農田建設、占補平衡、低效園林草整治、低效農村宅基地復墾、工礦廢棄地復墾、土壤污染修復等工程。

    城區

    4

    2022年度鄂州市鄂城區花湖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

    低效園林草綜合整治、低效建設用地整治、水流域綜合治理、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綠化美化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

    城區

    5

    2022年度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

    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重大項目落地五大工程。

    葛店經開區

    6

    2022年度梁子湖區涂家垴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

    效園林草綜合整治、低效閑置宅基地整治、廢棄工礦地復墾整治、鄉村綠化美化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梁子湖區

    7

    2022年度梁子湖區梁子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

    農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

    梁子湖區

      三、四化同步發展

      (一)推進四化同步發展

      23.明確四化同步發展指標。以科技創新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為動力,推動城鎮化發展的集約高效,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互動,實現信息化賦能、工業創新發展、城市高質量發展以及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現代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表4 全市四化同步發展指標責任分解表

        

    現狀

    2025

    責任落實牽頭部門

    四化協同關系

    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平方米/人)

    153

    151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人口城鎮化與用地城鎮化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

    17.9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工業化與城鎮化

    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按規上規下全口徑統計)

    0.75

    1

    市農業農村局

    工業化與農業化

    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33.8

    36

    市經信局

    工業化與城鎮化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5.1

    12

    市發改委

    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

    縣城鄉鎮村莊三級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完整覆蓋率(%

    10

    20

    市住建局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

    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1.78

    1.72

    市發改委

    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

    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

    6.5

    市發改委

    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

     

     

     

     

     

      (二)推進新型工業化

      24.建設優勢產業集群。圍繞“157”產業體系,重點打造1個光電子信息千億級產業集群,5個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高端裝備、新材料、智能制造、低碳冶金五百億級支柱產業,7個航空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商貿服務、文旅康養、數字創意百億級現代服務業集群。依托三安光電、華工智能等龍頭企業和產業基礎,做精做強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依托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培育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大力培育臨空制造、醫療健康等臨空指向型產業。加快建設臨空經濟區“一區四園”,重點推進MRO、中關村智酷、明理醫療、中康眾盛、英佛曼、度邊電子、富春網營物聯、九州通沃田等項目。(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25.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推進鄂鋼綠色低碳冶金產業園建設,加強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加快開發區和園區的綠色化循環化改造建設。加快工業用能結構調整,面向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推動節能環保裝備應用。持續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以及化工、建材等行業多污染協同控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

      26.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中部對外開放大平臺,推動花湖機場、樞紐、口岸、保稅、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申報建設臨空經濟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請將花湖機場、葛店中部電商基地、三江港片區納入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拓展范圍。積極申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花湖機場與東湖高新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華容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三)推進信息化建設

      27.完善數字公共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在臨空經濟區、葛店經開區、中心城區、紅蓮湖、梧桐湖、梁子島等區域擴大5G基站建站規模。推進5G融合創新發展,深度融入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工業互聯網、5G空港、智慧城市、社會治理等領域的5G融合創新發展。推進千兆光纖入戶、萬兆光纖進樓。(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經信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28.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構建普惠的“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域通辦”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基層治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規劃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各領域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智能化、一體化。(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應急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管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29.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持續完善政務云、政務網及大數據中心功能,打造“數智化”數字政府。有序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逐步推動“1+6”(“1”:數字底座;“6”:智慧政務、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水利)應用場景建設。支持華容區建成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通過數字方案、數字農業、數字技術推動“互聯網+三農”智慧化建設和管理,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華容區)

      (四)推進新型城鎮化

      30.完善城鎮職能體系。健全“1+1+9”差異化的城鎮職能體系。建設“鄂城-臨空”主城,做強交通樞紐、臨空服務、航空物流等臨空服務功能。建設武漢新城鄂州片區,葛華片區立足產業和空間優勢,發展機器人+、特色智造產業,做好光電+、醫療器械+,產業鏈補鏈強鏈,培育未來產業;紅蓮湖片區打造文化旅游休閑區、數字創意宜居區和生態宜居區;梧桐湖片區打造科教文化宜居區,推動區域科教資源及文化科技產業集聚,建設成全國最美梧桐湖大學城。建設長港鎮、汀祖鎮、碧石渡鎮、段店鎮、蒲團鄉、太和鎮、沼山鎮、梁子鎮、涂家垴鎮等9個特色鎮,分別強化農業生產、綠色工貿、生態旅游、綜合服務等職能。(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31.推進城市建設品質提檔升級。構建“市級-片區級-街道級”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建設社區15分鐘生活圈。完善各級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三級醫院覆蓋率,人均文化、體育、醫療設施用地達到國家標準。加強推進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補足公服設施短板,增補綠化及廣場空間。推進樊口工業園低效工業用地更新改造。(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經信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32.加強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以吳都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區為核心,串聯葛店、三江口等沿江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沿江歷史文化保護主軸。重點保護、活化利用鼓樓街等2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126處文物保護單位。(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文旅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五)推進農業現代化

      33.加快農業產業建設。強化水產品(武昌魚)、種業、生豬、糧油、果蔬、花木等六大基礎農業產業,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和生態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做優“梁子湖大閘蟹”“武昌魚”等區域公用品牌。以武昌魚原種基地為動力樞紐,做大做強國家級武昌魚原種基地。建設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鄂州基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

      34.加快構建一體化的農產品交易流通體系。依托鄂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形成全市農產品冷鏈倉儲、轉運流通、電子商務、綜合交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為農綜合服務中心。加快農村郵政、電商等遞寄網點建設,實現全市城鄉投遞網絡全覆蓋。依托花湖機場建設農產品快銷中心。統籌各級供銷社和農業合作社,構建網絡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社,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3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進實施農村供水提升改造、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道路及配套設施提升工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局,市城控集團(市水務集團)、市供電公司,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

      四、保障措施

      36.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加大對流域治理和統籌社會發展工作的推進力度,積極協調重大政策、重大成果、重大項目的實施。各責任單位要明確分管領導和聯絡員,負責具體工作對接和落實。

      37.強化責任落實。各地各部門要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要求,分年度確定工作計劃,明確每項任務的責任領導、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壓實工作責任,確保每項工作落地落細。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公眾參與,推進信息公開,促進方案有效實施。

      38.建立評估機制。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建立重大政策舉措、重大工程項目督導評估機制。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要加大實施考核力度,按照目標分解開展年度評估。

      附件:流域治理單元底線管控清單

     

      附件

      流域治理單元底線管控清單

      全市區劃分為梁子湖鄂州流域、花馬湖流域、南跡湖流域、洋瀾湖流域等4個三級流域片區。

      一、梁子湖鄂州流域(責任單位:梁子湖區、鄂城區)

      細分為梁子湖本體單元、長港河單元、鴨兒湖單元、三山湖—新港單元四個四級流域單元。

      (一)底線清單

      水安全底線:梁子湖流域防洪標準10—50年一遇;三級以上堤防38.20公里;通江涵閘7個,通江泵站2個;小型水庫21個。確保重要水利工程遇標準內洪水不垮壩、不潰堤,保障安全有效運行;保障梁子湖基本生態水位保證率不低于90%。

      水環境底線:國控水質斷面5個,省控水質斷面3個,市控水質斷面6個,14個市控(含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水質監測點位優良率不低于57.1%;區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2個,鄉鎮級飲用水水源地2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耕地保護紅線:嚴守耕地保護面積不低于341.08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74.69平方公里

      生態保護紅線:飲用水水源地4.89平方公里;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195.27平方公里;國家和地方自然公園24.15平方公里;其他生態保護紅線71.47平方公里。

      (二)重點任務

      完善流域“蓄排結合、以蓄為主”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持續推進曹家湖垱網湖水系連通、武城湖水系連通、梁子湖至梧桐湖、梧桐湖至紅蓮湖水系連通、謀劃推進梁子湖—保安湖—三山湖“東翼”水系連通等工程實施,完善梁子湖流域“一主兩翼多支”水網建設,構建流域多通道出江格局;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重點推進長港和系統治理、高橋河中小河流治理、薛家溝綜合治理、新港和綜合治理等工程實施;實施梁子湖區刀口、東井圩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強化流域外排控湖能力。

      統籌優化城鄉供水格局,持續完善呈現供水基礎設施網絡,重點推進葛店經開區供水工程、葛華水廠二期工程、吳楚大道加壓泵站新建工程、華容區、梁子湖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的實施,切實提高城鄉居民供水保障率;加快建設鄂州市梧桐湖水廠,完善應急備用水源體系,建成長江為主水源,梁子湖及馬龍水庫、獅子口水庫為次要水源的“風險可控、互為備用”供水格局。

      全面深化重點湖泊水環境系統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推動梁子湖國家級湖泊示范區建設,打造中國大湖治理典范。加快實施梁子湖區退垸還湖及水生態修復、嚴家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全力改善水生態環境。持續推進城鎮水污染治理,加快推動樊口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等工程實施。實施百里長港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梁子湖區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建設賦能鄂州綠色高質量發展。

      以創建梁子湖國家級示范湖泊為依托,協調推動與武漢市、黃石市、咸寧市協調配合,探索市域間協同共治共管共享模式。

      二、花馬湖流域(責任單位:鄂城區、臨空經濟區)

      細分為花馬湖上湖和花馬湖中下湖2個四級流域單元。

      (一)底線清單

      水安全底線:花馬湖流域防洪標準10—50年一遇;三級以上堤防23.1公里;中型水庫1個,小型水庫14個,通江涵閘1個;通江泵站2個。確保重要水利工程遇標準內洪水不垮壩、不潰堤,保障安全有效運行。

      水環境底線:國控水質斷面1個,省控水質斷面1個,市控水質斷面2個,4個市控(含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水質監測點位優良率不低于50%。

      耕地保護紅線:嚴守耕地保護面積不低于68.7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5.56平方公里。

      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和地方自然公園12.3平方公里;其他生態保護紅線18.63平方公里。

      (二)重點任務

      按照“蓄、泄、排、防”治理思路,完善防洪保障體系,推動長江干堤鄂州段提質升級,加快推進花馬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花馬湖泵站擴容工程的實施,完善花馬湖流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花馬湖港水系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鄂城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實施,暢通行洪排澇通道,提升流域的防洪排澇能力,保障區域安全發展和花湖機場安全運營。

      統籌優化城鄉供水格局,持續完善呈現供水基礎設施網絡,重點推進燕磯鎮、楊葉鎮農飲水鞏固提升、鄂州市主城區至花湖鎮農村供水管網提檔升級工程,鞏固拓展水利扶貧成果,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水利保障工作,切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加快實施花湖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提高區域污水處理能力,削減入湖點源污染,深入開展花馬湖水生態修復工程,改善花馬湖水生態環境質量。

      三、南跡湖流域(責任單位:華容區、葛店經開區)

      細分為南跡湖1個四級流域單元。

      (一)底線清單

      水安全底線:南跡湖流域防洪標準10年一遇;三級以上堤防9.9公里;通江涵閘4個,通江泵站1個。確保重要水利工程遇標準內洪水不垮壩、不潰堤,保障安全有效運行;滿足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的約束。

      水環境底線:市控水質管控斷面1個,市控水質管控斷面1個,管控標準為Ⅳ類,保證監測斷面現狀水質不惡化;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1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耕地保護紅線:嚴守耕地保護面積不低于21.65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0.43平方公里。

      生態保護紅線:飲用水水源地1.47平方公里;其他生態保護紅線8.61平方公里。

      (二)重點任務

      推動長江干堤鄂州段提質升級工程、南跡湖泵站擴容工程,完善流域防洪安全保障體系;開展南跡湖水質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實現南跡湖水質提升及富營養化狀態改善,為打贏、打好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有效保障流域內市控湖泊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

      四、洋瀾湖流域

      細分為洋瀾湖1個四級流域單元。

      (一)底線清單

      水安全底線:洋瀾湖流域排澇標準30年一遇;三級以上堤防5.1公里;通江閘站1個,通江泵站1個。確保重要水利工程遇標準內洪澇水不潰堤,保障安全有效運行。

      水環境底線: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1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耕地保護紅線:嚴守耕地保護面積不低于2.49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0.51平方公里。

      生態保護紅線:飲用水水源地1.38平方公里;國家和地方自然公園6平方公里;其他生態保護紅線0.4平方公里。

      (二)重點任務

      推動長江干堤鄂州段提質升級,夯實環洋瀾湖中心城區防洪安全保障底線;繼續推進洋瀾湖泵站遷建擴容工程實施,完善流域“蓄排結合,以排為主”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加強洋瀾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補齊環湖中心城區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短板,嚴控入湖外源污染,逐步實施重點湖區清淤及水生態修復工程。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临西县| 茶陵县| 五华县| 宜昌市| 沿河| 开平市| 泗阳县| 达孜县| 沛县| 四会市| 健康| 灵丘县| 崇仁县| 徐闻县| 翁源县| 汝阳县| 原阳县| 金山区| 张家口市| 唐山市| 四川省| 婺源县| 怀安县| 陆良县| 鱼台县| 大安市| 林周县| 宁安市| 万州区| 阜宁县| 宝兴县| 磐石市| 闽侯县| 合水县| 迭部县| 左云县| 双鸭山市| 安吉县| 长沙县|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