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兼職教授。1945年生,197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1993年獲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自1978年起在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工作,先后任處長、司長,1994年起任國家環保局副局長,1998年至2006年底任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2004年至2006年兼任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曾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和中國鳥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等。組織并參與了國家環境保護“七五”計劃、“八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組織編寫了《中國自然保護綱要》、《中國自然保護地圖集》、《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等一些重要的國家報告,組織起草了一些重要的環境法規,主編了《環境經濟學》。先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AMBIO》、《中國環境科學》等雜志報刊發表過多篇文章。長期從事環境法規、政策和規劃的研究制定工作。榮獲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部級環境保護科技進步一等獎、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玉慶:環保公司也能做大做強

新浪財經訊 “2015中國綠公司年會”于4月20日在沈陽舉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出席并演講。
王玉慶認為,環保企業不像蘋果公司,或者大公司那樣能做得那么大,它有它的必然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做環保本身是一種社會工藝新比較強的事情,做環保相當大程度上對企業來講是一個外部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政府,包括企業,都不愿意為環保花更多的錢。
環保公司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決定企業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樣在短期內獲得高收入。
對于環保公司是否可以做大做強,王玉慶回答“可以。”
王玉慶認為,政府應該如何支持環保產業,第一點就是嚴格執法,嚴格支持,堅定的支持環保部門執行國家的環保法律。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為只有嚴格執法才能創造環保產業發展的環境,市場環境。國家嚴格執法,企業就必然加大環保投入,企業才能有廣泛的市場。。
第二點,政府要拿點錢。財政對環保的投入應該有所增加。應該說環保的投入從70年代、80年代開始到現在是在逐步增加的,但是這幾年政府的投入是有波動的,比較起來相對來說減少了一點,很多的環保的事情,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要想形成一個產業是很困難的。
“簡單的例子,像垃圾的處理,包括其他一些工業產生廢棄物的一些治理,可能都需要一定的財政的投入。而且現在搞公司合作,P2P模式,講究政府購買環境服務,都需要財政要做出有利的安排。”王玉慶說。
第三點,就是政府要敢于擔當,干預擔當是一個什么概念,環境問題解決了,光靠環保不行,光靠政府也有困難,它需要政府企業,特別是廣大公眾的共同努力,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大家關注的問題,而且影響全社會的問題。現在大量環境問題的產生,除了企業造成的污染之外,生活的污染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包括農業污染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農業污染很多的是屬于面污染,很多跟生活污染有關的東西。大家知道的汽車的污染,包括我們的用水。工業用水量是在穩中有下降,生活的用水量污染物都在增加,具體的比例不再說了。生活污染這一塊,誰污染誰治理,每個公民就應該做貢獻,除了在生活中節約用水,減少垃圾的排放、分類等等,還需要有治理成本。這個就需要交費,很多不愿意成為收費市場,像垃圾分類,實際上財政拿錢還在貼,政府交點垃圾費,清運費都不夠,別說垃圾處理,這樣想發展垃圾的產業,就會遇到很大的難度,因為靠政府貼錢,政府的財政沒有這么多,像搞垃圾焚燒廠就遇到了很多的阻礙,而這些在國外都是很成熟的,該收費,就要拿錢。中國老百姓(49.94, 4.54, 10.00%)有意見,來了就要收費,你干什么去了,處理污泥也要花錢。政府要敢于擔當,確實要把這個東西跟老百姓說清楚,該受的就要收。比如說有困難,生活水平在低保以下,這個政府要兜底。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這件事應該辦。從宏觀來講,做到規劃,要有好的環保的技術的研發,給予很大的支持,等等不在這講了。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