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沈其榮--土壤肥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4-23  來源:沈其榮--土壤肥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  瀏覽次數:342
    核心提示:沈其榮--土壤肥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沈其榮,1957年8月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土壤肥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1]  。
    沈其榮于1982年從江蘇農學院土畢業,考取南京農學院植物營養專業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得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5年擔任英國倫敦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5年擔任南京農業大學資環系系主任,同年晉升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擔任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1997年被評為南京農業大學優秀學科帶頭人、校級特聘教授;2002年入選江蘇省“333二期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2006年擔任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2018年擔任南京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  。
    沈其榮主要從事有機類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發工作 [7]  。
     
     

    相關星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學部
    共86個詞條 4.9萬閱讀
     
    柏連陽
    柏連陽,男,漢族,1967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陽市,雜草防控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黨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后指導教師,農藥學博士點領銜導師,湖南農業大學農藥學學科帶頭人,湖南農業大學農藥研究所所長。1988年,柏連陽本科畢業于湖南農學院;1988年至1992年,分配到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從事農業科學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4年,擔任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1994年至1995年,在湖南農業大學植保系任教;1995年至1997年,擔任湖南農業大學植保系主任助理;2000年,獲湖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擔任湖南農業大學校辦產業處處長;2003年至2003年,擔任湖南農業大學校長助理、校辦產業處處長兼黨總支書記;2003年至2009年,擔任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黨委委員;2009年至2010年,擔任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2010年至2013年,擔任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黨委書記;2013年,擔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長期致力于雜草科學研究工作。
     
    包振民
    包振民,1961年12月27日生,男,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中共黨員,貝類遺傳學與育種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包振民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學專業就讀;1982年8月留校任教。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青島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就讀,獲水產養殖學博士學位。2007年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院長。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長期從事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曹福亮
    曹福亮,男,1957年11月17日生,江蘇省泰州市人,森林培育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林業大學校長、森林培育學和經濟林栽培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曹福亮于1982年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獲農學學士(林學專業);1989年獲南京林業大學農學碩士學位(森林培育學專業);1994年任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2004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森林生態學博士學位;2010年任南京林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曹福亮主要從事銀杏、落羽杉、楊樹、毛竹等樹種的良種選育、培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陳煥春
    陳煥春,男,1953年3月20日出生,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共黨員,家畜傳染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農業農村部轉基因專項技術副總師,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副主任。陳煥春1975年畢業于華中農學院并留校任教,1984年赴德國留學,1988年2月畢業于德國慕尼黑大學并獲博士學位。1989年回來中國,繼續在華中農業大學任教和搞科研工作。1995年至2002年任華中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和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任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2006年起擔任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現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院長。陳煥春長期從事動物傳染病與人畜共患病研究工作,主要針對中國動物重大傳染病與人畜共患傳染病,從病原學、流行病學、病原分子生物學、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和綜合防制措施等方面開展研究。
    2021年中國工程院當選院士名單(農業學部)
    共10個詞條 7960閱讀
     
    尹飛虎
    尹飛虎,男,漢族,1954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陽市,中國共產黨黨員,農業水土工程(水肥高效利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石河子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學術院長。1974年,尹飛虎成為十師一八八團的一名水稻研究技術員;1987年,調至新疆農墾科學院農科所工作;2002至2005年,在中國農業大學學習,畢業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受聘為石河子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年,擔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學術院長。尹飛虎長期從事植物營養、農田節水和滴灌水肥一體化研究工作。
     
    許為鋼
    許為鋼,1958年10月29日出生于山東省萊蕪市,小麥育種專家,現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許為鋼于1982年從四川農學院農學系畢業;1985年獲得西北農業大學農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南京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2010年擔任小麥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擔任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長期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
     
    吳義強
    吳義強,1967年7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林業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1年6月,吳義強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木材機械加工專業獲學士學位,后進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任教;1999年6月,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技術專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10月,在日本國立愛媛大學生物質資源利用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6年11月,歷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院長等職務;2016年5月,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2021年1月,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2021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2年,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義強長期從事木竹、秸稈資源高效利用與人造板綠色低碳制造領域的研究工作。
     
    陳松林
    陳松林,1960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黃陂,魚類生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生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副主任。陳松林于1982年從上海水產學院養殖系畢業后進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公派到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魚類生理實驗室和法國雷恩第一大學進修;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98年獲得中山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進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長期從事魚類種質保存、性別控制與抗病分子育種研究。
    2020年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部分獲獎名單
    共38個詞條 15.8萬閱讀
     
    彭士祿
    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蔣莊德
    光華工程科技獎
     
    馮江華
    光華工程科技獎
     
    朱坤
    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文名
    沈其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57年8月
    畢業院校
    南京農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目錄

    1. 1 人物經歷
    2. 2 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1.  人才培養
    2.  榮譽表彰
    3. 3 社會任職
    1. 4 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沈其榮(7張)
     
    1957年8月,沈其榮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
    1975年夏末,高中畢業后留在中學當代課老師。三個月后回去當大隊共青團書記 [18]  。
    1978年3月10日,考取了江蘇農學院(現揚州大學)土化系 [18]  。
    1982年初,考取了南京農學院(現南京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專業有機肥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師從裴保義教授。
    1987年12月,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1994年6月—1995年6月,擔任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高級訪問學者。
    1995年11月,擔任南京農業大學資環系系主任;12月,晉升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6年5月,擔任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
    1997年7月,被評為南京農業大學優秀學科帶頭人、校級特聘教授。
    1998年4月—1998年7月,擔任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高級訪問學者。
    1998年12月,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
    2001年7月—2001年10月,擔任德國基爾大學(Kiel University)高級訪問學者。
    2002年1月,入選江蘇省“333二期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2006年1月,擔任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
    2018年5月,擔任南京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2]  。
    2021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4-7]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其榮發明了以施用全元生物有機肥為核心技術的防控土傳病害綜合技術體系,為經濟作物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7]  。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12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沈其榮先后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是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指數83 [7]  。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編號
    項目金額,擔任職務
    1990年1月—1995年12月
    有機肥養分循環與利用
    農業部八五計劃攻關項目
    5萬元,子課題主持
    1994年1月—1996年12月
    優質有機肥制作中的生化特征及其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9370413
    12萬元,主持
    1995年1月—1998年12月
    農業有機肥養分的循環、轉化與平衡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9430090
    50萬元,第二主持
    1996年1月—1998年12月
    黃瓜幼葉磷酸鹽營養對其誘導系統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8萬元,主持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不同土壤粒級中有機氮的化學形態及其有效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9770442
    11萬元,主持
    1999年1月—2002年12月
    有機肥優化農田養分循環的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9830220
    90萬元,主持
    2001年1月—2003年12月
    半腐解秸稈覆蓋下旱作水稻水肥根的協同作用及其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傾斜項目,30070446
    38萬元,主持
    2001年11月—2005年11月
    作物秸稈快速分解制成生物有機肥關鍵技術
    國家863計劃(面上項目),2001AA246081
    125萬元,主持
    2003年1月—2005年12月
    作物液泡膜硝酸鹽內、外流特征與作物氮素利用效率的關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0270790
    22萬元,主持
    2003年9月—2005年9月
    農業固體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快速處理
    江蘇省教育廳重大產業化項目,2003ZC-3
    48萬元,主持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主要農田生態系統氮素行為與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礎研究(第二課題: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根系生物學和生理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主持),30390082
    160萬元,主持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不同氮效率水稻苗期根際土壤硝化強度和硝化微生物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471074
    36萬元,主持
    2006年6月—2008年8月
    利用農業廢棄物研發克服經濟作物連作病害的微生物有機肥研究與開發
    農業部農業產業結果調整重大專項,06-07-04B
    30萬元,主持
    2007年1月—2011年12月
    肥料減施增效與農田可持續利用基礎研究(第四課題:有機無機肥料的協同促進效應及機理)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課題主持),2007CB109304
    343萬元,主持
    2007年1月—2009年12月
    水稻增硝營養的生理與分子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0671234
    29萬元,主持
    2008年5月—2010年12月
    有機(類)肥料產業發展的技術體系研究
    農業部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0803031
    2267萬元,主持
    2009年6月—2012年6月
    水稻氮磷高效關鍵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驗證
    國家轉基因專項,2009ZX08009-126B
    294萬元,主持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土傳枯萎病拮抗菌在黃瓜作物根 際和根表的行為特征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871126
    49萬元,主持
    2011年1月—2015年12月
    利用有機(類)肥料調控我國土壤微生物區系關鍵技術研究
    農業部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103004
    2677萬元,主持
    2012年—2017年
    江蘇省優勢學科平臺建設項目
     
    3000萬元,主持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江蘇省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運行經費,BM2007203
    600萬元,主持
    2014年1月—2018年12月
    根際有益菌在作物根表形成生物 膜的機理模型與調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1330069
    312萬元,主持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作物高產高效的土壤微生物區系特征及其調控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2015CB150500
    3450萬元,主持
    2019年1月—2022年12月
    全元生物有機肥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
    江蘇省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項目
    900萬元,主持
    2020年1月—2022年12月
    江蘇省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運行經費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運行項目,BM2007203
    900萬元,主持
    2021年1月—2025年12月
    土壤生物復合污染過程與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2090060
    2000萬元,主持 [1]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1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沈其榮先后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一等獎6項;以第一完成人獲發明專利授權78件,轉化51件,1件獲中國專利金獎 [7]  。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8年
    濱海鹽土快速利用模式及其配套技術體系的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4年
    城市污泥快速脫臭發酵及其園林花卉基質化和肥料化技術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9年
    產學研結合分類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人才的模式與實踐
    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9年
    一種能防除連作作物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肥料
    江蘇省專利獎金獎,第一完成人
    2009年
    有機(類)肥料產品研發和推廣
    第四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獎金橋獎
    2009年
    產學研結合分類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人才的模式與實踐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0年
    克服土壤連作障礙的微生物有機肥產品研制與產業化開發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0年
    一種能防除連作作物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肥料
    中國國家專利獎金獎,第一完成人
    2010年
    “BIO爸愛我”生物有機肥
    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效展區優秀產品獎,二等獎
    2011年
    加強產學研合作,創造多贏局面案例
    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
    2011年
    克服土壤連作生物障礙的微生物有機肥及其新工藝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3年
    有機肥作用機制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5年
    有機肥與土壤微生物創新團隊
    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第一完成人
    2015年
    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磷養分的生理過程和分子調控途徑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基礎類)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5年
    有機肥作用機制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7年
    病死畜禽動物零污染無害化處理和高附加值資源化利用工藝
    國家專利獎優秀獎,第一完成人
    2018年
    一種木霉直接發酵作物秸稈制備木霉固體菌種的方法及制備的產品
    國家專利獎優秀獎,第一完成人
    2018年
    利用秸稈和廢棄動物蛋白制造木霉固體菌種及木霉全元生物有機肥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1] 
    2019年
    經濟作物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區系調控技術創建與應用
    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3]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沈其榮認為,人才培養是大學和教師的核心任務。他總結提出了研究生導師應具備的八項基本素質:要深刻理解導師崗位的職責和神圣性,敬畏崗位;在生活上慷慨解囊,在學術上嚴格要求;身體力行,盡量與學生一起做試驗、寫論文;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寫作能力;參與團隊建設,當好團隊互幫手,同時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謙虛謹慎,尊重同事和學生;遇到突發事件,不把責任推卸于學生。他建議教師在培養好研究生的同時,要主動挖掘本科生的科研潛力,創造好的實驗條件供本科生使用,本研一體共同推動學?萍紕撔履芰μ嵘 [10]  。
    • 教育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1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沈其榮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7]  。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9年9月
    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紅杉樹”園丁獎銀獎
     
    2003年3月
    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8年
    國家教學名師
     
    2010年
    我心目中的優秀導師
    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會
    2020年
    第二屆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 [1]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1月
    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1992年5月
    霍英東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三等獎
    國家教委
    1995年12月
    南京農業大學“優秀青年學術骨干”
     
    1996年8月
    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骨干”
     
    1998年2月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9年12月
    農業部突出貢獻專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000年5月
    國家教育部優秀青年學術骨干
     
    2002年12月
    江蘇省優秀博士生導師稱號
     
    2004年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2004年
    江蘇省師德先進個人
     
    2010年
    第4屆“江蘇省十大杰出發明人”
     
    2011年
    十一·五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012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
    江蘇省突出貢獻專家
     
    2016年
    江蘇省勞模和先進個人
     
    2016年
    金橋獎先進個人
    中國技術市場協會
    2016年
    江蘇省首屆專利發明人獎
    江蘇省政府 [17] 
    2017年
    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16] 
    2017年
    有機肥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和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有機肥分會 [15] 
    2018年
    第六屆中華農業英才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14] 
    2020年11月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工程院 [13] 
    2021年11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8] 

    社會任職

    編輯 播報
    時間
    擔任職務
    2004年—2012年
    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
    2004年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兼有機肥與土壤生物專業委員會主任
    2009年
    農業部科技委委員
    2010年
    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2010年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農業學科組組長
    2010年
    江蘇省太湖水治理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010年—2013年
    農業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專家組組長
    2012年
    中國有機(類)肥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
    2012年
    科技部863計劃現代農業領域主題專家
    201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物科學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014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015年
    農業部重點研究計劃“減肥減藥”咨詢專家 [9] 

    人物評價

    編輯 播報
    沈其榮的技術工藝被幾百家企業采用,為中國有機類肥料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7]  。(中國工程院評)
    沈其榮提出和其團隊實施的“調控土壤微生物區系”新思路,得到中國國內外同行認可和良好評價的新思路及其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11]  。(《新華日報》評)
    沈其榮對中國有機肥和生物肥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4]  。(南京農業大學科學研究院評)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陇西县| 盐城市| 腾冲县| 无为县| 饶阳县| 博乐市| 宣恩县| 逊克县| 碌曲县| 泗水县| 黄陵县| 沁水县| 静乐县| 正镶白旗| 永平县| 瓮安县| 肇庆市| 兴文县| 望谟县| 平江县| 贵溪市| 河津市| 伊金霍洛旗| 德安县| 稷山县| 琼结县| 马关县| 鹰潭市| 呼图壁县| 沽源县| 仁怀市| 丹东市| 元阳县| 土默特左旗| 宕昌县| 龙口市| 双桥区| 渭源县| 潞城市|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