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吳季松---吳季松教授當選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北航經濟管理學院 院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河海大學博士生導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1-07  瀏覽次數:341
    核心提示:吳季松---北航經濟管理學院 院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河海大學博士生導師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吳季松教授當選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吳季松(圖片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吳季松教授,日前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全體大會選為該?外籍院士。

    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訪問學者之一,吳季松曾在歐洲原子能聯營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研究受控熱核聚變,還曾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參贊銜副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境顧問。1985至1986年,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學科綜合研究應用于經濟發展”專題研究,并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項目研究報告創意知識經濟。

    他在中國科技和產業領域作出了多項貢獻,主要包括:創意“知識經濟”并將科技園區的實踐介紹到中國、提出修復生態系統理論并主持制定水資源規劃、創立新循環經濟學等。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創建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工程院,現有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等學部。該院參與相關諾貝爾獎項的提名和評審工作。目前共有院士(含外籍院士)近1100人,來自中國的外籍院士包括宋健、徐冠華等

     


     

     

    吳季松,1944年8月生,滿族,北京人。原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原北京奧申委主席特別助理,國際科技工業園協會顧問委員會亞洲唯一的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河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奧組委奧運總體影響項目顧問,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中國海洋年鑒》顧問。 


    196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曾當拖拉機手、農場辦公室負責人,車工、工廠技術科長。

    1979 – 1982年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訪問學者在歐洲原子能聯營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芳特諾核研究中心從事清潔能源研究。

    1982年任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國際組織與國際會議處副處長(代處長),副教授。 

    1985 – 1986年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學科綜合研究應用于經濟發展”專題研究,項目報告(英文)創意知識經濟。

    1990 – 1992年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參贊銜副代表。

    1992 – 1994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境顧問。

    1995年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北京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第4屆世界大會副主席。

    1998年任德國漢諾威2000年世界博覽會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

    1999年參加華盛頓第2屆中美環境與發展高級論壇并做首席發言。

    2001年任北京奧申委主席特別助理、劉淇主席顧問。  

    2002年被中國政府推薦為聯合國環境署(UNEP)環境獎候選人。

    2004年參加摩洛哥馬拉喀什國際水協世界大會上為國際水協大獎最后兩名候選人之一。

    2005年獲“國際科技園區榮譽會員獎”,是該組織成立21年來世界上第7個獲獎者。

    2005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任北京市科協常務理事、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  

    2009年當選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自1979年以來在國際知名刊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與資源》、《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和國內最著名刊物《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及國內外高層次環境與資源會議上發表水資源管理、環境保護、高技術產業化、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文章百余篇,專著有《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中國可以不缺水》、《知識經濟》、《循環經濟》、《21世紀社會的新細胞——科技工業園區》、《“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何方?》、《新循環經濟學——中國的經濟學》、《知識經濟學》和《循環經濟教程》等多部,多為中國第一部同類著作。

    其中《知識經濟》獲第12 屆“中國圖書獎”,行銷27萬余冊。《中國可以不缺水》受到國家領導人、廣大水利工作者和公眾高度重視。《新循環經濟學》受到中國經濟學界高度重視,在意大利和日本演講,意第一大報《共和國報》和日本第四大報《日本經濟新聞》分別發消息,2005年由意大利EFFE ELLE出版社全文出該書英文版,為我國經濟學界在發達國家出版的為數不多的幾部著作之一。

    開創并主持制定、監督實施我國首批水生態系統恢復規劃,包括北京、黑河、塔里木河和使黃河不斷流,總投資360億,取得明顯成果,被朱镕基總理稱為“一曲綠色的頌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等獎勵多次。

    自1979年至2008年30年來到過100個國家,著有《看世界》共11冊、《看世界-全球生態考察》共6冊和《從世界看臺灣》總計18冊,360萬字,是世界上記述國家最多、字數最多的游記之一。  
     

    北航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吳季松
    中廣網    2007-12-17  

     

        吳季松:1944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奧組委奧運總體影響項目顧問,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國際科技園區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亞洲唯一的委員。

    1968年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畢業。

    1979 – 1982年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訪問學者在歐洲原子能聯營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芳特諾核研究中心從事清潔能源研究。

    1985 – 1986年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學科綜合研究應用于經濟發展”專題研究,項目報告(英文)創意知識經濟。

    1990 – 1992年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參贊銜副代表。

    1992 – 1994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境顧問。

    1995年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北京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第4屆世界大會副主席。

    1998年任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全國節水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1998年任德國漢諾威2000年世界博覽會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

    1999年參加華盛頓第2屆中美環境與發展高級論壇并做首席發言。

    2001年任北京奧申委主席特別助理。

    2002年被中國政府推薦為聯合國環境署(UNEP)環境獎候選人。

    2004年參加摩洛哥馬拉喀什國際水協世界大會上為國際水協大獎最后兩名候選人之一。

    2005年獲“國際科技園區榮譽會員獎”,是該組織成立21年來世界上第7個獲獎者。

    自1979年以來在國際知名刊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與資源》、《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國內最著名報刊和國內外高層次環境與資源會議上發表能源戰略、環境保護、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文章百余篇,專著20余部。

    其中《知識經濟》獲第12 屆“中國圖書獎”,行銷27萬余冊。《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水資源管理著作之一。《新循環經濟學》得到國內外經濟學權威的重視,于2006年4月由意大利出英文版(全文)。


    吳季松:我有三個水資源規劃  
     

      做工人,他有自己的發明與創新;國外歸來,他有自己的新知新思:著有中國第一部《知識經濟》、第一部《循環經濟》。自1979年以來,吳季松在國內外知名媒介發表論文百余篇,還有《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等專著多部。其中,《知識經濟》一書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行銷28萬余冊。

    初見吳季松時,第一感覺是雖已花甲,但很顯年輕,因工作的繁忙已兩鬢霜染。他面帶微笑的接見了記者,不善言談,但從舉止中可以看出對工作的執著。他穿著淺黃色T恤和棕色褲子,看上去充滿著活力。當攝影記者給他拍照時,他拿起了木梳子梳理頭發。從這不經意的小小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他平日里的嚴謹作風。

    為申奧,他投入所有業余時間

    作家蔣子龍說,有些留學生和學者在海外的時間長,沉是沉下去了,卻又浮不出來,缺乏橫和縱的比較。吳季松則由于他的專業,賦有專業使命出國,決定他是非要深入不可的。他在海外既必須能沉下去,又能走出來,8年的時間里,他周游了世界60多個國家,其間他以科學家的嚴謹進行比較、求證、提出問題。

    涉外期間他見到了上至國家總統、聯合國組織總負責人,下到街頭乞丐和貧民。吳季松和他們交往,了解他們,理解他們,認識他們,影響他們,其中的蕩氣回腸,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的撲朔迷離,其中的大徹大悟,怕是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所難以體會的。而使他終生難忘的涉外時期就是國家推薦他競選國際官員(聯合國國際官員的競選要以個人身份),在外交層次上了一個臺階,積累了更廣、更深的外交經驗,也做了更多、更成功的工作。

    吳季松告訴記者,在莫斯科決定舉辦城市的投票前夕,他不禁在想:“涉外的44年我又做了什么呢?回想當年申奧的失敗,給我刺激是深刻的,我就暗下決心再參加一次申奧,所以申奧是我一生中的又一個亮點,希望它能成為巨大的亮點。”2000年作為北京奧申委主席的特別助理,吳季松可以說是“一仆二主”,除了履行作為全國節水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的公務外,為申奧他幾乎投入了所有的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在奧申委領導指示下收集資料、分析形勢、提出建議、對外聯系,做對外工作并幾次寫出了長達萬字的工作報告。在2001年中總結時,他的同事說:那時真不知道吳司長是什么時候睡覺。“我不能睡大覺,自己從小學一年級就受到黨的培養,參與組織中蘇兒童大聯歡,第一批赴法國訪問學者等,47年過去,人民給我的機會太多了,現今我已快近60歲,我只能在我有限的時間里為我的祖國多做點事情。”如今申奧成功了,北京通過辦奧運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也將通過知識經濟的發展辦好讓世界耳目一新、發展中國風貌的創新奧運。現在吳季松還是照過去一樣工作,為辦好奧運再盡微薄努力。

    革新“內徑千分尺”

    早在22年前,吳季松在烏魯木齊工廠當車工時,每當站在鐵屑四濺的車床前,他就想,鋼材不是很缺嗎?怎么能浪費呢?后來在擔任廠技術組長時,就革新設計了“內徑千分尺”。在工廠運用非常廣泛。就是說在圓筒內測量它的直徑,而一般的卡尺只能在外邊測量,那樣非常浪費材料也很復雜。而他設計的“內徑千分尺”不僅節約了資源,還為工人減輕了負擔。這個發明還領先于世界。相比之下日本比他的發明晚了兩年。

    吳季松從工廠轉到科研工作后,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出國訪問學者。1979年在歐洲原子能聯營法國能源委員會工作,從事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器,也就是氫彈和平利用的實驗研究。他又主持設計了磁約束受控熱核聚變注入能量的中性注入器。

    1981年設計方案完成,據此制造的中性注入器用在了歐洲原子能聯營英國卡拉姆實驗室的受控熱核聚變器———歐洲大環(JET)上。自90年代以來受控熱核聚變的實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91年11月9日建在英國牛津郡卡拉姆實驗室的歐洲大環(JET)在實驗中獲得了功率輸出,從實驗上證明了熱核受控聚變釋放的能量可控制、可利用的可能性。這個當時被歐美報刊譽為本世紀的第6大科學理論研究發現的成果。但吳季松離開歐洲原子能聯營已經10年了。而他主持設計的中性注入器在不到7年的時間內世界記錄已經翻了三番。就目前來看原來估計的受控熱核聚變于2050年商用。而他預計2020-2030年受控熱核聚變可以商用,比當時國際權威的估計早20~30年。后來聯合國系統再做高技術產業化預測時轉而采取了他的這種估計。他說:這并沒什么。科學是人類的,真正的權威是有理論的實踐者,不管他是誰。

    一個題目改變了他的研究方向

    1985年吳季松在中國科學院工作,他說:“當時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先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中國科學院聲學所所長汪德昭先生推薦我做這一題目‘多科學綜合研究應用于經濟發展’。說真的,如果沒有他們給我的這次機會與支持,我也就沒有今天的成果。”

    1985-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高級研究所聯盟還安排吳季松去7個國家的世界著名大公司和研究所考察。考察后,吳季松發表了多篇文章,以后他就一直繼續這一研究。1992年起,他還擔任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境顧問,在聯合國系統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吳季松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知識經濟———21世紀社會發展新趨勢》一書,是全面介紹知識經濟概念的第一本書。該書現已行銷了28萬多冊,居經濟學類著作之前列,于2001年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1999年他又根據16年的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本《知識經濟學》,同時做了一些關于知識經濟的報告與演講,每每被介紹為“知識經濟的概念的創意人”和“最早把知識經濟概念引入我國的學者”等。

    學生時代就樂于宏觀分析問題

    吳季松唯一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知識、技能、國際聯系回報給祖國。他熟讀中外史,在外8年,走了60多個國家,接觸了100多個國家的外交官,“把這一切留給自己又有什么意義呢?一個人在歷史和世界的大海中是十分渺小的,我人微言輕,最大的愿望就是做點讓我深愛的祖國人們高興的事情。”這是他肺腑之言。1968年吳季松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畢業,所學專業和多方面的愛好,使他從學生時代就樂于大系統分析問題,但是他對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研究,來源于他的實踐。

    當今,我國正面臨著嚴重的水污染,造成水資源的不可持續利用問題已經十分嚴重。想到這,吳季松眉頭緊皺:“對于這種狀況,我們既要有憂患意識,又要有科學的認識;不能不聞不問,高枕無憂,也不能危言聳聽。因此要對水環境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他很有理論性的談起了循環經濟,“就拿重點水來說,在農業經濟中,人們就把一段河流既當‘自來水管’又當‘下水道’。這當然也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但是由于取水量小,排污量也小,在河流生態系統的資源承載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之內,因此沒有出現大問題。但是到了工業時代,生產力大大提高,取水量不斷增加,就造成河流的斷流;排污量也不斷增加,超過了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過量污染就會使水質變壞,直至達不到使用要求。如果我們把河流生態系統納入我們的經濟系統中來統一考慮,就會考慮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就會避免人類走向滅亡。”他是那樣認真的分析著,給人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責任。“作為我個人,只想把知識傳授給大家,讓人們知道只有知識和技術,社會才能更大的發展。”他誠懇地說。

    實際做的事就是三個規劃

    如果一個人只是過一天算一天,無所希望,那他的生命實際上就停止了。

    和記者說到最近的工作,吳季松迫切地說:“最近我們實際做的事就是三個規劃。”

    ———21世紀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規劃。保證一系列措施在2008年北京水資源能達到供需平衡,也就是要求不缺水。“我作為奧申委主席的特別助理,知道國際上認為北京申奧第一問題是氣,第二就是水。來北京時,評估團沒有提一個水的問題,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投票也沒人提出水的問題,這是前沿的科學,可以從理論上說服奧林匹克界。”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眾所周知,黑河斷流的話,下游就會變成沙漠。因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塔河下流也是斷流問題,有兩個大沙漠要是合攏,以后從內地到新疆就不會再有陸上的通道。現在放水,保持綠洲,保證生態用水。吳季松記憶深刻:當時109歲的維吾爾老人對他說:“江主席放水了,我們都回來了。”吳季松也微笑道:“無人區又有人了!”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平度市| 灵川县| 金华市| 昌邑市| 买车| 海口市| 张北县| 从江县| 芜湖市| 四会市| 申扎县| 额敏县| 娱乐| 潞城市| 西丰县| 阿拉善右旗| 太康县| 万山特区| 井陉县| 鹿泉市| 马关县| 贵港市| 永德县| 尤溪县| 景东| 色达县| 桦甸市| 阿拉善右旗| 亚东县| 固镇县| 和田市| 栾川县| 墨竹工卡县| 玛沁县| 滨海县| 韶关市| 那坡县| 拜城县| 阜平县|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