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于紅霞----南京大學 環境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07  瀏覽次數:495
    核心提示:于紅霞----南京大學 環境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于紅霞

     

    于紅霞博士,女,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她于198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隨后留校任教;1998年2月-1999年2月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國家水研究中心學習;2002年2月-8月赴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學習;2004年12月赴日本環境科學領域著名環境化學與分析專家S. Tanabe教授實驗室接受二惡英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分析培訓。現兼任中國毒理學會分析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委員;《應用生態學報》、《南京大學學報》和《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編委。

    于紅霞教授于八十年代末以分配系數為研究切入點,對環境優先控制污染物單組分和多組分的正辛醇-水分配規律開展了系統研究,同時研究了有機污染物對發光菌、大型蚤和綠藻的急性毒性,建立了多個能夠預測個體水平毒性的QSAR模型。九十年代末提出是否能采用仿生體研究有機污染物的分配行為,進而建立多組分混合體的毒性預測模型。此設想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統的單組分毒性效應評價研究向復合污染方向延伸。為了將個體水平毒性預測模型研究推向細胞或基因水平的毒性預測領域,她于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采用3D-QSAR技術,模擬計算分子印跡聚合物功能單體與被識別污染物分子的結合能,篩選最佳結合功能單體,合成能夠識別有機污染物的印跡聚合物;探索污染物不同構象的疊合與相同分子作用方式,以及柔性分子疊合規則。此外,在細胞毒性研究基礎上嘗試開展細胞毒性效應預測的QSAR模型研究。同時,又相繼與醫學領域的學者合作,開展有機污染物的內分泌干擾效應和類二噁英毒性研究,尤其以受體介導理論為基礎,探討雌激素受體與有機污染物作用的雌激素受體報告基因表達,為污染物配體和雌激素受體作用而產生內分泌干擾效應的預測模型建立,以及配體-受體分子作用機理研究奠定了實驗基礎。目前,課題組已利用三維構效關系與分子對接分析技術,從理論模型研究的角度,初步探討了擬雌激素化合物與相應受體結合并產生內分泌干擾效應的可能機制。

    近年來,她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多項,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參加科技部“973”和“863”項目多項;參編著作3部,已發表論文118篇,其中被SCI收錄的論文60余篇;主要參加獲獎的項目有5項,其中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環境保護學會三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有關于紅霞課題組的研究情況,請登陸http://hjxy.nju.edu.cn/yuhx。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余干县| 阳新县| 兰州市| 平武县| 兖州市| 旅游| 富民县| 泰兴市| 乌什县| 肇州县| 沙坪坝区| 扶余县| 洪泽县| 樟树市| 丰都县| 崇州市| 丹寨县| 温宿县| 三原县| 绿春县| 娄底市| 郴州市| 镇江市| 黔东| 台南县| 潼南县| 都昌县| 砀山县| 北票市| 阜康市| 彭山县| 乌兰察布市| 德惠市| 台江县| 繁峙县| 东兰县| 孝义市| 蓬莱市| 文山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