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全:國家“十二五”水專項擬投入120多億
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做了主題發言,詳細介紹了國家重大水專項概況,“十一五”期間水專項取得的成果以及對“十二五”期間水專項工作的展望。
國家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
“十一五”水專項進展順利、發展態勢良好
劉志全介紹說,我國“十一五”期間國家水專項進展順利、發展態勢良好,經過水專項領導小組和牽頭組織部門精心部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配合,超過96%的課題啟動實施;中期評估表明:大部分示范工程和配套條件得到落實,90%以上的課題按計劃完成了階段目標,整體進展順利。三部門監督評估組綜合評估后認為:“目前水專項正處于不斷向好的健康狀態,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預計能完成專項‘十一五’目標。”
“十一五”期間國家水專項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有以下幾個方面:
1)突破化工、冶金等5個重污染行業“控源減排”關鍵技術,為主要污染物減排提供了支撐。
2)突破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深度除磷脫氮關鍵技術,為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了支撐。
3)突破了一批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為自來水廠達標改造和飲用水監控預警提供了支撐。
4)突破了流域水質目標管理關鍵技術,為國家環境技術管理和決策提供了支撐。
5)突破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水環境監測核心技術,為環保產業化發展提供支撐。
6)突破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水質改善成套技術,示范區域水質明顯改善。
7)綜合集成了多項關鍵技術,支撐遼河等國家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初步改善。
8)突破流域控源減排關鍵技術,支撐太湖流域技術示范區和小流域水質有所改善。
“十二五”水專項實施計劃
劉志全表示,國家要在繼承“十一五”水專項取得成果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科學謀劃“十二五”水專項工作。2011年3月,水專項辦公室先后召開了水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水專項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水專項“十二五”實施計劃,并報三部門平衡。5月17日,三部門印發了《關于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實施計劃和2011年度計劃綜合平衡的意見》。
(1)“十二五”計劃總體思路
“十二五”水專項計劃的總體思路為,遵循國務院批復的水專項實施方案;以流域系統設計,突出重點流域;堅持構建兩大技術體系的總體目標;以改善水質、保障飲用水安全為重點任務;與國家和地方治污規劃有效銜接;促進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堅持機制體制創新;堅持質量第一、穩步推進。
“十二五”總體工作思路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了地方政府作用的發揮,強化了流域系統設計,強化了溝通協調、聯動機制,強化了水專項“十二五”承上啟下的作用,強化了攻關重點,強化了平臺、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強化了扶植培育環保產業。
(2)“十二五”計劃總體目標
“十二五”水專項計劃總體目標包括重點流域水質改善、飲用水安全保障、提升產業化能力、構建兩大技術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
重點流域水質改善:太湖、巢湖、滇池、三峽水庫示范流域水體控制性指標提高一個等級或消除劣Ⅴ類,不爆發大面積藍藻水華;遼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示范河段考核斷面消除劣Ⅴ類;
飲用水安全保障:構建凈水處理技術和飲水安全監管兩大體系,建立飲用水業務化監管、飲水安全保障工程技術、產業化制造三個平臺;
提升產業化能力:提升我國水污染治理、管理及我國環保產業化水平與國際競爭力,引導和培育5家以上新型環保產學研聯盟或產業化基地;
構建兩大技術體系:水污染治理技術體系(面源污染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水體生態修復和飲用水凈化技術),水環境管理技術體系(生態調控、容量總量控制、監測預警、治理技術推廣);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太湖、遼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發平臺;建立國家水環境基準標準及流域水生態健康評估平臺、流域水污染治理最佳適用技術評估和推廣平臺。
(3)
“十二五”水專項計劃的任務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流域綜合整治及水質改善,包括重點流域和典型流域整治,以及流域水環境管理技術集成與應用;二是重點地區飲用水安全保障綜合技術及平臺示范;三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環保產業,如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設備及產業化,城市水污染控制關鍵設備與重大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面源污染控制、生態修復工程及產業化,凈水材料、設備及產業化,生態環境監測設備及產業化,以及產業化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4)“十二五”計劃經費預算
水專項“十二五”期間擬立項36個項目,總經費預算122.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51.5億元,地方財政、企業投入及其它71億,其中太湖流域9.90億元;遼河流域4.35億元;滇池流域3.40億;松花江流域2.45億元;其他典型流域14.20億元。
“國家的‘十一五’水專項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十二五’水專項規劃將會更加踏實,我國的水環境保護工作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環保產業大有可為,大家要有信心”,劉志全最后總結道。
環保部官員劉志全:環保政策推動產業調整
2009-08-29 來源: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8月29日訊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在第四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上表示,環保政策促成了產業的調整。
他舉例道,每年我們發100多項標準,這100多項標準說白了就是帶動我們產業的發展。比如說北京油氣污染治理,這個標準發布了,北京開始實施,上海開始實施,廣東開始實施,逐步全國推開。過去加油站一去了,油氣污染很厲害,到國外加油站聞不著。其實,這里面有很多,包括機動車,柴油車實行4號標準。還有《循環經濟法》的頒布,還有一些法規,目前正在修訂的若干法,比如《水污染防治法》,下一步還有一些新的法律在制定,都在完善,細化。
以下是劉志全的發言實錄:
劉志全:下午好!我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關于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有關機遇和發展的一些重點。我分三個方面介紹:一、我國環保產業的現狀和機遇。二、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戰略與措施。三、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一、我國環保產業的現狀與機遇。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近30多年有了非常快的發展,我們起步是1972年剛剛起步,但是環保產業從90年代逐步開始起步,到現在我們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從最早末端治理為主,最后發展到包括環保產品、環境服務、潔凈產品等基本齊全的產業體系。經過30多年發展,同國民經濟一樣,和我們環境保護事業發展一樣,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十五”以來,我們開始了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特別“十一五”對工業行業要求達標更加加大,“十一五”以來加強對城鎮污水,垃圾,環;A設施的建設投入,從投資到政策加大帶動了環保產業市場由潛在市場變成現實市場。2008年底,我們中國投資了1000多億元,建成了3.63億千瓦的燃煤電廠脫硫機組,占整個火電裝機容量的60%以上,前幾年推動比較慢,后來出臺了一個兩毛錢的脫硫政策,脫硫產業快速發展,現在是我們一個比較大的產業,帶動了服務業,帶動了整個達標排放,也緩解了我們國家酸雨的問題。再比如,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現在在東部地區前幾年能達到縣一級是不可想象的,現在在東部地區,在縣一級、鎮一級,甚至在鄉村一級都有污水處理廠。在中西部地區,各縣基本有污水處理廠,所以發展速度非?,它也是有法規的要求,也有政策的拉動,其中出臺了污水處理收費的相關政策,政府培育市場,通過執法又變成了可行的市場。
目前初步統計我們有1550多座污水處理廠,在世界上算第二了,后來還有很多座污水處理廠等待建設。到2008年,環保產業從業人員3.5萬余家,從業人員300多萬人,年產值是7900億元,目前的發展12%到15%以上的發展,“十一五”末期預計超過一萬億的規模。產品涵蓋了3000多個產品,涵蓋了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的眾多領域。在有些方面,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比如脫硫技術、水處理技術,目前已經走出去,在東南亞、中東地區,甚至一些設備銷往發達國家。
我國環保產業存在的問題。
環保產業是一個政策性的、引導性的產業,它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我們現在環境保護的任務是非常重的。今天上午大家在談節能減排的任務非常重,環保的任務也非常重,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保護老百姓的健康,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這個產業未來的前景非常大。但是,目前距離我們要達到的要求還有很長路要走。我們不僅僅面對的是COD重金屬,還要解決很多有機污染問題,從水里面不僅僅解決COD,下一步也考核企業的有機污染問題。飲用水的指標過去是30來項,下一步是100多項,達到這100多項要付出的代價,要理經濟帳,這些都是帶來我們產業發展的機會。
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差距,目前我們產業還遠遠滿足不了未來發展的需要,歸納起來有幾個方面:
一是投融資渠道單一,我們的危廢處理,就是一個國債,太單一,沒有利用市場機制把整個產業推動起來。有些金融機構對環保企業貸款不積極,貸款抵押品條件苛刻,特許經營權抵押貸款不能順利推行等。
二是投資結構不合理。過去我們都聽說污水處理廠都建好了,管網跟不上,所以現在拉動內需,基礎設施優先建管網,污水處理廠可以市場化,而且建好了有些運力也不夠。
三是產業集中度低,他們有一個統計,說我們目前排在前10位的水務公司,污水處理能力占全國的20%。
四是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機制不健全,環境設施用地、用電配套優惠政策不到位。
五是環保產品和技術的標準化、系統化、配套化水平低,服務部規范。
我國環保產業政策和機遇。今年大家都能感覺出來,今年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汽車以舊換新,舊的都是黃標車,那都是污染很重的,換的都是清潔型的汽車,美國政策也在實施這項政策,過去我們都不敢想象,說推動一個潔凈技術產品能夠替代一個老的東西,政策老是用補貼,老是實施不了,今年都實施了。家電以舊換新,都變成現實了。包括在稅收方面的一些政策。
這兒要提一個環境保護的標準,排放標準、質量標準,包括系列化的標準,這是對產業引導非常重要的,每年我們發100多項標準,這100多項標準說白了就是帶動我們產業的發展。比如說北京油氣污染治理,這個標準發布了,北京開始實施,上海開始實施,廣東開始實施,逐步全國推開,過去加油站一去了,油氣污染很厲害,到國外加油站聞不著,實際還是有管理上的問題,改造上的成本問題,實際最后是環保的一個政策促成了這個產業的調整,就是帶動產業的調整。這里面有很多,包括機動車,柴油車實行4號標準。還有《循環經濟法》的頒布,還有一些法規,目前正在修訂的若干法,比如《水污染防治法》,下一步還有一些新的法律在制定,都在完善,細化。
另外,推行可持續生產,環境友好型技術產品我們也發布了一系列的標準,引導環保型的產品,總共有70多個標準,目前有上千家企業參與了這個工作,來引導綠色生產和老百姓綠色消費。引導綠色消費,這兩年環保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環境友好型產品,引導社會來消費,用于政府采購,年年發布一些政府采購清單,我們目前已經發了四批。
還有一些淘汰的技術和設備,每年我們都要發布一些淘汰的工藝、技術、設備,包括開展綠色證券,綠色信貸等等方面的工作,對環保產業也是一個極大地推動。比如綠色保險,我們過去環保的企業治污都沒有保險,像國外大的治污公司都有保險,但是這個在我們國家沒有建立起來,現在逐步逐步在推動這項工作。
應對金融危機加大環保投入。在4萬億投資中大概有三千多億投入到與環保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環保的相關產業里面,這里面涉及到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災后重建,F在全球都在搞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的發展,但是中國最早提出來是一個能源和經濟結構調整,就是利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實行結構轉移,調整經濟形態的方式,美國、各國都提出綠色新政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應對氣候變化有了明確的態度,而且也是在發展綠色節能環保產業方面多次提出來要大力發展這項工作,目前有關部委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下一步可能即將成為振興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
二、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戰略與措施。我們從政府層面要系統規劃節能產業究竟有多大,究竟怎么發展,要發展的一些重點。另外,圍繞這些規劃怎么引導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還要出臺更加細致的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同時,從環保角度加大執法力度,而且系統治污,不能是單一治污,因為我們面臨的問題太多了,我們COD解決的時候,二氧化碳問題又來了,我們現在是集中在解決,和發達國家完全不一樣,他們是陸陸續續解決完了,現在就是一個二氧化碳的問題,所以他提的比較高,一心一意解決二氧化碳,但我們是齊頭并進全力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有難度,但是這一塊全面在恢復。
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實用的治污技術,攻克一些關鍵技術,探索治污的模式,扶持一些骨干企業,形成富有生機的產業體系。這里面包括產業發展的戰略、政策、標準,也包括執法、監管的一些政策。在技術創新方面怎么樣推動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包括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問題。創建多元化的投資環境,政府怎么培育這個市場,政府怎么拉動這個市場,剩下的工作交給市場去完成,剩下就是規制執法,只有這樣多元化投資體制才能建立起來。
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問題,這里面有很多,現在國外的環保產業現在大部分轉入運營,運營是產業的重頭,我們過去主要是設備生產,現在服務業比例開始逐漸上升,再過多少年,服務業占大多數。比如說污水處理廠建成以后,運行起碼得幾十年,平時就是日常的調整,重點就是日常維護、運行、管理,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因為我們的基數大,服務業包括咨詢服務業,包括運行管理等等。
另外就是走出去。比如說有些企業搞脫硫技術,速度非?斓耐七M,因為我們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走出去戰略也應該是我們下一步的一個重要方向。
三、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四個方面:一是圍繞循環經濟帶動相關的循環利用。二是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三是環境監測儀器和技術,四是環境服務業。
第一、在循環經濟里面,主要是礦產資源,廢棄礦產資源、余熱再利用技術。各類工業固體廢物、廢液、廢氣的回收利用技術。像一些危廢的產品利用和處理問題是強制性處理的。廢舊電子產品、家電、汽車、塑料、橡膠、廢紙、廢電池等廢物的回收利用技術。
潔凈技術與潔凈產品,包括清潔生產技術、低碳技術、綠色技術等環境友好型技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洗滌劑還含磷的,我們現在不含磷;農藥問題,目前大概有上萬個品種已經是環保友好型品種,分布在各行各業。生活潔凈領域的消費用品。
可再生能源,風能、地熱、生物質能、沼氣等新能源,節能技術和產品,包括核電能源結構的綠色化,這都在循環經濟范疇里面。
第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技術成套設備及關鍵材料、污水除磷、脫氮技術,我們眾多湖泊面臨著修復和治理的問題,飲水的指標問題,30多項指標目前在一些農村還達不到,所以現在飲水達標工程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河道水體、湖泊水體治理的問題,大氣污染里面也有很多。最近鉻的問題,鉛的問題,實際鉛的問題一個是管理問題和回收和處理的問題。電池輻射問題,現在都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事;土壤修復的問題,美國在70年代、80年代開始土壤修復,大家都不理解,現在輪到我們了,還確確實實,我們抽樣調查出來特別是一些過去的工業場地,就是要修復,不修復這片土地就不能再利用,所以修復問題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目前有關城市在全面推動,而且土壤的污染狀況也做了全面的調查。
第三、環境監測儀器、儀表。
謝謝!時間關系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