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環境修復中心 博士

發布日期:2013-05-30 瀏覽次數:
354
核心提示:劉洪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環境修復中心 博士
題目: |
國情背景下我國城鎮污水廠污泥土地利用的瓶頸 |
作者: |
劉洪濤1,張悅2 |
作者單位: |
(1.中國科學院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城鎮水務管理辦公室,北京 100835) |
摘要 : |
城鎮污水廠污泥(以下簡稱“城市污泥”)經無害化處理后開展土地利用是充分利用其養分和有機質資源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總結了近20年來,在目前的國情背景下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問題所在,對重金屬、產品出路和技術法規等進行了系統梳理。提出從物質循環角度出發,應重視和推動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發展,而不應持一味否定態度。盡管現階段的發展存在一定瓶頸,但從長遠來看污泥土地利用前景廣闊,應抱謹慎樂觀態度。 |
關鍵詞: |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重金屬 |
基金項目: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2012-K7-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201585);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Z121109002512061) |
2013-20 |
題目: |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藝生命周期評價 |
作者 : |
劉洪濤,鄭海霞,陳俊,陳同斌,高定,鄭國砥 |
作者單位: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環境修復中心,北京 100101) |
摘要: |
以實際工程為例對目前國內主流的三種污泥處理處置工藝(好氧發酵、填埋、焚燒)進行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系統評價,分別從致癌風險、溫室效應、土地占用和能耗四個方面,橫向比較了三種工藝的環境負荷。結果顯示,好氧發酵工藝在致癌風險、溫室效應和能耗方面均表現出較低負荷值,而焚燒則在運行能耗、致癌風險上負荷較高,填埋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土地占用和溫室效應兩方面。 |
關鍵詞: |
污泥處理處置;好氧發酵;焚燒;填埋;生命周期評價 |
基金項目: |
公益性行業(環保)科研專項(201109035-01);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Z12110900251206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2BAB18B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201585) |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