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李樹苑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總工 以不息為體 以日新為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1-18  瀏覽次數:1496
    核心提示: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 副院長、總工 李樹苑 專家單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李樹苑

      

    人物小傳

      李樹苑,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總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機械設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水排水、環境工程專業。1958年生,陜西人,教授級高工。

      提名理由

      他不僅為我國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還將科技創新成果運用于工程設計中,解決了給水、污水、環境綜合整治等領域的難點問題。先后承擔或主持國家“七五”“九五”~“十二五”科技攻關計劃等多個項目,開發了適合中國南部受污染水源水的4種生物預處理技術和7項單項技術;開發了適合不同水質條件下的受污染水處理集成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編或參編國家或行業標準10部,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和城市給水工程的建設水平起到了規范和促進作用。主持了幾十項重大工程的設計。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得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1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20余項。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全國建設系統技術創新工作先進個人及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科技創新帶頭人稱號。



    以不息為體 以日新為道

    發布時間: 2015-04-23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王慶林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以不息為體 以日新為道

      李樹苑,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的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機械設備委員會副主任等。

      近日,李樹苑又增加了一個身份: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科技創新帶頭人。光鮮的“面子”背后是充滿了堅持、艱辛和奉獻,看到的是一位科技工作者對創新的孜孜追求,是一位給水排水工程設計者對提高城鎮化建設水平的不懈努力。

      給水排水科研領域的老兵

      1982年,李樹苑從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現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本科畢業,1987年研究生畢業,獲環境工程碩士學位。從此,他一直奮戰在給水排水科研的最前沿,成為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克難的縮影。

      多年來,李樹苑一直為行業的發展不懈追求,他先后主持和承擔了污水厭氧塘生物處理試驗研究(“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受污染水源水凈化集成技術與設備、受污染水庫水處理工藝集成技術示范研究、受污染水源水彈性填料深水曝氣生物接觸氧化預處理(“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城市雜用水水質項目及標準研究(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滇池入湖河流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國家863計劃項目)等,在所參與的科研課題中,很多都是當時給水、排水工程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主持或承擔的科研項目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最為業界稱道的是,李樹苑負責的“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受污染水源水處理集成技術與設備的研究,該課題集中了國內眾多一流的大學研究機構及市政設計院和企業的專家學者,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針對湖泊、水庫、河流等飲用水水源,開發了適合中國南部受污染水源水的多種生物預處理技術及預臭氧工藝技術、GAC深度處理技術、O3-BAC深度處理技術以及適合不同水源水質條件下的受污染水處理集成技術,并建設了數個不同規模的示范工程,為我國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課題獲建設部主持的驗收與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成果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

      李樹苑通過堅實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在國家863項目“雨污聯合調控與合流污水強化處理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的投標中一舉中標;針對滇池污染的改善問題,通過污水廠雨污合流污水調蓄處理設施的建設和全系統優化運行調控措施的開發與實施,以及污水廠深度處理技術改造和工程示范,達到提高暴雨期間污水處理能力及生態回用水水質的目標。提出了具有推廣意義的雨污調蓄技術、雨污合流污水強化處理技術和低碳氮比、低碳磷比污水氮磷強化處理技術。

      李樹苑參與的“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受污染水體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應用(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課題以生態工程為主要途徑,開展湖、庫、江、河、渠等水體污染綜合治理,形成了以復合垂直流為基本流程的人工濕地水處理新技術,兼具常規污水處理工程與自然生態處理系統部分優點,為受污染水體水質改善、水生態系統恢復開辟了實用有效的新途徑,促進了人工濕地從研究到大規模應用,并走向產業化發展。

      污水量等設計參數是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李樹苑負責的“廣州市污水量及重要參數研究”專題對廣州市及國內外現狀資料進行了調研,并實測污水量、排水管道地下水滲入量等,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廣州市污水量及重要設計參數的取值范圍,研究成果獲湖北省咨詢成果二等獎。

      之后,他還先后參與了旅游服務型小城鎮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合流污水高效截流處理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工業園區工業廢水水質提標改造處理技術研究等課題的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廣應用。

      科研成果轉化的領路人

      李樹苑不僅潛心科研,而且注重把科技創新成果運用到工程設計中,解決給水、污水、環境綜合整治等領域的難點問題,在全國各地城鄉建設中奉獻了一批優秀工程。

      在昆明北岸草海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他首次創造性采用Actiflo微砂強化絮凝高速沉淀池工藝,在旱季和雨季都能發揮其功能,運行實踐證明效果顯著、穩定;同時,結合污水處理對象的變化條件,首次按照系統要求調整污水處理工藝運行方式,保證了污水處理效果,并節省了能耗,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項目的整體設計處于國內同期同類型的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虞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李樹苑帶領團隊采用自主創新的新型厭氧水解技術確保去除難降解的有機物,采用厭氧接觸法(懸浮生長型)與厭氧污泥床相結合的組合工藝形式,既提高了污染物與污泥的充分接觸,又維持了厭氧水解生物量處于較高的水平,使生物處理的運行更加穩定、高效。污水廠運行結果達到設計的出水水質標準,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效益顯著。

      正是嚴謹的工作作風、豐富的工程經驗,使得他總能發現問題,總能以創新的方式解決難題,為此他申請了“城市合流污水溢流和雨水徑流污染控制的裝置、方法和用途”、“同步脫氮除磷過濾方法”、“短程恒水位序批式污水處理方法和裝置”等10余項專利。

      國家標準規范的制定者

      科學研究方面的豐碩成果,工程設計方面的豐富經驗,對全國給水排水工程建設、運營的了然于胸,得到了同行和國家建設部門的一致認可,許多國家標準、規范的制定理所當然地落在了李樹苑的身上。

      李樹苑主編或參編的《標準》《規范》,都是在大量的調研、測試基礎上形成的,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考驗。他西赴甘肅、東到上海、北至哈爾濱、南及海南,奔赴全國各地考察調研污水廠實際運行情況,查閱美國、日本、原蘇聯等有關標準規范,對污水處理工藝及工程建設標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城市給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等,這些標準對國家宏觀控制當時的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標準及給水工程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依托“建設部濾料檢測中心”,廣泛調研陶粒濾料生產廠家,編制了《水處理用人工陶粒濾料》。

      李樹苑先后主編《標準》《規范》7項,參編9項,其中《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修訂)》獲全國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優秀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獲首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王慶林)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總工李樹苑

     
         專家單位: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
    專家職位:副院長、總工程師
    專家職稱:教授級高工
    專家領域:市政供水工藝技術、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污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利用工藝技術、排水系統及管網技術與管理、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食品工業廢水、輕工業廢水、化學工業廢水、面源污染治理、雨洪控制與利用
     
    個人簡歷

    教育情況
    1978年~198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學士學位;
    1984年~198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碩士學位。

    工作簡歷及成果業績:
    1982年至今,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設計及科研工作。
    (一)標準規范項目
    主編項目
    (1)《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修訂)建標[2001]77號,獲1998年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修訂版2001年獲全國優秀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優秀標準。
    (2)《城市給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20—2009
    (3)《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給水與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05]157號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水質標準2006年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首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
    (5)《水處理用 人工陶粒濾料》CJ/T299—2008
    參編項目
    (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獲2008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二)工程設計及咨詢
    (1)海南海口瓊山龍塘壩聯合取水工程,獲海南省1995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2)南陽市污水處理廠工程,獲2001年度部級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3)重慶唐家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獲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
    (4)昆山市區域供水第三水廠工程,2008年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008年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銅質獎。
    (5)廣州市城市污水量及重要參數研究,獲湖北省2004年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
    (6)上虞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獲湖北省咨詢成果一等獎。
    (7)長沙市岳麓污水處理一期工程BOT項目(廠內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獲2008年湖北省咨詢成果三等獎。
    (8)廣西欽州港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9年獲湖北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優秀獎。
    (9)韶關市西聯新區水系規劃,獲湖北省2009年度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
    (10)利用世行貸款柳州市環境工程—水環境治理工程—竹鵝溪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獲2010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11)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福田污水處理廠工程,獲2010年湖北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
    (12)三峽庫區香溪河流域綜合整治示范工程,獲2010年湖北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三等獎。
    (13)主持并負責“昆明北岸草海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三)科研項目
    (1)參加“受污染水體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參加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受污染城市水體修復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獲2007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受污染水庫水給水處理工藝集成技術示范研究”專題(編號:96-909-03-05),獲2000年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專題負責人。
    (4)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受污染水源水凈化集成技術與設備”專題(編號:96-909-03-01)。專題負責人。
    (5)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受污染水源水彈性填料穿孔管曝氣生物接觸氧化預處理” ( 子專題編號:6-909-03-01-03 )。
    (6)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城市雜用水水質項目及標準研究”(子課題編號:2001BA610A-05F5)。子課題負責人。
    (7)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滇池入湖河流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的子課題“雨污聯合調控及強化處理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子課題編號:2005AA601010),課題獲昆明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子課題負責人。
    (四)專利
    (1)實用新型專利名稱:污水強化脫氮的多級豎向循環設備,專利號:ZL 2009 2 0085932.5,發明人排序第一;
    (2)實用新型專利名稱:同步脫氮除磷過濾裝置,專利號:ZL 2009 2 0085931.0,發明人排序第一;
    (3)實用新型專利名稱:深床上向流反粒度曝氣生物濾池,專利號:ZL 2009 2 0086607.0,發明人排序第一;
    (4)實用新型專利名稱:直徑大于15米中溫UASB反應器配水裝置,專利號:ZL 2009 2 0086605.1,發明人排序第一;
    (5)實用新型專利名稱:單體超大容積鋼制柱錐形高溫厭氧發酵設備,專利號:ZL 2009 2 0086606.6,發明人排序第一。
    (五)其他
    (1)2000年獲全國建設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建設部,建科[2000]293號。
    (2)200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政府特殊津貼第2000333009號。
    (3)2006年獲第六屆湖北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
    (4)2007年獲湖北省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

    論文及專著:
    (1)網狀填料生物預氧化處理受污染水庫水,1999.11,中國給水排水;
    (2)海南瓊山市供水工程設計簡介,2000.10,給水排水;
    (3)改型傳統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應用,2003.2,中南給水排水;
    (4)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快污水再生利用于城市雜用水進程,2004.1,中南給水排水及污水深度處理論文集;
    (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準實施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1;
    (6)人工YDT及PWT填料接觸氧化生物預處理效果與原水BOD5/CODcr的關系,2005.3,給水排水;
    (7)微污染水庫水處理工藝研究,給水排水,2005,31(8):26~29;
    (8)排水鋼筋混凝土新管的地下水滲入量測定,2006.4,中國給水排水;
    (9)昆山水質深度處理工程設計簡介,2007.10,2007年全國深度處理年會論文集;
    (10)地下水滲入排水管道的危害性和滲入量分析及防滲建議,2007.11,給水排水;
    (11)甲醇為碳源時生物濾池去除二級出水中氮、磷的研究,2007.11,中國給水排水。
    (12)飲用水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設計,中國給水排水,2008,24(24):36~38。
    等等。

    科研及項目動態:
    (1)負責修訂《含藻水給水處理設計規范》CJJ 32 — 89,目前已經完成報批稿。
    (2)負責《城鎮給水微污染水預處理技術規程》中預氧化部分的編制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



     

    李樹苑----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
    個人簡歷

    教育情況
    1978年~198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學士學位;
    1984年~198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碩士學位。

    工作簡歷及成果業績:
    1982年至今,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設計及科研工作。
    (一)標準規范項目
    主編項目
    (1)《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修訂)建標[2001]77號,獲1998年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修訂版2001年獲全國優秀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優秀標準。
    (2)《城市給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20—2009
    (3)《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給水與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05]157號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水質標準2006年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首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
    (5)《水處理用 人工陶粒濾料》CJ/T299—2008
    參編項目
    (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獲2008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二)工程設計及咨詢
    (1)海南海口瓊山龍塘壩聯合取水工程,獲海南省1995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2)南陽市污水處理廠工程,獲2001年度部級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3)重慶唐家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獲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200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
    (4)昆山市區域供水第三水廠工程,2008年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008年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銅質獎。
    (5)廣州市城市污水量及重要參數研究,獲湖北省2004年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
    (6)上虞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獲湖北省咨詢成果一等獎。
    (7)長沙市岳麓污水處理一期工程BOT項目(廠內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獲2008年湖北省咨詢成果三等獎。
    (8)廣西欽州港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9年獲湖北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優秀獎。
    (9)韶關市西聯新區水系規劃,獲湖北省2009年度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
    (10)利用世行貸款柳州市環境工程—水環境治理工程—竹鵝溪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獲2010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11)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福田污水處理廠工程,獲2010年湖北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
    (12)三峽庫區香溪河流域綜合整治示范工程,獲2010年湖北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三等獎。
    (13)主持并負責“昆明北岸草海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三)科研項目
    (1)參加“受污染水體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參加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受污染城市水體修復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獲2007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受污染水庫水給水處理工藝集成技術示范研究”專題(編號:96-909-03-05),獲2000年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專題負責人。
    (4)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受污染水源水凈化集成技術與設備”專題(編號:96-909-03-01)。專題負責人。
    (5)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受污染水源水彈性填料穿孔管曝氣生物接觸氧化預處理” ( 子專題編號:6-909-03-01-03 )。
    (6)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城市雜用水水質項目及標準研究”(子課題編號:2001BA610A-05F5)。子課題負責人。
    (7)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滇池入湖河流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的子課題“雨污聯合調控及強化處理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子課題編號:2005AA601010),課題獲昆明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子課題負責人。
    (四)專利
    (1)實用新型專利名稱:污水強化脫氮的多級豎向循環設備,專利號:ZL 2009 2 0085932.5,發明人排序第一;
    (2)實用新型專利名稱:同步脫氮除磷過濾裝置,專利號:ZL 2009 2 0085931.0,發明人排序第一;
    (3)實用新型專利名稱:深床上向流反粒度曝氣生物濾池,專利號:ZL 2009 2 0086607.0,發明人排序第一;
    (4)實用新型專利名稱:直徑大于15米中溫UASB反應器配水裝置,專利號:ZL 2009 2 0086605.1,發明人排序第一;
    (5)實用新型專利名稱:單體超大容積鋼制柱錐形高溫厭氧發酵設備,專利號:ZL 2009 2 0086606.6,發明人排序第一。
    (五)其他
    (1)2000年獲全國建設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建設部,建科[2000]293號。
    (2)200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政府特殊津貼第2000333009號。
    (3)2006年獲第六屆湖北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
    (4)2007年獲湖北省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

    論文及專著:
    (1)網狀填料生物預氧化處理受污染水庫水,1999.11,中國給水排水;
    (2)海南瓊山市供水工程設計簡介,2000.10,給水排水;
    (3)改型傳統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應用,2003.2,中南給水排水;
    (4)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快污水再生利用于城市雜用水進程,2004.1,中南給水排水及污水深度處理論文集;
    (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準實施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1;
    (6)人工YDT及PWT填料接觸氧化生物預處理效果與原水BOD5/CODcr的關系,2005.3,給水排水;
    (7)微污染水庫水處理工藝研究,給水排水,2005,31(8):26~29;
    (8)排水鋼筋混凝土新管的地下水滲入量測定,2006.4,中國給水排水;
    (9)昆山水質深度處理工程設計簡介,2007.10,2007年全國深度處理年會論文集;
    (10)地下水滲入排水管道的危害性和滲入量分析及防滲建議,2007.11,給水排水;
    (11)甲醇為碳源時生物濾池去除二級出水中氮、磷的研究,2007.11,中國給水排水。
    (12)飲用水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設計,中國給水排水,2008,24(24):36~38。
    等等。

    科研及項目動態:
    (1)負責修訂《含藻水給水處理設計規范》CJJ 32 — 89,目前已經完成報批稿。
    (2)負責《城鎮給水微污染水預處理技術規程》中預氧化部分的編制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

     
    專家職位:副院長、總工程師
    專家職稱:教授級高工
    專家領域:市政供水工藝技術、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污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利用工藝技術、排水系統及管網技術與管理、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食品工業廢水、輕工業廢水、化學工業廢水、面源污染治理、雨洪控制與利用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岳阳市| 蕲春县| 三台县| 普格县| 济源市| 四子王旗| 威远县| 临洮县| 白山市| 临桂县| 平南县| 雅安市| 聂拉木县| 库尔勒市| 武清区| 内丘县| 霍州市| 神池县| 铁岭市| 南开区| 陇西县| 南岸区| 从化市| 临城县| 舟曲县| 韶关市| 镇赉县| 泸州市| 新泰市| 锡林浩特市| 南昌市| 科尔| 建宁县| 旬阳县| 霍山县| 当阳市| 开阳县| 宁陕县| 东城区|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