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龍吉生博士:“點廢成金”的人生 --低碳靜脈產業園:讓物質和能源循環起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3-31  來源:龍吉生博士:“點廢成金”的人生 --低碳靜脈產業園:讓物質  瀏覽次數:98
    核心提示:龍吉生博士:“點廢成金”的人生 --低碳靜脈產業園:讓物質和能源循環起來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龍吉生博士:“點廢成金”的人生

          ————  導語

      30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日本留學的龍吉生博士得知自己的賞櫻之地是垃圾焚燒廠時,觸動了他投身環保的想法。今天,他在中國為建設理想中的以垃圾焚燒發電廠為核心的靜脈產業園區而努力。

      在他的藍圖中,園區首先應該與周邊形成一個和諧社會,是公共生活空間的一部分,可小憩,可游玩;園區中,實現物質和能源的雙循環,不僅可提高經濟效率,更是通向碳中和的必經之路。

      1988年,龍吉生入選中國政府第七期“碩博連讀”的公派留學生。揭開留學目的國“盲盒”那一刻,才知道他去的是日本。他吃了一驚,因為從未學過日語,甚至他都不曾想過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更何況現在還是以出國的方式。

      直至今日,當別人問起他成為“天選之子”時的感受,他沖口而出的始終是:“不知所措”。但是,大愛無言,國家在外匯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將人才培養放在第一位,想盡辦法籌措資金,為留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天選之子當然也會全力報效祖國。

      “母親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多言辛苦,但是經歷過貧苦的孩子會尤其記得母親的付出。”

      如今,龍吉生博士回國創立的康恒環境已然躋身成為中國名列前茅的環保科技企業,他不僅推動了中國環保技術和理念的發展,還用創新技術開啟了全球化之路。

      ————  01從農學博士到環保專家

      1993年底,龍吉生即將獲得農學博士學位。從本科到博士,他一路攻讀農業機械專業。即將回國之時也了解到:國家鼓勵留學生工作幾年后再回國。

      他一時犯了難,因為80年代我國包產到戶,農業機械專業好像無用武之地,他琢磨著,“國家花了這么多錢培養我,我能為國家未來做點什么,解決什么問題呢?”

      無意間,他想到了環保。

      初到日本,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日本的干凈。這里的街道不寬,屋舍也未必新建,但卻是一塵不染。每年櫻花盛開的時節,人們趨之若鶩的賞櫻處有不少是垃圾焚燒發電廠區及其周邊地區。日本大城市的垃圾焚燒廠往往就在車站、政府辦公樓、住宅、學校和養老院的隔壁,人們常常來廠區里賞櫻、聚會、小憩。

     

      “垃圾焚燒廠竟成為人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這種潔凈友好的垃圾處理方式與環保理念深深地觸動了他:“中國未來一定需要這樣的環保技術。”秉持這一想法,畢業后他申請加入著名的環保咨詢公司——日本技術開發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技),開啟了他與環保的故事。

       ————  02環保是技術,也是觀念

      2000年之前的中國,垃圾處理基本上采用原始的填埋方式,這會帶來諸多的環境問題:大量占用土地資源,污染地下水,資源化利用更是無從談起。

      而2000年前后,日本環保行業快速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廠進入改造、拆建和新建的全盛期。龍吉生博士作為日技專家見證并深度參與了這個過程。

      有了這些寶貴的經驗,他更加堅信環保的未來方向、也更加迫切想回報祖國。他開始承擔起環保理念布道者的角色,一有機會就回國參加各種研討會,拜訪相關機構,幫助他們建立環保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介紹歐美日在環保領域的經驗和教訓。

      漸漸地,中國一些大型城市開始探討垃圾焚燒發電的可行性。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國外的設備能否適合焚燒中國的垃圾?由于各國經濟發展階段、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結構、氣候等各種因素的差異,人均產生的垃圾量和垃圾熱值千差萬別,中國各地域的垃圾特性也大不相同,為了實現好的焚燒效果,國外設備應用到國內都可能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

      正好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0-2005年),上海、天津、北京、廣州、寧波等地進口國外設備,陸續建設了一批垃圾焚燒發電廠。

      在中國借助國際技術發展垃圾焚燒產業的過程中,他代表日技,成為上海市政府的技術顧問。當報效祖國找到支點,他不遺余力,開始為中國特色的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此后,日技與上海市國企成立合資公司,他擔任日方代表,一路見證中國環保業的發展。

      后來,合資公司解散時,同事們找到他:“龍博,留下來一起做點事吧,我們希望跟著你一起干。”正在去留之間徘徊的他決定留下來創業。

      2008年12月,康恒環境成立。創始團隊部分則為原合資公司的老班底。

    ————  03一起做點事吧

      成立伊始,龍吉生博士將康恒環境的使命定位為“一起做點事”。可這點“事”并不簡單,那是“創造更潔凈更友好的生活環境”,成為“全球領先的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

      他的心中也有一張藍圖,希望有一天,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成為大家喜愛的休閑公園,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喚起全民環保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快更好地實現碳中和的愿景。

      垃圾焚燒發電是電廠的一種形式,只是將煤炭或其他燃料替換為垃圾,但由于垃圾的特性,需要執行嚴格的環保標準,杜絕異味和有害氣體排放,保證對環境與周邊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

      從2005年開始,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全面啟動,但當時仍有幾個關鍵問題難以解決:一是本地居民不認同住家附近建設焚燒發電廠,二是設備進口比例太大、成本太高,而且水土不服,而國產設備卻還不能全面應用。

      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康恒環境發展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解決焚燒設備國產化的難題。

      在實現國產化的這條道路上,究竟是引進技術還是拷貝技術?龍吉生博士選擇的是前者。他長年從事研發,非常清楚起步階段就要站在巨人的肩頭,不再花時間重復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加快企業發展的進程,加快實現全面的國產化。他頂住初創公司的資金壓力,從日立造船公司引進先進的垃圾焚燒機械爐排技術。但是國內對此的質疑聲卻很大,因為焚燒爐系統復雜,爐排條的材質和鑄造工藝要求很高,人們質疑為什么不購買現成的設備?即使買了技術,企業能造得出來嗎?

      而很快,康恒的韌性與他對目標的執著追求就讓人們由質疑聲變成掌聲。在先進技術的加持下,康恒環境起步時就上馬研制出單臺600噸級焚燒設備,這也是當時國內處理規模最大的設備。

      緊接著,設備又朝著大型化、高效率和高排放標準的目標不斷提升,從單臺750噸、850噸、900噸到今天實現了1000噸級的生產,市場占有率更是突破40%,康恒一躍成為垃圾焚燒技術與設備領域領導者。

      掌聲之后,他并未滿足于現狀,放下功勞簿,開始醞釀下一個發展之路:康恒環境是時候為焚燒發電市場開辟新局……

    ————  04低碳靜脈產業園:讓物質和能源循環起來

      “我經常講康恒環境是一家提供優質服務的公司,設備只是提供服務的載體。我們的目標是為社會提供環境治理服務,這是我們的強項,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龍吉生博士說。

      2014年,他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讓出控股權,增資擴股引進了戰略合作伙伴——中信產業基金。他想讓康恒更好地“一起做點事,創造更潔凈更友好的生活環境”,至于他在康恒擁有多少股權,這并不重要。

      近年來,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遠超他的想象和預測。他原以為二三十年后,垃圾焚燒發電處理垃圾占比百分之四五十就不錯了,但沒想到目前已投產的產能就超過了50%,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引入中信產業基金后,康恒環境開始發生質的轉變。企業由單一的垃圾焚燒技術與設備系統集成商,轉型成為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的低碳靜脈產業園投資、建設、運營環境治理綜合服務提供商,這將是企業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形式,也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經之路。

      龍吉生博士說:“人有動脈和靜脈,提供產品好比動脈,把血液輸送出去;廢棄物回收好比靜脈,讓血液回流。”低碳靜脈產業園也是人們通稱的“循環經濟園區”,即物質與能源的循環。在靜脈產業園里,垃圾焚燒發電的余熱可提供給污泥干化、餐廚發酵、醫療垃圾高溫蒸煮等,同時各類固廢處理的可燃殘渣又可回收到焚燒爐焚燒,產生熱能,從而實現物質與能源的循環利用。

      珠海和寧波給了康恒環境嘗試的機會。在珠海和寧波園區項目中,康恒環境規劃并建設了垃圾焚燒發電廠,配有廚余處理廠、餐廚處理廠,目前還在籌建污泥處理廠以及醫療廢棄物處理廠,形成以垃圾焚燒發電廠為核心的物質和能源雙循環。

      同時,他認為這類園區應該與周邊環境形成和諧社區,因此,園區除了實現原本的功能外,還考慮了諸多與周邊融為一體的因素,比如:與當地環境及人文歷史背景相融合的去工業化外立面設計、開放的垃圾焚燒博物館、體育設施等,而因此也帶動了環保教育、家庭日、攝影日等活動,每年吸引近數萬人前往參觀,廠區內免費使用的健身體育設施、娛樂休閑區也使周邊居民得到實惠。

      “我們把園區變成了花園,變成了循環經濟園區,變成了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和諧社區,讓原來的‘鄰避現象’變成了‘鄰利效應’。”珠海、寧波之后,青島、沈陽、太原、西安、武漢、南昌……康恒環境靜脈產業園如雨后春筍在全國遍地生長。現在,康恒環境已在全國取得60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生活垃圾超10萬噸,約占全國的10%。

      中信產業基金投資康恒環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實集團和寧波城投等投資人非常認可康恒環境的綜合實力和發展前景,于2020年成了康恒環境的新股東。康恒環境的成功案例也因此入選哈佛商學院2021年秋季案例。

      他心心念念30年的環保夢想終于在中國落地。

      ————  05開啟國際化征程

      得益于不斷地開拓創新與廣泛應用,現在,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垃圾焚燒發電的規模已經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總和。龍吉生博士為此開玩笑:“以前常聽說提起海軍,只分為美國和美國以外的海軍,而現在提起垃圾焚燒發電,只有中國和中國以外的了,中國技術走出去的時機成熟了!”

      更重要的原因則為,現在全球有70多億人口,而目前真正享受到垃圾焚燒發電服務的只有約20億人口。將先進的環保技術與理念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才會真正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舉措。

      對于走出去這件事,龍吉生博士認為,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出海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與中國高鐵有點類似,但是國產化率比高鐵更高。高鐵和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都是中國對全球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卓越貢獻。

      歐洲日本的高鐵應用了數十年,而發展中國家卻遲遲無法使用,因為太昂貴,但是,當中國國產化并大規模使用后,形勢完全變了,發展中國家用得起,而且歐洲日本也紛紛降價參與競爭了。這一點與垃圾焚燒發電極其相似。

      首先,中國在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的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和設備國產化,大大降低了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和運營成本,使得噸垃圾的補貼費從數百美金降到數十美金,中國模式達到了發展中國家能夠接受的程度;其次,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國情更加接近;再次,中國積累了大量的適應發展中國家特點(高水份、低熱值)垃圾的焚燒發電技術創新和實踐經驗,使得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更加適合發展中國家。

      康恒環境的全球化目標是:2025年在海外再造一個康恒。不僅與法國合作伙伴合作向歐洲和非洲延伸,更是積極進入東南亞市場。東南亞市場空間巨大,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孟加拉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迅速,菲律賓、斯里蘭卡、老撾、緬甸等國則也開始起步。

      “康恒環境正繼續在海外創造更多發展奇跡,力爭讓垃圾焚燒發電成為中國又一張國際名片。”

      ————  06披荊斬棘,向陽而生

      時間一晃,便是近30年。30年前,龍吉生博士僅僅是個對環保初萌興趣的人,30年后,他創立的康恒環境已在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投資領域占有超10%的市場份額,位列行業前三,在技術裝備領域,公司更是占有中國約40%的銷售市場份額。這期間,他同樣見證了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從零到全球第一的歷程。

      作為一個畢生尋求“一起做一點事”的人,他一邊感慨自己已是滿頭白發,一邊卻有著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的豪氣。

      “奮斗者,永遠年輕。還要繼續為全球點廢成金。”他不無自豪地說。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获嘉县| 葫芦岛市| 遂宁市| 广平县| 金阳县| 重庆市| 得荣县| 车致| 巴彦县| 阳泉市| 吴江市| 清流县| 清远市| 哈巴河县| 乌海市| 永寿县| 蒲江县| 平潭县| 石城县| 贡山| 达孜县| 荥阳市| 泉州市| 宁河县| 泸水县| 东台市| 沙雅县| 洛宁县| 泊头市| 涟源市| 曲周县| 辉县市| 安多县| 清苑县| 吉林市| 义马市| 隆昌县| 宝兴县| 卫辉市|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