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張遠,1970年生,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主持從事水生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1-22  來源:張遠,1970年生,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博士生  瀏覽次數:110
    核心提示:張遠,1970年生,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主持從事水生態監測、流域水生態修復的相關理論與技術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張遠

     
     

     

    所屬學院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BCD46

    導師類別

    博導

    職  務

    副院長

    科研方向

    環境DNA生物監測、水生態完整性退化與模擬、水生態修復與固碳增匯、河湖綜合整治

    個人主頁

    https://seer.gdut.edu.cn/info/1029/1052.htm

    聯系方式

    zhang.yuan@gdut.edu.cn

    碩士和博士招生學院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個人簡述

    張遠,1970年生,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主持從事水生態監測、流域水生態修復的相關理論與技術研究。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15項,主持完成了河流、湖泊和城市水體等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30項。發表學術論文240余篇,出版專著5部,中國發明專利40余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

    教育背景

    1988.09-1992.07,南京大學,生態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8.09-2003.07,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博連讀,獲博士學位;
    2003.12-2006.07,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博士后

    工作經歷

    1992.08-1998.08,沈陽環境科學研究所,工程師
    2003.08-2010.1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2010.12-2014.04,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流域水生態研究室,學科負責人、研究員、碩導
    2014.04-2019.05,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研究員、博導
    2019.05-2021.04,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2021.06-2021.12,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百人計劃”特聘教授
    2022.01-至今,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學術兼職

    1.“十三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流域水質目標管理與監控預警技術”標志性成果一級責任專家
    2.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生態環境工程專委會副主任
    3.中國環境學會水環境分會委員會委員會員
    4.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委員會委員
    5.中國毒理學會環境與生態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6.中國生態學會流域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7.生態環境部環境損害評估鑒定評估專家委員會成員
    8.生態環境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專家組成員
    9.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協會專家組成員

    主要榮譽

    1.“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3.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流域水環境重金屬污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與應用,2017,第9
    4.環境保護科技一等獎, 水體環境重金屬風險評估理論、技術與應用,2016,第2
    5.環境保護科技二等獎,河流水生態健康“監測評價-系統管控-修復示范”成套技術及應用,2020,第1
    6.環境保護科技二等獎,我國環境基準理論與技術框架及案例研究,2015,第2
    7.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河流水生態智慧化監測-評估-修復及業務化管理技術體系及應用. 2021年度,第3

    主要科教成果

    1.R. Xia, Y. Zhang*, G. Wang, Y. Zhang, M. Dou, X. Hou, Y. Qiao, Q. Wang, Z. Yang, Multi-factor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ling analyses for managing large river algal bloo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54 (2019) 113056.
    2.B. Cheng, R. Xia,Y. Zhang*, Z. Yang, S. Hu, F. Guo, S. Ma, Characterization and causes analysis for algae blooms in large river system,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51 (2019) 101707.
    3.Q. Zhao, F. Guo,Y. Zhang*, Z. Yang, S. Ma*. Effects of secondary salinisation on macroinvertebrate functional traits in surface mining-contaminated streams, and recovery potential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40-641: 1088-1097
    4.Q.Zhao, F.Guo,Y. Zhang*, S.Ma, X.Jia.How sulfate-rich mine drainage affected aquatic ecosystem degrad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609: 1093-1102
    5.Q. Zhao, X.Jia, R.Xia, J.Lin, Y.Zhang*.A field-based method to derive macroinvertebrate benchmark for specific conductivity adapted for small data sets and demonstrated in the Hun-Tai River Basin, Northeast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6, 216: 902-910
    6.H. Bu, X. Song,Y*.Zhang,W. Meng.Sources and fate of nitrate in the Haicheng River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using stable isotopes of nitrat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7, 98:105-113
    7.J. Xu, Y.Xu,H.Wang,C.Guo, H.Qiu, Y.He,Y.Zhang*, X. Li, W. Meng.Occurrence of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its effluent-receiving river. Chemosphere, 2015. 119: p. 1379-1385.
    8.Y. Zhang, C. Guo, J. Xu, Y. Tian, G. Shi,Y*. Feng.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AHs in sediments from Taihu Lake, China: Comparison of three receptor models.WaterResearch, 2012,46:3065-3073.                                                      9.Li, F., Qin, S., Wang, Z., Zhang, Y., Yang, Z. (2023)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reveal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on multitrophic biodiversity in riverine system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55: 158958.
    10.Li, F., Guo, F., Gao, W., Cai, Y., Zhang, Y., Yang, Z. (2022) Environmental DNA biomonitoring reveals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dams and nutrient enrichment on aquatic multitrophic communit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6(23): 16952–16963.
    11.Li, F., Wang, S., Zhang, Y., Zhang, N., Cai, Y., Yang, Z. (2022) DNA metabarcoding reveals human impacts on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polluted headwater streams: Evidence from the Liao River in northeast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300: 118929.
    12.中國重點流域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科學出版社,2019,第一作者;
    13.流域水質目標管理技術體系研究,科學出版社,2021,第一作者;
    14.全國水生態功能分區研究,科學出版社,2021,第一作者;
    15.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與健康管控技術手冊,科學出版社,2022,第一作者

    科研項目

    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典型湖泊水生態系統完整性退化與修復機制,2021-2025
    2. 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科研啟動經費,流域水生態完整性監測評價與修復技術研究,2021-2026
    3.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流域水質目標管理技術集成研究, 2017-2020
    4.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流域水生態承載力調控與污染減排管理技術研究,2012-2015
    5.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流域水生態功能評價與分區技術,2008-2010
    6. 國家973課題,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區域差異特征,2008-2012
    7.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次生鹽堿化對山區溪流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機制及其閾值研究,2016-2019
    8.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以再生水為水源的城市河流中抗生素的遷移轉化特征及控制機理,2012-2016
    9. 生態環保部重點專項,東江灤河生態安全評估與保護方案研究,2016-2017
    10.中澳環境發展項目,河流健康與環境流量,2009-2011

    我的團隊

    水生態保護團隊主要從事水生態監測與評價、河湖生態學與過程模擬、水生態修復與固碳增匯研究,教師包括張遠教授、郭芬教授、高偉副教授和李飛龍副教授4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共計28人。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田东县| 商河县| 仲巴县| 安乡县| 宣汉县| 沾化县| 南宁市| 黔东| 尚义县| 故城县| 清流县| 民县| 大田县| 法库县| 尚义县| 凤冈县| 原阳县| 建瓯市| 阿尔山市| 嘉义市| 苍溪县| 兰西县| 日土县| 濮阳市| 奇台县| 崇阳县| 双江| 商洛市| 信阳市| 嘉兴市| 苍山县| 吴旗县| 华安县| 新宾| 东辽县| 广元市| 三都| 安福县| 鄂托克旗|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