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任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
學術專著
-
發明專利
-
學術論文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年度
|
項目名稱
|
獎項
|
---|---|---|
2005年度
|
輻照技術制備智能材料及在環境中的應用
|
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10]
|
2006年度
|
珠江三角洲環境中毒害有機污染物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6]
|
2015年度
|
熒光石墨烯量子點的可控制備及生物醫學應用研究
|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4]
|
2018年度
|
石墨烯微結構調控及其表界面效應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6]
|
2018年度
|
工業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關鍵材料研制及工程應用
|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5]
|
人才培養
-
教學理念
-
教學成果
獲獎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項
|
---|---|---|
2018年4月20日
|
《綠色·共享·安全的智慧實驗室建設與精細化管理,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
上海市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特等獎 [22]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獎項
|
授予方
|
---|---|---|
2008年
|
上海市巾幗創新獎
|
上海市婦聯 [10]
|
2008年
|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俄羅斯工程院
|
2009年
|
上海市領軍人才
|
上海市科委
|
2012年
|
光華工程青年科技獎
|
中國工程院 [3]
|
2015年
|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
|
2019年
|
第十六屆上海市科技精英
|
上海市科協 [17]
|
2021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 [7]
|
2022年
|
2022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
|
福布斯 [18]
|
/
|
全國模范教師
|
人社部、教育部
|
/
|
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
|
全國婦聯
|
/
|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
|
上海市婦聯
|
/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國務院
|
/
|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
上海市科委
|
/
|
新中國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師
|
上海市教育工會、教育系統婦女工委
|
2023年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會士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4]
|
社會兼職
時間
|
職務
|
---|---|
2016年5月—2020年12月
|
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際合作學部委員
|
2020年10月—
|
中華環保聯合會水環境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8]
|
2020年12月—
|
第八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環境學部委員
|
/
|
國家自然基金委專家評審組成員
|
/
|
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
/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常務理事
|
/
|
中國核學會核技術應用分會常務理事
|
/
|
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協會副會長
|
個人生活
-
早年生活
-
家庭情況
人物評價
吳明紅的簡歷令人驚嘆:30歲被聘為副教授、研究所所長,34歲被評為教授、博導,研究生部主任、校黨辦、校辦主任。目前任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在第二屆世界東陽人大會召開前夕,記者聯系了吳明紅。盡管工作繁忙,但吳明紅一直關注著家鄉建設和發展:“當前,東陽發展正面臨‘五個關鍵時期’,而工業一直是東陽經濟發展的關鍵,東陽在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常態下,需要我們牢固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觀。希望東陽能進一步加大先進科技治污力度,加快環境監管平臺標準化建設,為人民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追求科學人生
少年時,吳明紅腦中充滿了各種斑斕的夢想,其中最愛聽科學家的故事,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居里夫人……他們不畏艱險的追求科學的精神讓她感動不已,尤其敬佩居里夫人,想著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由于居里夫人是研究放射化學、核物理和核化學的,所以吳明紅也對該專業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5年,本應填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她,卻以全縣前十名的高分,陰差陽錯到了學科剛剛建立的上海科技大學(現上海大學),為此,她曾一度想要重新參加高考。

吳明紅
(wu ming hong)吳明紅,女,漢族,1968年3月出生,浙江東陽人,中共黨員。
2001年 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4月參加工作,現任上海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
國家自然基金委專家評審組成員、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核技術應用分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協會副會長。
1992.04—2000.11 上海大學教師;
2001.09—2003.09 上海大學環化學院副院長、射線所所長
(期間:2001.9-2001.12在上海市教委黨校學習 );
2003.09—2004.05 上海大學研究生部主任;
2004.05—2005.10 上海大學黨辦、校辦主任;
2005.10—2013.06 上海大學校長助理、環化學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期間:2011.9—2011.12 在上海市委黨校學習);
2013.07— 上海大學黨委常委;
2013.10— 上海大學黨委常委、上海大學副校長。
2014.03—2014.06 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組部青年創新人才培訓班學習
長期從事輻射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領域中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在輻射防護設計、污染檢測分析及高效治理、環保功能材料研制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創建了應用電子束輻照及納米材料催化技術處理污染物的理論和方法,并成功實現了產業化。開辟了把系列無機和復合納米材料應用于環境污染物檢測的新領域,成功應用于大氣污染和人體健康研究。近年來,負責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上海市重大項目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獲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專著2本,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論文SCI他引5000余次。
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巾幗建功立業標兵、新中國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師、上海市巾幗創新獎、三八紅旗手標兵。
分管理工科科研、科技園區(管委會)、研究生院;協管發展規劃處(高等教育研究所);聯系高等研究院(側重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國家戰略安全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