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王樹眾,博士,挪威能源技術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三秦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現為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7-22  來源: 西安交通大學  瀏覽次數:255
    核心提示:王樹眾,博士,挪威能源技術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三秦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現為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1968年1月出生,工學博士,挪威能源技術研究院(IFE)博士后。現為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王樹眾,博士,挪威能源技術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三秦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現為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能源學會理事,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理事,中國能源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計計算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動力工程學報》、《環境污染與防治》、《可持續能源》、《能源科學發展》等雜志編委。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科研基金和科技獎勵評審專家。  

    長期從事熱能工程、多相流動和傳熱、環境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參加完成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等縱向科研項目在內的九十余項國家及省、部屬基金和企業委托研發課題的研究。發表相學術論文55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428篇,SCI/EI收錄論文325篇, SCI論文他引2407次;連續五年(20142019)入選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單(通用工程領域),該榜單公布了各學術領域1770余名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擁有中國專利279項,其中發明專利256項,第一發明人專利262項;作為第一發明人的PCT國際專利申請28項。目前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72項,獲授權美國專利9項,獲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1項。專利技術轉讓和實施許可90余項,在能源的高效潔凈轉化和利用、環境污染治理和能源化利用領域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保效益。

    進行了高濃度難生化降解有機廢水和污泥的超臨界水氧化/氣化技術研究,先后承擔完成了包括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在內的30余項科研課題。在超臨界水處理領域,共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130余篇,其中SCI論文88篇,占國內超臨界水領域SCI論文總數的32%SCI他引1412次,居國內首位。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連續四年入選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于2009年成功開發出了國內處理能力最大(3/天)的連續式超臨界水氧化/氣化處理城市污泥的示范裝置,填補了國內空白,攻克了諸如系統防腐、防鹽沉積堵塞、脫鹽除渣、安全控制、能量回收與綜合利用、系統經濟性提升等一系列產業化推廣應用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于20145 建成了國際首套日處理能力100噸的農藥廢水超臨界水氧化處理的工業化示范裝置。在超臨界水氧化系統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系統工藝、安全控制技術等方面擁有系統、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10余項,其中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項,占我國已授權超臨界水技術發明專利總數的39.2%,居國內第一;在系統連續在線排鹽除渣、防腐蝕防鹽沉積的新型反應器技術、高濃高鹽有機廢水超臨界水氧化系統集成等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擁有PCT國際專利12(獲授權美國專利7),獲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

    在超臨界水熱合成納米金屬及其金屬氧化物粉體方面,在實驗室中成功合成了粒徑在30nm以下高純度的納米CuCuO以及TiO2粉體,并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超臨界水熱合成納米銅及其氧化物粉體的工藝研究,在超臨界水熱合成領域共發表SCI/EI論文8篇;創新性提出了粒徑控制、防團聚、快速升溫以及納米顆粒在線高效分離技術,完成了0.1t/d1t/d的超臨界水熱合成納米銅工業化系統方案的工藝開發,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從關鍵技術、核心裝備到系統工藝優化集成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2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項。

    在冶金行業高溫液態熔渣干式離心粒化及余熱高效回收技術及系統的工業化放大研究方面,從熔渣緩存、流量控制、轉杯離心粒化到移動床余熱回收技術,以及核心裝備、系統優化集成層面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研究和創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獨創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創新性完成了液態熔渣干式離心粒化和余熱回收的大型工業化系統方案開發設計,并建成了世界首套大型工業化(1800m³高爐)液態熔渣干式離心粒化及余熱回收發電系統(目前正在調試中),擁有國家發明專利36項,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5項,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11項。

    在國內率先開發出適用于我國生活垃圾特性的內循環流化床型熱解氣化及飛灰熔融關鍵技術與裝備,可實現低成本的二噁英、重金屬等污染物協同控制。針對我國生活垃圾特點,對垃圾破碎、分選和綜合利用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技術創新,形成了以多級篩分和風力分選技術為核心的垃圾分選與綜合利用技術方案,克服了國外分選設備在中國"水土不服"難以穩定運行的問題,解決了國內工藝普遍存在的機械化程度低,分選效率低,經濟性不高的問題,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4項,美國專利1項。

    (5) 創新性開展了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水火相容"的超臨界水熱燃燒理論研究,率先研究了煤在超臨界水熱燃燒過程中形成"水熱火焰"的著火機理,建立了著火判據模型;原創性揭示了煤中不同賦存形態的氮、硫等污染源元素在超臨界水熱燃燒過程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和動力學特性,豐富和發展了超臨界水熱燃燒的基礎理論。針對化學鏈燃燒過程中載氧劑CuO不穩定和易結塊的問題,創新性研究并開發出了以CuO-Fe2O3作為活性金屬的雙金屬復合載氧體,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的Ranjani V. Siriwardane教授評價該研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主要從事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污泥的超臨界水處理和能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先進燃燒技術(超臨界水熱燃燒、化學鏈燃燒)、垃圾/生物質熱解氣化和飛灰熔融技術、高溫冶金熔渣干式離心粒化及余熱高效回收技術與系統集成、高效環保鍋爐技術(垃圾與生物質熱熱解氣化爐、采油廢水直接加熱注汽鍋爐、SAGD汽包爐、廢液焚燒爐、立式工業煤粉爐、超臨界水熱燃燒型多元熱流體發生器等)開發、地熱能/(微藻)生物質能開發、多能互補型綠色低碳智慧能源系統集成優化等內容的研究。

     

    聯系電話:029-82665157(辦公室)

    傳        真:029-82668703
    電子信箱:szwang@mail.xjtu.edu.cn

    地        址:陜西省西安市咸寧西路28號

    郵政編碼:710049

    個人主頁:http://gr.xjtu.edu.cn/web/szwang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遵义市| 孝义市| 洛隆县| 富源县| 安达市| 噶尔县| 洪江市| 墨脱县| 汽车| 芦溪县| 西平县| 北碚区| 玉溪市| 金昌市| 博湖县| 玉田县| 高阳县| 伊通| 英超| 禄丰县| 双峰县| 南乐县| 衡阳县| 邹城市| 宁国市| 孝义市| 泸西县| 江陵县| 台湾省| 化州市| 中超| 进贤县| 富蕴县| 温州市| 弥勒县| 图片| 长子县| 罗山县| 长寿区|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