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不能解決城市內澇?海綿城市:這鍋我不背! 至2017年4月,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738公里,完成投資約40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04  瀏覽次數:150
    核心提示:不能解決城市內澇?海綿城市:這鍋我不背! 至2017年4月,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738公里,完成投資約40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不能解決城市內澇?海綿城市:這鍋我不背!
     
    2017-06-30 00:00:00      中國經濟導報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白雪

        上周,北京將迎來暴雨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北京市氣象局預報“此次北京降雨過程,大部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是北京今年來的最強降雨。”大家不由擔心北京是否又要進入“看海”模式。
        事實上,自打入夏以來,暴雨突襲致使全國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逢雨必澇”仍是我國城市發展中的一大“痼疾”。而“海綿城市”被看作是城市防治澇災的“一貼良方”,然而對于海綿城市是否能夠解決城市防洪排澇的問題,公眾越來越多地走到了遲疑的一方:國家投資了這么多錢建設海綿城市,為什么一到暴雨還要“看海”?
        我國自2015年啟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截至2017年4月,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738公里,完成投資約40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2015年和2016年,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綜合考慮我國東、中、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南北方的氣候不同,分兩批確定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涵蓋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城市。
        如此力度地建設海綿城市,我們不禁會問:為什么還沒有解決城市防洪排澇問題?能否解決?需要多久?海綿城市到底有沒有必要建設?針對這些問題,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海綿城市建設極其必要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過去3年內我國超過360個城市遭遇內澇,今年以來,已經有41座城鎮因暴雨內澇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經直接造成了約353億元的經濟損失。目前,“逢雨必澇”已經成為我國城市重大災害之一。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城市內澇問題就已經凸顯,但當時內澇造成的損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損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夠的關注。
        然而,自2010年以來,5年中有4年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超過了發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億元),面對損失與受淹城市數成正比的趨勢,人們開始對城市內澇問題給予更多關注。
        如今,在談及治理城市內澇的辦法時,很多人會想到建設海綿城市。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所謂“海綿城市”,即通過“滲、滯、蓄、用、排”等技術,使得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一座城市應對雨水最好的辦法就是“小雨蓄起來,中雨排出去,大雨別成災”,將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讓城市更加安全、生態和清潔,因此,“海綿城市”應運而生。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設海綿城市是非常必要的。“我國城市迅速擴張,城鎮化從無到有,導致硬化地面和廣場較多,由此帶來的熱島效應、城市內澇、雨水滲透等問題凸顯,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我們更科學地討論人與自然的關系,所以海綿城市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必要性。”

    海綿城市解決“逢雨必澇”需時間

        據了解,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逢雨必澇”的難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薛濤看來,“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和它在短期內能夠達到防洪排澇的目標是兩碼事兒。”
        事實上,我們低估了防洪排澇的難度,高估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效果,在推動海綿城市的時候過于樂觀,也過于期待其顯著效果。薛濤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我國城市面積已經變得非常大了,所以即使我們投了很多錢,但在有些方面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
        “這就像是減肥。”薛濤給我們舉了一個淺顯的例子,“一種是西醫方法:通過抽脂立刻到達減肥的效果。比如這兩年北京排水集團增設了很多設備,在淹水點進行重點值守,直接應對防洪排澇。當然,這只是一個應急措施,對于城市的健康沒有任何幫助。”
        “另外一種就是中醫方法:通過食療、運動等達到健康的減肥效果——這就是建設海綿城市,通過城市‘海綿體’(即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逐步地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薛濤表示。
        對此,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也表示,“海綿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綿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解決。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就說海綿城市的試點失敗了。這些海綿城市試點,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這個示范意義大多是局部性的。”
        當然,海綿城市也并非公眾所想的那么悲觀,其在治理城市內澇方面也確實發揮著重要作用。2016年汛期,我國一些流域和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部分城市的建設成果在應對汛期強降雨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雖然海綿城市試點已取得些許成效,但作為一個由點、線、面構成的龐大系統工程,海綿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時間和過程加以檢驗。

    多推廣與黑臭水體治理“捆綁”的海綿城市

        “城市經過相對粗暴的擴張以后,我們開始注意精細化的城市規劃建設,甚至是改造的需求。但是,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成海綿城市或者是建設海綿城市,難度都是非常大的。”薛濤坦言。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對于一個城市,海綿城市投資確實非常巨大。中國海綿城市聯合會相關專家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不考慮雨水回用的前提下,投資差不多是5000萬~1億元/每平方公里,這還是綠地系統本來就比較好,城市水系比較發達的城市。如果本來城市綠地就很少,而且水系不發達,那么投資上漲非常非常快。”
        不過上述專家也提到細化到某個地塊:如果該地塊本身條件很好,比如,平坦,且綠化面積大,并且稍微高于周圍道路等,這樣的地塊做海綿城市試點,事半功倍。但是這種地塊,現在城市里要么稀缺,要么就是荒郊野外了。
        不只是資金的問題,在薛濤看來,“海綿城市的建設有點兒像‘運動戰’,尤其是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參與進來之后。”
        對此,薛濤解釋說:“PPP本身是一個快速進入快速商務成交的過程,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商務合同和規則的約束,所以PPP對于海綿城市來講,就無法進行詳細的磋商和調整。”比如說,如果是政府的投融資平臺或者排水集團來做海綿城市,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后期的變更,但是PPP通過競爭拿到項目,由于招標采購的規定,優化空間就變得很小,買賣關系明顯,這個時候海綿城市就像是先列出一個菜單,公司按照要求完成任務拿到錢,項目就結束。
        薛濤認為,“這種情況就惡化了我國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不注重后期積累、調整和評估。”
        “同時,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缺乏數據的跟蹤和積累,在國外,都會有專業院校及其他研究機構對相關數據進行積累和分析,比如它的改善值、投入和產出、環境績效和硬件鋪設的供應關系,并且會評估投資的有效性以及后期的調整。”薛濤坦言,“這是我們所欠缺的,而這極有可能帶來投資的浪費。”
        “當然,考核指標也是建設海綿城市中的一大問題。”薛濤表示,“海綿城市有兩種,一種是海綿城市與黑臭水體治理‘捆綁式’進行的,另一種是單獨的海綿城市。”前者只要黑臭水體水質有所改善,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海綿城市的效果。而后期缺乏一個綜合集成的效果來約束,指標分散到每一項,這樣很容易變成一個操作說明書式的指標。
        “比如目前池州在海綿城市和黑臭水體治理結合的方面做得不錯。”薛濤認為,未來,各地區之間應加強交流,互相學習借鑒,大力推廣這種模式。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无极县| 招远市| 嘉义县| 葵青区| 珠海市| 靖州| 凯里市| 古交市| 南部县| 古蔺县| 淳化县| 西青区| 鲜城| 泊头市| 忻州市| 长春市| 阳城县| 黔西| 宜川县| 高青县| 灌南县| 集贤县| 尖扎县| 锦屏县| 濉溪县| 富蕴县| 儋州市| 深州市| 那坡县| 军事| 益阳市| 杭锦旗| 恩施市| 通辽市| 兴安县| 北票市| 彭泽县| 翁源县| 江达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