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來源:江南晚報
在南京舉行的江蘇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無錫代表團大組審議中,省人大代表、宜興市長張立軍透露,宜興正在積極打造“海綿城市”。記者昨天了解到,對“海綿城市”的提法,宜興干部群眾已不覺陌生。在前不久召開的宜興兩會上,宜興市長張立軍就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努力打造“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截至目前,宜興方面正在積極申報成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力爭用1年時間打造示范點、3年形成示范區、5年建成“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的創建,是響應國家關于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的關聯內容。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在宜興,建設“海綿城市”的專業歸口部門為宜興市公用事業局,該局有關人士這樣表示。
城市排水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骨干系統,基礎建設和管理工作任務繁重。目前,宜興公用事業局已經全面掌握了城鄉654個居民小區近1200公里的“毛細血管”,對宜興市域內在建和已經建成的393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和1577個農村保留點村莊進行了調查統計,并設置了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試點工程和樣板工程。(晚報記者 何小兵)
宜興力爭5年建成“海綿城市”
城市排蓄水配套完善后不怕旱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