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李洪遠---- 南開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生態恢復與植被重建;生態保護與恢復規劃;城市自然生態修復;城市綠地生態功能;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 電子郵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04  瀏覽次數:576
    核心提示:李洪遠---- 南開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生態恢復與植被重建;生態保護與恢復規劃;城市自然生態修復;城市綠地生態功能;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姓  名:李洪遠
    職稱/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源循環科學與管理系主任,南開大學環境規劃與評價所所長;
    研究領域:生態恢復與植被重建;生態保護與恢復規劃;城市自然生態修復;城市綠地生態功能;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
    電子郵箱:eialee@nankai.edu.cn
     

    教育背景

    1981.09-1985.07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園林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6.05-2000.04   日本大阪府立大學大學院地域環境科學專攻綠地環境保全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2.09-2006.06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系環境科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4.09-2004.1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德國德里斯頓技術大學(CIPSEM),獲土地綜合利用規劃證書;

    科研教學經歷

    1985.07-1996.05  天津市園林綠化研究所,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總工助理;
    1988.09-1989.04  荷蘭皇家莫爾海姆總公司與ROSAFLOR B.V科研基地,技術培訓;
    2000.05-2006.12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引進人才),副教授;
    2006.12-現在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講本科生課程《生態學基礎》(2000—),《環境設計》(2001—),《普通生物學(植物部分)》(2015—);碩士研究生課程《生態恢復的理論與實踐》(2003—),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研究進展(2017—)。

    學術與社會任職

    天津市生態學會理事長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家住建部《城市生態評價與修復技術導則》顧問專家
    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評審專家
    天津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筑藝術委員會委員
    (天津大學)天津市景觀生態化技術工程中心 技術委員會主任
    天津市景觀生態修復企業重點實驗室 學術委員會主任
    天津市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
    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理事
    天津市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
    國家科技獎勵、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
    教育部科技獎勵、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評審專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評審專家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13-2014年度源刊遴選專家
    《中國林業百科全書-園林綠化卷》編委,《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水土保持通報》、《現代園林》期刊編委
     
     
    天津市政協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委員
    中國致公黨中央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
    致公黨天津市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致公黨天津市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
    致公黨天津市南開區委員會副主委、致公黨南開大學總支副主委
    中國致公黨第十四次、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

    科研項目

    不同生境下城市綠化樹種VOCs排放影響機制及估算模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4-2017;
    雙向演替下消落帶濕地碳匯波動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4.1-2016;
    低碳理念下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空間熱島效應模擬預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3-2016;?
    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碳儲量的影響預測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1-2014;
    天津臨港經濟區生態濕地工程項目評估研究(天津臨港經濟區項目),2013-2014;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交通運輸部項目),2012-2013;
    天津空港經濟區綠地動態監測與評價研究(天津空港經濟區項目),2010-2012;
    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08-2010;
    濱海新區濕地生態恢復關鍵技術與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天津市科技支撐重點項目),2008-2010;
    濱海新區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天津市政府項目),2008-2010;
    中新天津生態城生態園林關鍵技術研究(天津市建委項目),2008-2011;
    中新天津生態城綠地系統規劃專題研究,2008;
    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2008-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2008;
    天津港保稅區空港物流加工區綠化現狀評價與建設管理方案研究,2007-2008;
    天津濱海新區自然保留地的現狀調查與管理框架研究(韓國高等教育財團項目),2007-2008;
    天津生態城市建設中的自然生態體系研究(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2007;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新區總體規劃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2006;
    三門峽市城市環境保護與城市環境質量達標規劃(聯合國UNDP項目),2005;?
    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若干問題的研究(天津市建委軟科學項目),2003;
    天津市生態居住區建設技術規程編制(天津市建委項目),2002-2003;
    生態居住區人居模式建設指標的研究(天津市建委項目),2002-2003;
    城市住區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教育部項目),2002-2004;
    滹沱河石家莊市區段生態恢復方案的研究,2002;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域發展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2001-2002;
    天津萬科東麗湖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2000;
    日本大阪府界市臨海區域自然生態恢復技術的研究(日本關西環境中心項目),1998-1999;
    日本大阪國際文化公園都市建設地植生恢復綠化研究(日本國家基礎科學研究項目),1997-1999;

    學術論著

    公開發表期刊學術論文240余篇,重點研究領域系列論文如下:
    土壤種子庫植物種類組成與土壤采集地植被的關系,生態環境學報,2006,15(4):791-795
    土壤種子庫在荒廢地植被恢復工程中的應用研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7,26(1):140-142
    Optimization of application parameters of soil seed bank in vegetation recovery vi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84(2015)362–369.(SCI)
    China's special marine protected area policy: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rine conservation.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3,76:?1–11(SCI)
    Simulation of soil carbon changes due to land use change in urban areas in Chin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13,7(2):255-266(SCI)
    EMERGY Analysis for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of Baiyangdian Wetland Ecosystem in Chin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 2010,4(2):203-212(SCI)
    近三十年土壤種子庫研究回顧與展望,生態環境學報,2009,18(2):731-737
    表土在日本植被恢復中的應用,應用生態學報,2009,20(11):2832-2838
    天津薊運河故道消落帶土壤種子庫特征與土壤理化性質分析,環境科學研究,2013,26(1):97-102
    天津薊運河故道消落帶鹽堿地土壤種子庫特征,水土保持通報,2013,33(4):
    天津濱海鹽堿濕地土壤種子庫特征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1):52-57
    天津地區濕地土壤種子庫及其在受限空間中的植被演替研究,水土保持通報,2012,32(4)219-224
    天津市“城-郊-鄉”樣帶土壤種子庫特征分析,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4,27(5):1-6
    基于DCCA分析的薊縣八仙山土壤種子庫特征分析,水土保持通報,2014,34(6):1-5
    天津濱海鹽堿濕地土壤種子庫特征及CCA分析,生態學雜志,2014,33(7):1762-1768
    基于響應面分析法土壤種子庫植被恢復的因素優化,應用生態學報,2014,25(8):1-6
    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過程中生物入侵風險分析,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06,14(6):227-233
    天津濱海地區鹽生植物與鹽生植被景觀,現代園林,2008,11(總第51期):1-5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環境演化與景觀格局動態,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9,22(2):4-7
    天津濱海新區自然濕地植物分布與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濕地科學,2009,7(3):266-271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優勢植物區系特征研究,水土保持通報,2009,29(6):79-83
    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對區域生態網絡結構的影響分析,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2):9-13
    天津濱海濕地典型野生鹽生植物的應用,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2):14-22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退化現狀及其恢復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144-147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程度診斷分析,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9):99-104
    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碳密度空間分布及生態風險的影響,安全與環境學報,2011,11(5):133-137
    天津濱海新區生態用地特征與低碳目標下的優化策略,中國發展,2011,11(4):82-87
    天津濱海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環境科學研究,2011,24(11):1276-1282
    天津濱海新區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及空間分級,中國環境科學,2011,31(12):2091-2096
    天津濱海新區圍海造地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海洋環境科學,2012,31(1):83-87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植物群落特征及植被演替過程,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3):77-81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恢復模式,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4):30-33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恢復需水量評估,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5):63-66
    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3,26(1):5-8
    埃德蒙頓生態網絡規劃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借鑒與啟示,中國園林,2011,27(11):87-90
    近30年天津濱海新區濕地景觀格局動態遙感監測與驅動力,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0,12(3):436-443
    城市綠地中硬質鋪裝對臭椿天然更新的影響,水土保持通報,2015,35(5):164-168
    生態網絡分析在天津濱海新區戰略環評中的應用,安全與環境學報,2010,10(4):59-63
    七里海古瀉湖濕地植被群落分類與排序及多樣性研究,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8(3):104-111
    植物揮發性有機物的作用與釋放影響因素研究進展,安全與環境學報,2015,15(2):292-296
    基于DCCA的薊縣八仙山土壤種子庫特征分析,水土保持通報,2015,35(3):325-330
    基于排序分析法的北大港古瀉湖濕地植被成帶現象研究.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8(3):99-103
    基于LandsatTM/ETM+的天津城區及天津濱海新區熱島效應時空變化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10,25(10):1727-1737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濕地科學與管理,2010,6(3):19-23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天津濱海新區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估,生態經濟,2011,9期(總第243期):174-177
    基于遙感和GIS的天津濱海新區30年間生態用地變化分析,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11(1):41-46
    The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marine oil spill from ships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96(2015):7-17(SCI)
    Analysis on Soil Seed Bank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elation with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fter Substrate Addition,PLOS One,Jan.25,2016:1-16(SCI)
    Heavy metals in soil and plants after long-term sewage irrigation atTianjin China: A case study assessment.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71(2016)153-161(SCI)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and driving factors analysis of coastal reclamation in China.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91(2017) 39-49(SCI)
    Status of wetlands in China A review of extent, degradation,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146(2017)50-59(SCI)
    中國植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估算研究進展,環境污染與防治,2015,37(11):83-89
    植物吸附大氣顆粒物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生態學雜志,2016.35(2):524-533
    京津冀地區PM10和PM2.5污染的健康經濟學評價,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9(1):69-77
    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評價,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9(1):62-68
    再議Ecological Restoration一詞的中文翻譯與內涵,《生態學雜志》,2016,35(10):2824-2830
    基于正交試驗設計的土壤種子庫萌發影響因素優化研究,《生態環境學報》,2016,25(5):783-789.
    天津地區濕地退化特征與驅動因素的多變量相關分析,《水土保持通報》,2016,36(4):326-332
    混合基質添加對土壤種子庫萌發特征的影響,《環境科學研究》,2016,29(12):1803-1810
    濱海鹽堿區濕地植被恢復后群落優勢種種間關系分析,《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31(2):147-154
    草炭與珍珠巖添加對土壤種子庫萌發特征的影響,《水土保持通報》,2016,36(6):92-96
    天津臨港城市濕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樣性,《水土保持通報》,2016,36(6):326-332
    天津3種外來植物新紀錄—長芒莧、瘤梗甘薯和鉆葉紫菀,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2):36-38
    不同綠地類型下城市綠化樹種BVOCs排放特征,水土保持通報,2017,37(3):22-27(34)
     
    正式出版教材、專著和譯著18部:
    參編:《環境保護基礎教程》(21世紀全國環保局長培訓教材),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主要起草人:《天津市生態居住區建設技術規程》(DB 29-41-2002? J10230),2003
    副主編:《環境學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主編:《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譯著:《戰略環境評價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副主編:《環境生物學實驗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主編:《生態學基礎》(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參編:《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主編:《國外多途徑生態恢復40案例解析》,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參編:《Ecocultural Problems & Climate Changes in?East Asia》首爾:DREAM MEDIA?出版社(韓國),2010
    副主編:《環境管理與規劃》,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主編:《環境生態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主編:《濱海濕地環境演變與生態恢復》,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參編:《濕地可持續管理:生態恢復途徑》,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參編:《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主編:《京津冀典型生態恢復案例》,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主編:《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第二版),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主編:《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理論與方法—天津濱海新區案例研究》,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
    主審/編委:《中國濕地資源—天津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
     

    榮譽與獎勵


















    姓    名 李洪遠
    職稱職務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 生態恢復理論與技術方法,生態規劃與生態影響評價,城市植被恢復與綠地景觀設計;
    聯系電話  
    郵    箱 eialee@nankai.edu.cn

    教育背景:

    1981.09-1985.07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學士);
    1988.09-1989.04  荷蘭皇家ROSAFLORB.V進修學習;
    1996.05-2000.03  日本大阪府立大學,景觀環境保全專業(碩士);
    2002.09-2006.06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博士);
    2004.09-2004.1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德國德里斯頓技術大學(CIPSEM),土地利用規劃(研究生班);

    2012.08-2012.11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28期民主黨派干部培訓班學習。
     


    科研教學經歷:

    1985.07-1988.09  天津市園林綠化研究所,助理工程師;
    1989.04-1996.05  天津市園林綠化研究所,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總工助理;
    2000.05-2006.12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引進人才),副教授;
    2006.12- 現在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與社會任職

    天津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筑藝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園林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天津市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天津市綠色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國際景觀與生態工程學會會員;日本綠化工程學會正會員;國家科技獎勵、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教育部科技獎勵、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等評審專家;天津市“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與交通”領域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市生態人類聯合會顧問。

    天津市政協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致公黨天津市第四屆、第五屆委員會委員;致公黨天津市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致公黨天津市南開區委員會副主委;致公黨南開大學總支副主委;中國致公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科研項目

    低碳理念下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空間熱島效應模擬預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2016; 

    海洋石油廢棄物處置與管理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天津市科技興海項目),2011-2013;

    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碳儲量的影響預測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1-2014;
    天津空港經濟區綠地動態監測與評價研究(天津空港經濟區項目),2010-2012;
    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08-2010;
    濱海新區濕地生態恢復關鍵技術與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天津市科技支撐重點項目),2008-2010;
    濱海新區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天津市政府項目),2008-2010;
    中新天津生態城生態園林關鍵技術研究(天津市建委項目),2008-2011;
    中新天津生態城綠地系統規劃專題研究,2008;
    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2008-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2008;
    天津港保稅區空港物流加工區綠化現狀評價與建設管理方案研究,2007-2008;
    天津濱海新區自然保留地的現狀調查與管理框架研究(韓國高等教育財團項目),2007-2008;
    天津生態城市建設中的自然生態體系研究(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2007;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新區總體規劃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2006;
    三門峽市城市環境保護與城市環境質量達標規劃(聯合國UNDP項目),2005; 
    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若干問題的研究(天津市建委軟科學項目),2003;
    天津市生態居住區建設技術規程編制(天津市建委項目),2002-2003;
    生態居住區人居模式建設指標的研究(天津市建委項目),2002-2003;
    城市住區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教育部項目),2002-2004;
    滹沱河石家莊市區段生態恢復方案的研究,2002;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域發展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2001-2002;
    天津萬科東麗湖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2000;
    日本大阪府界市臨海區域自然生態恢復技術的研究(日本關西環境中心項目),1998-1999;
    日本大阪國際文化公園都市建設地植生恢復綠化研究(日本國家基礎科學研究項目),1997-1999;
     
     
     
     

     

     

    學術論著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重點研究領域系列論文如下: 
    土壤種子庫植物種類組成與土壤采集地植被的關系,生態環境學報,2006,15(4):791-795

    土壤種子庫在荒廢地植被恢復工程中的應用研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7,26(1):140-142
    近三十年土壤種子庫研究回顧與展望,生態環境學報,2009,18(2):731-737
    表土在日本植被恢復中的應用,應用生態學報,2009,20(11):2832-2838
    天津薊運河故道消落帶土壤種子庫特征與土壤理化性質分析,環境科學研究,2013,26(1):97-102
    天津薊運河故道消落帶鹽堿地土壤種子庫特征,水土保持通報,2013,33(4):
    天津濱海鹽堿濕地土壤種子庫特征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1):52-57
    天津地區濕地土壤種子庫及其在受限空間中的植被演替研究,水土保持通報,2012,32(4)219-224
    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過程中生物入侵風險分析,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06,14(6):227-233
    天津濱海地區鹽生植物與鹽生植被景觀,現代園林,2008,11(總第51期):1-5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環境演化與景觀格局動態,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9,22(2):4-7
    天津濱海新區自然濕地植物分布與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濕地科學,2009,7(3):266-271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優勢植物區系特征研究,水土保持通報,2009,29(6):79-83
    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對區域生態網絡結構的影響分析,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2):9-13
    天津濱海濕地典型野生鹽生植物的應用,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2):14-22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退化現狀及其恢復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144-147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程度診斷分析,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9):99-104
    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碳密度空間分布及生態風險的影響,安全與環境學報,2011,11(5):133-137
    天津濱海新區生態用地特征與低碳目標下的優化策略,中國發展,2011,11(4):82-87
    天津濱海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環境科學研究,2011,24(11):1276-1282
    天津濱海新區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及空間分級,中國環境科學,2011,31(12):2091-2096
    天津濱海新區圍海造地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海洋環境科學,2012,31(1):83-87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植物群落特征及植被演替過程,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3):77-81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恢復模式,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4):30-33
    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恢復需水量評估,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5):63-66
    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3,26(1):5-8
    埃德蒙頓生態網絡規劃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借鑒與啟示,中國園林,2011,27(11):87-90
    近30年天津濱海新區濕地景觀格局動態遙感監測與驅動力,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0,12(3):436-443
    生態網絡分析在天津濱海新區戰略環評中的應用,安全與環境學報,2010,10(4):59-63
    基于LandsatTM/ETM+的天津城區及天津濱海新區熱島效應時空變化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10,25(10):1727-1737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天津濱海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濕地科學與管理,2010,6(3):19-23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天津濱海新區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估,生態經濟,2011,9期(總第243期):174-177
    基于遙感和GIS的天津濱海新區30年間生態用地變化分析,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11(1):41-46

     

    正式出版教材、專著和譯著16部: 
    參編:《環境保護基礎教程》(21世紀全國環保局長培訓教材),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主要起草人:《天津市生態居住區建設技術規程》(DB 29-41-2002  J10230),2003
    副主編:《環境學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主編:《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譯著:《戰略環境評價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副主編:《環境生物學實驗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主編:《生態學基礎》(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參編:《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主編:《國外多途徑生態恢復40案例解析》,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參編:《Ecocultural Problems & Climate Changes in East Asia首爾:DREAM MEDIA 出版社(韓國),2010

    副主編:《環境管理與規劃》,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主編:《環境生態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主編:《濱海濕地環境演變與生態恢復》,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株洲县| 连南| 公主岭市| 益阳市| 深泽县| 石楼县| 河源市| 河西区| 军事| 准格尔旗| 克山县| 南昌市| 舞阳县| 海南省| 饶平县| 新泰市| 额尔古纳市| 白河县| 肇庆市| 开平市| 洮南市| 白银市| 石渠县| 临清市| 乡宁县| 象州县| 邯郸县| 许昌县| 元朗区| 泗水县| 平昌县| 漳州市| 东兴市| 宁武县| 汾西县| 南昌县| 新化县| 保山市| 教育|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