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剛,男,1965年11月生,河南鎮平人,華東理工大學能源化工系煤化工專業畢業,本科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6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河南省化工設計院工程監理公司主任兼經營部經理,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物業公司負責人,鄭州立龍化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總經理。現任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
20年來,梁偉剛始終堅守在改革發展的最前沿、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主戰場、扛起鄭州水污染治理的大旗。參與、主導建成王新莊、五龍口、馬頭崗、南三環、馬寨、鄭州新區、雙橋等7座大型現代化污水處理廠,以及八崗、馬頭崗等3座污泥處理廠,推動鄭州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以上,基本實現鄭州市中心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目標,污泥安全妥善處理處置,為解決農業大省污泥出路問題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在推進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的同時,積極探索污水污泥處理技術改革。污水處理方面,在全市域策劃啟動實施 “綠水工程”,秉承“中醫治水”的理念,以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全面推進鄭州水生態文明建設。污泥處理方面,積極推進多元化污泥處理技術工程實踐,進行“市政污泥熱解氣化處理”科研創新實踐,為實現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顯著效應,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梁偉剛,男,196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曾任河南省化工設計院工程監理公司主任兼經營部經理;鄭州市污水凈化公司物業公司負責人;鄭州立龍化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現任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總經理。
污水處理費目前一年缺口2億元(圖)
![]() |
南三環和紫辰路交會處,這個上面是公園、中間可辦公、下面處理污水的“夾心餅”式處理廠,在全國是頭一個。
記者 朱琨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核心提示 |
“鄭州千萬人口的飲水安全還不值70個億?這個錢花起來不能心疼。”昨日上午,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瑞桐在考察鄭州市水污染防治情況時這樣說。大河報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鄭州城區4個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轉,但每天仍有20萬噸污水因無法處理而直接排放。2015年,5個新處理廠將建成,有望污水“全處理”,但為了補缺口,可能會推高水價。
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轉,每天仍有20萬噸污水直排
鄭州一天有20萬噸污水直排,這與如意湖的注水量僅6萬噸之差。“這說明鄭州城區水環境質量與國家、我省的污染減排要求確實有差距。”作為監測部門,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照建顯得焦急而遺憾。
楊照建介紹,目前鄭州已經建成投運污水處理廠16個,設計處理能力152萬噸/日。市區有王新莊、馬頭崗、五龍口、陳三橋4個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100萬噸/日。2012年,鄭州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7.84%,“鄭州的污水處理情況,直接影響著淮河下游的水質”。
“基本都是120%的負荷在運轉。”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總工程師張雷表示,市區內處理能力已飆至120萬噸/日,但是每天生活污水排放已達到140萬噸,每年還以超過5%的速度在增加。
計劃新建5個廠,兩年后“喝”光污水
“鄭州頭一份,全國也不多見,為了這個環保方式改變,多投了2億元。”昨日,在南三環和紫辰路交會處的施工現場,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偉剛介紹了這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萌妹子污水處理廠隱藏在“地下室”,上面卻是綠草茵茵、樹木成行,公園式污水處理廠這將是一年后的南三環污水處理廠的模樣。根據規劃,該處理廠占地面積10.51公頃,日處理污水10萬噸。
梁偉剛介紹說,南三環廠把通常露頭的沉淀池半“藏”在地下,上面再建造一個高4米、3萬多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大箱子”,箱體底板即為沉淀池頂板,形成一個兩層的半地下式空間結構,最下層是沉淀水池,“夾心層”是辦公操作區,箱體頂板蓋上打造成公園。
此外,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30萬噸/日)和鄭東新區污水處理廠(65萬噸/日),預計明年年底投入使用;馬寨污水處理廠(5萬噸/日)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雙橋污水處理廠(20萬噸/日)2015年年底前建成通水,這5個處理廠總投資超過70億元。
“到2015年,鄭州污水處理能力將翻番,能夠實現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覆蓋。”楊照建說。
此外,鄭州遠期還將在滎陽建設提水工程,按照每秒15立方米的量,向賈魯河輸入黃河水,為賈魯河“洗澡”。
污水處理費一年缺口2個億,可能會“搭車”水價調整
城區污水處理率為87.84%、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5%,不管從哪個口徑衡量,鄭州的“凈水”能力在全國都居中上游水平,2011年還居全國第四。“但是這兩年往下滑了,形勢太嚴峻。”張雷表示,除了負荷量的缺口,還有資金的缺口。
他說,目前污水處理費執行的還是十年前的標準,居民生活污水處理費約為0.65元/噸,工業污水處理約為1元/噸,“每天七八十萬噸的用水量,卻能生出140萬噸污水,可見有漏繳的。加上這部分,污水處理費的缺口大概2個億。新廠投運后,缺口會更大……”
這是否會意味著要通過提高水價的方式緩解呢?張雷表示,一方面是引進社會融資,另一方面則可能是隨著水價調整“搭便車”,單獨提價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