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吳豐昌 ----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29  來源:吳豐昌 ----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中國環  瀏覽次數:672
    核心提示:吳豐昌職 稱:研究員/首席/主任博士生導師招生專業: 環境科學與工程聯系方式辦公電話:010-84915312Email:wufengchang@vip.skl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吳豐昌

        環境基準標準與流域污染防治專家,主要從事環境基準與標準、環境風險評估和污染防治理論技術與應用研究。1965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9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吳豐昌


    吳豐昌,男,1964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員。曾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中國科學院優秀百人計劃、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領軍人才稱號和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長期從事環境基準與標準及污染控制的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工程實踐,先后主持國家973項目、基金委重點項目、杰出青年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國家環保公益重大項目和國家環境基準業務工作項目等10余項。在水質基準理論與方法、水質基準關鍵技術、湖泊污染治理工程應用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為我國水環境標準制修訂、生態安全調查和重點流域污染綜合整治等多項國家重點環保任務的實施提供了科技支撐。


    所屬科研團隊/平臺


    云南省土壤環境與生態安全省創新團隊


    教育與工作經歷


    22008.6-至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22008.3-2008.6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創新基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2004.1-2008.3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22001.6-2004.7加拿大Trent大學研究助理


    22001.6-2004.1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1996.9-1999.5加拿大McMaster大學講座副教授1999.5-2001.6日本名古屋大學JSPS海


    外特別研究員


    21995.6-1996.9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特聘)


    21992.9-1995.6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21989.9-1992.6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1985.9-1989.6     長春地質學院,獲本科學位。


    代表性著作


    [1] 吳豐昌, 李會仙. 水質基準理論與方法學及其案例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


    [2] 吳豐昌, 邢寶山. 天然有機質及其在環境中的作用,


    [3] 吳豐昌, 李會仙譯, 孟偉校. 美國水質基準制定的方法學指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10


    [4] 吳豐昌, 天然有機質及其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科學出版社, 2010


    研究方向及興趣


    l湖泊污染機理與過程


    l水質基準和標準、風險評估


    l污染控制技術和管理


    招生要求


    勤奮踏實,有鉆研精神。


    聯系方式


    l聯系電話:010-84915312


    lE-mail:wufengchang@vip.skleg.cn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豐昌

        吳豐昌(1964.08.23-),環境基準標準與污染防治專家。浙江衢州人,199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獲博士學位,在日本、加拿大工作8年。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致力于環境基準與污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在環境基準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在環境標準制修訂、管理制度創建、業務應用和流域環境風險防控工程建設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推動了我國環境基準領域的發展進程,為提高環境標準制修訂和污染控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適用性做出重要貢獻。

     

        擔任國家環境基準業務化應用技術負責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省部級一等獎3項;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政府服務獎、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發表SCI論文200多篇,發明專利授權2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豐昌,1964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衢州,環境基準標準與污染防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  。
    199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2]  。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海外杰出人才計劃 [3]  。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4]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5]  。
    吳豐昌的研究方向包括:湖泊環境科學;地球化學;水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
     
    中文名
    吳豐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
    出生日期
    1964年08月23日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所
    主要成就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目錄

    1. 1 人物經歷
    2. 2 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4.  榮譽表彰
    5. 3 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編輯
    199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海外杰出人才計劃 [3]  。
    2005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4] 
    2016年,入選第二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6]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于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環境基準與標準) [5]  。
    曾擔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2]  ,目前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的負責人 [2]  。
     

    主要成就

    編輯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吳豐昌長期致力于環境基準與污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在環境基準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在環境標準制修訂、管理制度創建、業務應用和流域環境風險防控工程建設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推動了中國環境基準領域的發展進程,為提高環境標準制修訂和污染控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適用性做出重要貢獻 [7]  。
    • 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吳豐昌擔任國家環境基準業務化應用技術負責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省部級一等獎3項 [7]  。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國家環境基準技術框架的預研究 國家環境保護公益重大項目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子課題:流域水生態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體系 國家水專項
    溶解有機質在中日典型湖泊中歸趨的對比研究 國家中日合作基金
    天然有機質在湖泊富營養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來源與過程辨識 國家面上基金項目
    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基準 國家973項目
    成果獎勵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來源
    2004年   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2)  
    2013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8] 
    2017年 流域水環境重金屬污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9]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發表SCI論文200多篇,發明專利授權2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作者 出版社
    2015.07 《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基準研究》 [10]  吳豐昌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3 《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質量基準》 吳豐昌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6 《中國環境基準體系中長期路線圖》 吳豐昌,孟偉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3 《中國環境基準研究中長期路線圖》 [11]  吳豐昌,孟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06 《水質基準理論與方法學及其案例研究》 [12]  吳豐昌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09 《美國水質基準制定的方法學指南》 吳豐昌,李會仙編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01 《天然有機質及其在環境中的作用機理》 吳豐昌,邢寶山等編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0.11 《水質基準的理論與方法學導論》 孟偉,吳豐昌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01 《天然有機質及其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13]  吳豐昌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01 《天然有機質及其在環境中的作用:英文版》 吳豐昌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期刊論文
    1. Liao H, Bu W, Zheng J, Wu F, Yamada M.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radionuclides ((239+240)Pu, (240)Pu/(239)Pu, and (137)Cs) in sediment cores of Lake Bosten in Northwestern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48(7):3840-3846 [14]  .
    2. Xie F, Wu F, Liu G, Mu Y, Feng C, Wang H, Giesy JP. Removal of phosphate from eutrophic lakes through adsorption by in situ form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from diatomi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48(1):582-590 [15]  .
    3. Feng CL, Wu FC, Mu YS, Meng W, Dyer SD, Fan M, Raimondo S, Barron MG. 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Applications in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20): 11382-11383 [16]  .
    4. Yu T, Zhang Y, Wu FC, Meng W. Six-Decade Change in Water Chemistry of Large Freshwater Lake Taihu,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16): 9093-9101 [17]  .
    5. Zhu YR, Wu FC, He ZQ, Guo JY, Qu XX, Xie FZ, Giesy JP, Liao HQ, Guo F.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Lake Sediments by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14): 7679-7687 [18]  .
    6. Wu FC, Mu YS, Chang H, Zhao XL, Giesy JP, Wu KB. Predict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 Protecting Aquatic Life from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or Metalloid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1): 446-453 (Second Runner-Up Best Article– Science 2012) [19]  .
    7. Feng CL, Wu FC, Zheng BH, Meng W, Paquin PR, Wu KB. Biotic Ligand Models for Metals-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Revis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in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20), 10877-10878[20]  .
    8. Wu FC, Zheng J, Liao HQ, Yamada M, Wan GJ. Anomalous plutonium isotopic ratios in sediments of lake Qinghai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21), 9188-9194 [21]  .
    9. Wu FC, Meng W, Zhao XL, Li HX, Zhang RQ, Cao YJ, Liao HQ. China Embarking on Development of its Own National Water Quality Criteria System.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21), 7992-7993.
    10. Wu FC, Zheng J, Liao HQ, Yamada M.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Plutonium and Cs-137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Quantifying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8), 2911-2917.
    11. Wu FC, Evans RD, Dillon PJ.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M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on-line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detec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 37:3687-3693.
    12. Wu FC, Tanoue E. Isol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copper-complexing ligands in streamwater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1, 35:3646-3652.
    13. Wu FC, Qing HR, Wan GJ. Regeneration of N, P, and Si near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of lake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Water Research, 2001, 35(5):1334-1337.
    發明專利
    (1)吳豐昌, 朱靜.用改性粉煤灰處理銻礦選礦廢水的方法.
    (2)吳豐昌,朱靜,潘響亮.用鋁電極-電絮凝法處理含銻工業廢水的方法.
    (3)吳豐昌,朱靜.用鐵電極-電絮凝法處理含銻工業廢水的方法.
    (4)吳豐昌和徐冰冰,復合金屬氧化物吸附劑及應用其去除水中苯并三唑的方法,國家發明專利, [22]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來源
    2016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3-24] 
    2015年 第17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25] 
    2015年 SETAC(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政府服務獎 [26] 
    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7] 
    2010年 國務院政府津貼  
    2007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 [2] 
    2006年
    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8] 
    2006年 貴州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排名第1)  
    2005年 貴州省省管專家 (證書編號:2005-102-077)  
    2004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百人計劃”稱號(前20%) [3] 
    2004年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候德封青年科學家獎  
    2001年 中國科學院“引進海外杰出人才計劃”稱號 [22] 
      國家環境保護技術領軍人才 [29] 
     

    社會任職

    編輯
    時間 擔任職務
      國家重大水專項十二五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與工程示范主題專家組成員
    2014年09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編
    2014年08月- 《湖泊科學》副主編
    2014年08月- 福建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30] 
    參考資料
    • 1.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7-11-27]
    • 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引用日期2015-12-28]
    • 3.  紀念百人計劃20周年  .紀念百人計劃20周年[引用日期2015-12-28]
    • 4.  杰出青年名錄  .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引用日期2015-12-28]
    • 5.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7-11-27]
    • 6.  關于公示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人選的公告  .中國人才網[引用日期2016-10-21]
    • 7.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吳豐昌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8-04-28]
    • 8.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目錄(通用項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12-28]
    • 9.  我院40位院士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8-01-13]
    • 10.  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質量基準  .科學出版社[引用日期2015-12-28]

    我院吳豐昌研究員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事處 | 2017-11-27 16:17:38   閱讀( 3338 

     

    2017年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研究員當選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1127-1.png

    吳豐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主要從事湖泊污染機理與過程、水質基準和標準、風險評估,及污染控制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海外引進杰出人才計劃”,先后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百人計劃”、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領軍人才稱號和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曾任國家973項目和國家環保公益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是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創新團隊和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目前為《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pringer)和《湖泊科學》刊物副主編,中國環境百科地學主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一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共發表論著300多篇,其中SCI收錄200多篇,EI收錄100多篇,出版中英文論著6部。


    吳豐昌
      稱:研究員/首席/主任
    博士生導師
    招生專業:
             環境科學與工程
    聯系方式
    辦公電話:010-84915312
    Email:wufengchang@vip.skleg.cn
    個人簡況: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員、《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基準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995年中國科學院環境地球化學專業博士畢業;先后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和日本名古屋大學大氣水圈科學研究所工作8年。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海外引進杰出人才計劃”,先后獲中科院優秀“百人計劃”稱號,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中國青年科技獎和國家級“新世紀千百萬人才工程”。目前為《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湖泊科學》刊物編委。
    主要從事湖泊污染機理與過程、水質基準和標準、風險評估,及污染控制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自2000年以來,共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3部。
    近期代表論文論著:
    (1)          孟偉和吳豐昌主編,《水質基準的理論與方法學導論》,科學出版社, 2010.
    (2)          吳豐昌等著.《天然有機質及其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科學出版社, 2010.
    (3)          Wu FC and Xing BS.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environment. Beijing, China: Chinese Science Publisher, 2008.
    (4)          Wu FC, Zheng J, Liao HQ, Yamada M.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Plutonium and 137C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Quantifying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0, 44, 2911–2917.
    (5)          Wu FC, Meng W, Zhao XL, Li HX, Zhang RQ, Cao YJ, Liao HQ. China Embarking on Development of its Own National Water Quality Criteria Syste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 7992–7993.
    (6)          Wu FC, Guo JY, Chang H, Liao HQ, Zhao XL, Mai BX, and Xing BS, 2012,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in sediments from twelve lak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62 (2012) 262e268
    (7)          Wu, FC.; Xu, L.; Sun, Y.; Liao, H.; Zhao, X.; Guo, J.,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in three Chinese lakes.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2, DOI: 10.1007/s11368-012-0498-9.
    (8)          Wu FC, Fu ZY, Liu BJ, Mo CL, Chen B, Warren Corns, Liao HQ, Health risk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co-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antimony and arsenic in the world`s largest antimony mine are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9 (2011) 3344–3351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剑河县| 威远县| 通海县| 宜宾市| 启东市| 吉首市| 宣武区| 长海县| 库尔勒市| 勐海县| 甘德县| 新宾| 奎屯市| 灵武市| 常熟市| 辽阳县| 中西区| 班玛县| 新化县| 芦溪县| 滦南县| 广河县| 大渡口区| 青冈县| 兰西县| 蒲城县| 莱西市| 离岛区| 远安县| 祁连县| 高青县| 榆中县| 富裕县| 古田县| 靖西县| 墨竹工卡县| 永安市| 恩施市| 临邑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