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開幕 關注全球綠色變革與轉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陳維、閆蔚)7月20日,以“建設生態文明:綠色變革與轉型”為主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陽開幕。2000多名來自國內外的政要、學者、企業代表齊聚貴陽,共商全球生態文化發展大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年會并發表重要演講。
7月19日至21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陽召開。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已經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的有力平臺。在20日的開幕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委托宣讀了賀信。習近平在賀信中深刻闡述了中國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基本國策。
“這次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凝聚了國際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關注。相信通過與會嘉賓的共同努力,會議的成果必將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作出積極的貢獻。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
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多米尼克總理斯凱里特、湯加首相圖伊瓦卡諾等多國政要出席了開幕式。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于利毛雷爾指出,對于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來說,都面臨著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難題。為了給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活環境,政府需要做出明智的決策。
“首先是社會和政治的挑戰。環境政策的轉變會遇到強大的阻力。因此,要作出穩健的、同時又具有勇氣的決策,而且要為公眾所理解接受。第二,根據公平和效率原則,不應該隨意做出有負面影響及損害的決策。決策必須以負責任的方式做出,必須讓所有人,特別是公民參與進來。”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則指出,中國生態建設面臨嚴峻挑戰,目前中國整體環境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增長方式有問題,應該采取相關措施來解決。
“為什么我們的環境水平還在下降?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問題。我們要改善環境、要實現綠色增長,最重要的是要改變靠大量資源投入實現的增長方式,改變人。(變成)依靠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對于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來保護環境的做法表示贊同。他同時指出,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這涉及到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而開展生態建設,不僅能夠促進世界經濟朝綠色轉型,還能造福全人類。
“利用可再生資源、治理環境問題以及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商機和產品。單是能源改革在過去12年間就提供了超過5百萬個就業機會,甚至比采礦業在150年間提供的工作還多。而中國開展的利用新能源的各項改革或許是全球最好的例子之一,集中體現了一國綠色技術創新、發展以及轉型的政策。”
(原標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開幕 關注全球綠色變革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