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邵立明----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2-18  瀏覽次數:1005
    核心提示:邵立明 職 務:教授 博士/碩士導師:博士生、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邵立明

    職    務:教授

    博士/碩士導師: 博士生、碩士生導師

    辦公室電話:021-65981383

    電子郵箱: solidwaste@tongji.edu.cn

    所在系所(部門):環境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過程、技術和理論

    主講課程

    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課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上海市精品課程)、《固體廢物管理》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課程:《環境工程動力學原理/分析》、《化工原理》、《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

    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環境科學專業博士生課程:《反應工程》

     

    校內外學術及行政兼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研究與培訓中心副主任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ste Management》、《環境科學》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審稿人

     

    教育經歷

    1980.09~1984.07,華東化工學院無機化工專業,本科畢業

    1996.09~2003.06,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畢業

     

    工作經歷

    1984.07~1990.07,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助教

    1990.08~2002.06,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

    2002.07~2007.06,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7.07至今,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情況

    2006.05~2011.05,《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獲2006年度同濟大學校級精品課程、獲2009年上海市精品課程

    2011.08~2013.08,同濟大學卓越課程行動計劃(專業核心課),《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2010.12~2012.12,同濟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項目,《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教學團隊與教學模式綜合改革

    2008.05~2010.05,同濟大學研究生優質課程立項建設,環境工程動力學原理/環境工程動力學分析

    2008.05~2009.12,同濟大學實驗教學改革基金項目,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獲2009年同濟大學第四期“實驗教學改革基金”項目優秀獎)

    2008.05~2009.12,同濟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項目-教材建設,固體廢物管理(第二版)(獲2007年度上海市優秀教材三等獎)

    2006.10~2008.12,同濟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項目-教材建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環境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易腐生活廢棄物生物代謝穩定工藝

    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抗生素藥渣的厭氧消化處理、易腐有機生活垃圾的生物干化影響因素分析

     

    指導博士研究生3名;指導碩士研究生14名,已畢業工學碩士10名;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10名。

    2012年度同濟大學桑德環境教育獎勵金;2008年度同濟大學獎勵金教師系列二等獎;2004年度同濟大學獎勵金教師系列三等獎。

     

    主持的科研項目

    1. 2012.01~2016.12,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城市固廢物-化-生相變及污染物產生(編號2012CB719801)

    2. 2010.01~2012.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污水廠污泥絮體有機物組成與分布結構表征及其與脫水性關聯的機理(編號20977066)

    3. 2007.12~2010.12,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重點項目課題,危險廢物風險評價及處置設施運行支撐技術與示范(編號2007AA061304)

    4. 2009.01~2011.12,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博導類),污水廠污泥絮體有機物多層分布結構及其與脫水性能的相關機理(編號200802470029)

    5. 2009.11~2011.12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污水處理廠污泥生物干化與土地利用技術研究(編號2008ZX07317-003)

    6. 2008.11~2011.12,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底泥疏浚與景觀化生態修復技術(編號2008ZX07316-004)

     

    代表性學術論文

    1. Shao L-M, Fan S-S, Zhang H, Yao Q-S, He P-J. SO2 and NOx emissions from sludge combustion in a CO2/O2 atmosphere. Fuel, 2013, DOI: 10.1016/j.fuel.2013.01.027.

    2. Shao L-M, He X, Yang N, Fang J-J,  Lü F, He P-J. Biodry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under different ventilation modes: Drying efficiency and aqueous pollu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2012, 30(12): 1272–1280.

    3. Shao L-M, Wang X-Y, Xu H-C, He P-J. Enhanced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sludge dewaterability by alkaline pretreatment and its mechanis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12, 24(10): 1731–1738.

    4. Shao L-M, Ma Z-H, Zhang H, Zhang D-Q, He P-J. Bio-drying and size sort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with high water content for improving energy recovery. Waste Management, 2010, 30(7): 1165–1170.

    5. Shao L-M, Wang G-Z, Xu H-C, Yu G-H, He P-J. Effects of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on sludge dewaterability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distribution in mesophilic anaerobic diges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10, 22(3): 474–480.

    6. Shao L-M, He P-P, Yu G-H, He P-J. Effect of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particle sizes on sludge dewaterabil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09, 21(1): 83–88.

    7. Shao L-M, He P-J, Li G-J. In situ nitrogen removal from leachate by bioreactor landfill with limited aeration. Waste Management, 2008, 28(6): 1000–1007.

    8. Shao L-M, He P-J, Xue J-F, Li G-J. Electrolytic degradation of biorefractory organics and ammonia in leachate from bioreactor landfill.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3(11): 143–150.

    9. Shao L-M, He P-J, Zhang H, Yu X-H, Li G-J. Methanogenesis acceleration of fresh landfilled waste by micro-aer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05, 17(3): 371–374.

    10. 邵立明, 顧偉妹, 徐華成, 王冠釗, 何品晶. 脫水污泥生物干化及產物農用性質評價.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1, 30(11): 2379-2383.

    11. 邵立明, 仲躋勝, 張后虎, 何品晶. 生活垃圾填埋場春夏季CH4釋放及影響因素. 環境科學研究, 2009, 22(1) :83–88.

    12. 邵立明, 谷惠莉, 何品晶. 通風填埋層原位脫氮:回灌滲濾液和垃圾組成的影響. 環境科學學報, 2009, 29(1) :151–155.

    13. 邵立明, 邱偉堅, 張后虎, 何品晶. 滲濾液灌溉土壤N2O釋放及氨揮發的研究.環境科學, 2008, 29(12):3521–3524.(EI)

    14. 邵立明, 孔祥銳, 張后虎, 何品晶. 滲濾液負荷和灌溉深度對土壤氧化亞氮與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應用生態學報, 2008, 19(10): 2265–2270.

    15. 邵立明, 金泰峰, 何品晶, 張冬青. 產物循環對生活垃圾好氧生物處理過程的影響.環境工程學報, 2008, 2(9): 1231–1234.

    16. 邵立明, 何品晶, 康瑾. pH和負壓對生活垃圾焚燒廠瀝濾液蒸發處理的影響. 環境工程學報, 2007, 1(2): 108–111.

    17. 邵立明, 何品晶, 瞿賢. 生物反應器填埋場初期的重金屬釋放行為. 中國環境科學, 2007, 27(1): 71–75.(EI)

    18. 邵立明, 何品晶, 劉永德. 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流收集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7, 26(1): 326–329.

    19. 邵立明, 何品晶, 瞿賢. 回灌滲濾液pH和VFA濃度對填埋層初期甲烷化的影響. 環境科學學報, 2006, 26(9): 1451–1457.

    20. 邵立明, 何品晶, 瞿賢. 回灌滲濾液VFA濃度對填埋層甲烷化代謝的影響. 環境科學研究, 2006, 19(5): 65–69.

    21. 邵立明, 何品晶, 陳活虎. 生物質分類表征溫度對蔬菜廢物好氧降解過程的影響. 環境科學學報, 2006, 26(8): 1302–1307.

    22. 邵立明, 何品晶, 張曉星, 李國建. 添加污泥對滲濾液循環垃圾填埋層甲烷產生的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5, 39(5): 840–844.

    23. 邵立明, 何品晶, 洪祖喜.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環境影響分析. 環境科學研究, 2004, 17(3): 51–54.

    24. 邵立明, 何品晶, 洪祖喜. 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與作綠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 上海環境科學, 2003, 22(12): 962–966.

     

    獲獎及專利

    獲獎:

    1. 2011年度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穩定化組合處理技術及其應用,排名第3
    2. 2008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生活垃圾厭氧型生物反應器填埋成套技術及示范,排名第5
    3. 2003年度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機后加藥脫水固化技術在城市河道淤泥清理中的應用,排名第5
    4. 200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生活垃圾填埋原位污染削減與資源利用成套技術,排名第5
    5. 200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技術開發三等獎,城市生活垃圾生態填埋成套技術及示范,排名第4
    6. 2007年度國家建設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生活垃圾焚燒廠灰渣特性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與應用,排名第6
    7. 第二十四屆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發明金獎(2012),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穩定化組合處理技術,排名第3
    8. 2008年度上海市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松江區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排名第2

     

    授權中國發明專利:

    1. 專利號:ZL 98 1 21906.3,市政工程泥漿機后加藥離心脫水方法

    2. 專利號:ZL 00 1 27427.9,一種惡臭氣體的脫除方法

    3. 專利號:ZL 01 1 32394.9,能凈化滲濾水、加速生活垃圾穩定化的填埋處理工藝

    4. 專利號:ZL 2004 1 0016078.9,一種強制與自然通風結合的廢棄物高溫堆肥化方法

    5. 專利號:ZL 2004 1 0016077.4,復合厭氧消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與污水廠污泥的方法

    6. 專利號:ZL 2004 1 0016076.X,生活垃圾焚燒爐渣制作土建工程結構層的方法

    7. 專利號:ZL 2004 1 0016079.3,一種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場內處理方法

    8. 專利號:ZL 2005 1 0031017.4,長填齡填埋場滲濾液的植被處理方法

    9. 專利號:ZL 2005 1 0031019.3,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原位環境修復方法

    10. 專利號:ZL 2005 1 0031018.9,利用通風填埋層進行滲濾液處理的方法

    11. 專利號:ZL 2006 1 0028760.9,用磷酸銨鎂沉淀污泥處理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

    12. 專利號:ZL 2006 1 0025612.1,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兩步法重金屬穩定化方法

    13. 專利號:ZL 2007 1 0038264.6,一種生活垃圾的生物干燥方法

    14. 專利號:ZL 2007 1 0037812.3,一種污水處理廠污泥加工成農肥的方法

    15. 專利號:ZL 2007 1 0037813.8,污水處理廠污泥分相消化方法

    16. 專利號:ZL 2007 1 0039525.6,一種雙向通風和氣壓翻堆堆肥方法

    17. 專利號:ZL 2009 1 0048910.6,污泥還原廢水中六價鉻的方法

    18.專利號:ZL 2009 1 0200001.X,飛灰和含砷廢物共同穩定的方法

     

    課題組招收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熱忱歡迎有環境、市政、化學化工、生物、能源和其它相關專業背景的有志學子加盟!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西城区| 平原县| 嫩江县| 双江| 邵阳市| 原平市| 鄂尔多斯市| 湖北省| 佛山市| 根河市| 贞丰县| 永定县| 合川市| 六盘水市| 盐池县| 舒兰市| 南靖县| 友谊县| 锦州市| 长子县| 龙江县| 隆林| 改则县| 右玉县| 长春市| 芒康县| 墨竹工卡县| 丰顺县| 德州市| 拜泉县| 共和县| 常宁市| 油尖旺区| 永清县| 广东省| 崇文区| 交口县| 博爱县| 同仁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