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鴻亮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
- 職 業:環境工程專家
-
出生地:遼寧省大連市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所屬機構:中國工程院
主要成就:我國水環境研究領域學術帶頭人
劉鴻亮,男,1932年6月生,遼寧省大連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清華大學土木系給水排水專業畢業。1982年調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后,先后擔任教授 、副院長、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86年-1992年連任兩屆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聯合國UNDP分支機構)。現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萍疾縎863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計委委托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制定“十五”及今后十五年高新產業計劃的環保組組長。
劉鴻亮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厚,他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代放射性三廢處理的專業性人才。對中國的湖泊調查、湖泊環境數據庫、湖泊富營養化機制、湖泊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是中國湖泊環境研究領域的首席學術帶頭人。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綜合防治技術方面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并發表了系統論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間連續擔任國家攻關課題或專題組組長30余篇,公開發表論文180篇。出版專著和譯著十余本,譯著《湖泊管理》、著作《湖泊環境營養化調查規范》是在中國首次發表的有關湖泊環境方面的專著。2012年6月,獲得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男,1932年6月20日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環境工程專家。195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萍疾縎863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計委委托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制定“十五”及今后十五年高新產業計劃的環保組組長。中國工程院環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學部主任、院主席團成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顧問及其環境委員會主任。2007年受聘擔任湖南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中國學術帶頭人。對中國的湖泊調查、湖泊環境數據庫、湖泊富營養化機制、湖泊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學術研究
研究方向
1.環境系統工程(包括環境與生態規劃、洪災控制、旅游規劃、環境GIS技術及VR技術的應用,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等);
2.水污染控制工程(飲用水安全性保障技術、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高效處理技術和設備);
3.廢水生物脫氮除磷及生物膜水凈化技術等;
4.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超細微粒的凈化、煙氣脫硫脫氮技術、煙氣脫硫脫氮技術與裝備);
5.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的多種新型堆肥菌株產品、菌株基因表達調控技術等);
6.堆肥腐熟度生物檢測技術 (多酶電極),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劑提取技術等;
7.環境藝術、建筑防災景觀設計及城市生態規劃;
8.土壤重金屬污染機理及控制(重金屬對生物有機體代謝的影響、重金屬的毒理學特性);
9.土壤電動力學、化學淬取、植物修復技術等)。
研究項目
2001年1月-2004年12月,與黃國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負責國家教育部 " 新世紀網絡課程工程"重大教改項目《環境工程案例庫》編。
2002年-2004年,與黃國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負責國家863高技術重點項目"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的理論,方法,技術及示范工程建設。
2003年-2005年,與黃國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負責2003年度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 "
2003年1月-2004年12月,與黃國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負責中國工程院資助項目"提高三峽庫區水質標準,保證三峽庫區的可持續發展",該項目包括 UWQM不確定性水質模擬,網格優化,水環境容量計算模型。模擬河段長度共 660 公里,分為 20 個子河段,6600 個河流橫斷面,25 個流帶,共16.5萬個網格被用于計算。模擬與決策功能 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為國內外大中流域規劃與開發提供了最先進的工具。工作得到國家工程院及國家環境保護局的高度評價。
重要言論
劉鴻亮院士警告水污染危害不亞于洪災
“人們習慣于談論防洪減災,殊不知作為一種人為制造的水患,水污染帶來的不良后果絲毫不亞于洪水帶來的災難。”中國湖泊研究學科首席帶頭人、中國工程院劉鴻亮院士日前在中國工程院的學術報告會上敲響一記警鐘。為此,劉提出控制水污染發展的兩種對策:一是逐步提高城市廢水處理率;二是加強推行節水減污的清潔生產力度,使工業用水量、廢水量和污染負荷進一步降低。
劉院士介紹說,中國由于水質污染嚴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約占23.3%,45%的河段魚蝦絕跡。全國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達到中等污染和重度污染。而同時,赤潮發生頻率的增加及泛濫范圍的擴大,也證明了海洋污染的日趨嚴重。
他說,一項對中國118個大城市地下水的調查顯示,有115個城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約占40%。由于大量未經充分處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有1000多萬畝農田受到重金屬和合成有機物的污染,僅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就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劉分析說,根據預測,從現在算起50年內,中國的水污染都呈加重趨勢。只有到了2050年,中國的水環境質量才有望得到改善。但劉院士提請大家注意,即便到了2050年,受到嚴重污染的水體的水質也不能立即得到恢復。
劉說,只有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才有望實現到2010年基本控制中國水污染,到2030年使中國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較大改善的目標。
《湖泊富營養化控制》針對我國湖泊環境管理和富營養化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全國湖泊總體出發,以管理和控制相結合作為主體思想,提出了“分區-基準-標準-承載力-達標技術-保障機制”的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總體思路,分別論述了我國湖泊營養物生態分區、營養物基準與富營養化控制標準制定技術、湖泊水環境承載力計算方法、營養物水質達標技術、保障機制以及綠色流域管理!逗锤粻I養化控制》反映了國內外湖泊營養物基準與富營養化控制標準研究的最新動向,是湖泊科研工作者及環境保護部門制定區域湖泊營養物基準、富營養化控制標準及進行湖泊富營養化防治的重要參考資料。《湖泊富營養化控制》既可供從事湖泊科學、水質基準、水質標準、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管理和生態學等各個學科的科研和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環境科學與王程、湖泊科學等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
- 酸雨作用下的森林冠層鹽基離子(Ca2+,Mg2+,K+)淋洗
- 論文摘要:在韶山針闊葉混交林中設立了10個30 m×30 m的樣方,對1年中各個季節的森林截留沉降、降雨后樹冠層總濾出量、鹽基離子濾出量以及樹冠層對H+和NH4+的攝入量進行了分析和估算.韶山森林濕沉降成分中以Ca2+為主,Mg2+,K+含量較低.樹冠層鹽基離子總濾出量中Ca2+最高,達到155.34 mmo1 m-2a-1,Mg2+最低,為30.74mmol m-2a-1,K+居中,為84.13 mmol m-2a-1.Ca2+的大量濾出表明它是樹冠層緩沖降水酸度的主要介質,同時也表明酸雨對韶山森林的潛在危害,其在總濾出量中的比重的季節變化是:夏(58.4%)>春(54.1%)>冬(51.4%)>秋(32.5%).鹽基離子的濾出量以冬→春→夏→秋依次遞減,但是樹冠層季節攝入NH4的量在30-100mmo1 m-2而對H+的攝入量則在30-180 mmol m-2....
- 發表期刊: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 發表日期:2004,12(5)
- 作 者:蔣益民,曾光明,張龔,劉鴻亮
- 鈦酸四丁酯水解制備TiO2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鈉
- 論文摘要:為制備高效、實用的TiO2半導體光催化劑,通過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鈉實驗,結合對催化劑晶型結構、比表面積的表征分析,研究了鈦酸四丁酯水解制備TiO2粉末的兩大影響因素R值(R是水和鈦酸四丁酯的摩爾比)和燒結溫度.實驗結果表明,當R=100、溫度為650℃燒結1h,鈦酸四丁酯水解所制備的TiO2粉末光催化活性和使用壽命均比較理想.用R100-650型催化劑做光催化實驗,當反應液初始五氯苯酚鈉(PCP-Na)濃度為100mg/L、pH值為6.5,TiO2投加量為2 g/L,光照強度為30W/m2時,五氯苯酚鈉2 h光催化氧化率達95.5%....
- 發表期刊:中國環境科學
- 發表日期:2000,20(5)
- 作 者:席北斗,劉純新,周岳溪,劉鴻亮,邱熔處
- 高效負載型光催化劑制備及其加鉑修飾技術
- 論文摘要:通過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鈉實驗,結合對催化劑晶型結構、比表面積的表征分析,優化鈦酸四丁酯水解制備TiO2負載型催化劑并加鉑修飾的制備條件:R值、燒結溫度、粘合劑添加量、空心玻璃珠粒徑大小及催化劑中鉑含量,從而制備出高效、實用的負載加鉑修飾型半導體光催化劑.實驗結果表明,當R=10,溫度為650℃燒結1h,TiO2∶硅酸鈉∶空心玻璃珠=10∶2.5∶20(W),鉑在催化劑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4%~1.6%,空心玻璃珠的粒徑為0.5mm時,所制備的加鉑修飾負載型催化劑催化活性、使用壽命和牢固度均比較理想.用該催化劑做光催化實驗,當反應液初始五氯苯酚鈉濃度為100mg/L、pH值為6.5,催化劑投加量為2g/L,通氧氣量為1.6mL/s,光照強度為30kW/m2時,五氯苯酚鈉2 h光催化氧化率達92.0%....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
- 發表日期:2002,23(1)
- 作 者:席北斗,劉鴻亮
- 垃圾堆肥高效纖維素分解菌的篩選與培育技術
- 論文摘要:從堆肥、馬糞、果園土、污泥等20個樣品中,分離篩選出3株對濾紙分解旺盛的纖維素分解菌:C1、C2、C3、并外購康氏木霉、白腐菌、變色栓菌一起作為出發株,經紫外誘變處理后,在含葡萄糖的產酶培養基平板上篩選到能形成較大透明圈的突變株,并進行CMC酶活,微晶纖維素酶活及天然粗纖維分解能力測定.實驗結果證明白腐菌經紫外線照射60 s誘變而得的C16不僅透明圈大,CMC酶活高(60.08 U/mL)是出發株的2倍,而且其對天然粗纖維分解能力強,10 d分解率達35%....
- 發表期刊:環境污染與防治
- 發表日期:2002,24(6)
- 作 者:席北斗,孟偉,劉鴻亮,王琪,黃國和,曾光明
- 改進的遺傳算法在水環境模型參數估值中的應用研究
- 論文摘要:針對傳統遺傳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種采用最優個體保護、適應函數調整、雙點交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繁殖操作,同時又能自適應地改變交換和變異率的改進的遺傳算法,最后在水質模型參數估值應用中將此改進法與傳統遺傳算法的計算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證明前者具有更好的收斂性能....
- 發表期刊:水電能源科學
- 發表日期:2002,20(1)
- 作 者:曾光明,洪亞雄,秦肖生,萬玉玲,劉鴻亮
- 海岸帶城市環境-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評價及應用--以天津市為例
- 論文摘要:在海岸帶城市的環境-經濟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適用于海岸帶城市的環境-經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以天津市為例,采用綜合指數法對其協調度和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天津市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相對趨于協調,但1995年后天津市的環境經濟協調發展模式已從經濟增長滯后型發展為環境質量滯后型.利用灰色系統GM(1,1)模型對天津市未來15年的經濟協調度和發展水平進行預測,發現天津市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度在未來將顯現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0.95下降到2015年的0.59,城市綜合發展水平在2005年之后也開始呈下降趨勢....
- 發表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 發表日期:2005,15(2)
- 作 者:張遠,李芬,鄭丙輝,王西琴,劉鴻亮
- 垃圾堆肥高效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制備
- 論文摘要:將康氏木霉、白腐菌、變色栓菌與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按一定配比擴大培養制成5組復合微生物菌劑,比較其產脫氫酶、淀粉水解酶和纖維素分解酶能力大小以及在實際堆肥中的應用效果,從中選出一組高效復合微生物菌劑Ⅴ,其配比為:康氏木霉∶白腐菌∶變色栓菌∶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15∶15∶15∶25∶10∶10....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研究
- 發表日期:2003,16(2)
- 作 者:席北斗,劉鴻亮,孟偉,王琪,黃國和,曾光明
- 城市濱水區復合開發模式研究
- 論文摘要:針對城市濱水區的發展及其面臨問題,分析國內外關于城市濱水區開發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將濱水城市空間結構調整與城市濱水區開發相結合的復合開發模式,并闡述了復合開發模式的主要內容....
- 發表期刊:經濟地理
- 發表日期:2003,23(3)
- 作 者:焦勝,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劉鴻亮
- 溫度對生活垃圾堆肥效率的影響
- 論文摘要:溫度是堆料中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重要標志,它直接影響堆肥反應速率,是堆肥能否順利進行的主要因素.本試驗利用可自動加熱堆肥反應器,在一定條件下研究不同溫度對生活垃圾堆肥效率的影響.通過監測出口氣體中O2和CO2氣體的濃度,計算堆料中有機物降解速率.試驗表明,當反應條件為生活垃圾:成熟堆肥=80:20,有機物約為60%,初始含水率為55%,初始C/N比為25,堆肥溫度控制在55℃左右時,能加速高溫菌繁殖,從而加快垃圾分解速度,大大縮短堆肥腐熟時間....
- 發表期刊: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 發表日期:2005,6(7)
- 作 者:席北斗,李英軍,劉鴻亮,郭榮宗
- 生活垃圾堆肥分階段反應動力學研究
- 論文摘要:根據堆肥不同階段特點,通過接種和不接種堆肥實驗,分別研究升溫-高溫階段和高溫-降溫階段動力學.從得到的動力學方程分析可知:接種復合微生物菌劑,在升溫-高溫階段最大反應速率比對照組提高約138.7%;在高溫-降溫階段最大反應速率比對照組大4.73 g/(h·kg),而半速系數Km比對照組下降了103 g/kg.說明接種復合微生物菌劑不僅使反應速率增大,而且使半速系數減小,使底物與酶反應更完全,有機物分解更迅速、更徹底....
- 發表期刊:環境污染與防治
- 發表日期:2004,26(5)
- 作 者:席北斗,李英軍,劉鴻亮
- 湖南省酸雨變化特征、現狀及成因分析
- 論文摘要:依據湖南省1993-2000年監測酸雨的數據資料,對湖南省酸雨的變化特征、分布及目前的狀況和成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湖南省降水pH值小于5.0的強酸性降水地區主要分布在湘中南和西南部,弱酸性降水區則分布在湘中地區;除懷化和洪江兩地外,湖南降水陰陽離子基本平衡;湖南地區降雨為典型的硫酸型降雨,酸雨的形成主要受局地源的影響,其次是土壤、地形、氣候和中遠距離的輸送等自然因素的作用.筆者認為能源結構和工業污染物等社會因素在酸雨的形成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研究
- 發表日期:2003,16(5)
- 作 者:張龔,曾光明,蔣益民,劉鴻亮
- 湖南韶山森林復合冠層沉降化學
- 論文摘要:在韶山森林設立了10個30 m× 30 m的樣方,研究了1年中各個季節的二維結構冠層在酸雨作用下各離子的凈沉降及森林地表接收的總酸沉降的變化.結果表明,來源于樹冠層葉中營養離子的洗脫與大氣中含鈣顆粒物質的Ca2+的凈沉降在喬木冠層和灌木亞冠層都為正,Mg2+除了在生長季節外,其冠層仍有較明顯的濾出現象,K+在喬木冠層樹冠的大量的濾出與灌木亞冠層的攝入形成明顯對比.SO42-,NO3-,Cl-在秋冬兩季樹冠層均有較強的洗脫現象,而海洋輸送則成為Cl-的另外一個重要來源.總酸沉降結果表明,鹽基離子中Ca2+在春夏兩季沉降量最大,Mg2+的沉降則以秋冬兩季的量最高,K+的最大沉降量出現在秋季....
- 發表期刊:生態學雜志
- 發表日期:2005,24(2)
- 作 者:蔣益民,曾光明,張龔,劉鴻亮
- 活性污泥系統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策略
- 論文摘要:結合水力傳遞模型和二沉池模型,對水力負荷沖擊下活性污泥系統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的三種策略(回流污泥量不變,回流污泥量隨系統進水流量成比例增加,回流污泥量隨進入二沉池的流量成比例變化)進行了初步分析比較.通過計算和模擬得到各構筑物的進、出水流量變化以及二沉池內各層懸浮固體濃度變化的情況.結果表明在回流污泥量不變和回流污泥量隨二沉池進水流量成比例變化的策略下,系統都表現得相對穩定,尤其是后者能更好地提高二沉池的負荷承受能力,而采用回流污泥量隨系統進水量變化的策略對系統的穩定較為不利....
- 發表期刊:中國給水排水
- 發表日期:2004,20(1)
- 作 者:鄒亮,曾光明,黃國和,李建兵,謝更新,劉鴻亮
- 兩室堆肥生物反應裝置研究
- 論文摘要:以堆肥過程中物料平衡、熱量平衡以及垃圾生物發酵特性為依據,設計了二室堆肥生物反應裝置,并通過堆肥試驗實際檢驗反應裝置設計的合理性.裝置主要結構包括:二室堆肥發酵倉、保溫層、通風供氧系統、空氣加熱系統以及二次污染控制系統.裝置的主要特點為:兩發酵倉能夠獨立完成堆肥發酵,也可以實現堆肥一次、二次發酵串聯工藝組合;通過二次污染控制系統,可以很好地減少堆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臭氣排放;采用空氣加熱系統,可以快速均勻地加熱堆體,以滿足不同堆肥工藝的需要.裝置在試驗研究以及小規模垃圾堆肥處理領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 發表期刊:環境工程學報
- 發表日期:2008,2(8)
- 作 者:李鳴曉,席北斗,戴京,魏自民,劉鴻亮,姜永海,樊石磊
-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污染的控制技術
- 論文摘要:提出準好氧性填埋、滲濾液循環和滲濾液處理等控制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污染的對策,對各種滲濾液處理方案及技術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分析....
- 發表期刊:中國給水排水
- 發表日期:2000,16(6)
- 作 者:趙宗升,劉鴻亮,李炳偉,楊蘇文,袁光鈺
- 基于有限單元算法的三峽水庫水質模擬
- 論文摘要:三峽水庫建成蓄水后,隨著庫區經濟的發展,污染物排放量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為全面了解水庫建成后污染物排放對水質的影響及水質變化趨勢,將二維水質模型和有限單元算法引入到水質模擬預測中,開展了二維水質模型模擬三峽庫區水質的適用性研究.經驗證,NH3-N模擬值與實測值的誤差最大,為23.8%;BOD5模擬值與實測值的誤差最小,為5.3%,說明所采用的模型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能夠用來預測三峽水庫蓄水后的水質變化情況.預測結果表明,三峽水庫建成后,重慶至三峽大壩的污染物濃度總體上呈現出逐漸減小的趨勢,但是受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非點源排放的影響,城市江段和支流河口區的岸邊污染物濃度明顯高于長江中心處的污染物濃度....
- 發表期刊:中國給水排水
- 發表日期:2007,23(1)
- 作 者:許其功,劉鴻亮,冒亞明,沈珍瑤
- 磷酸銨鎂沉淀法去除與回收廢水中氮磷的應用研究進展
- 論文摘要:采用磷酸銨鎂沉淀法處理含氮磷的廢水,具有氮磷去除率高,反應速度快的優點;同時,回收氮磷生成的磷酸銨鎂是一種緩釋肥,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系統論述了磷酸銨鎂沉淀法回收氮磷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應用現狀以及技術經濟,并探討了該技術在今后的研究發展趨勢....
- 發表期刊:化工進展
- 發表日期:2007,26(3)
- 作 者:霍守亮,席北斗,劉鴻亮,宋永會,何連生
- 堆肥過程中水溶性有機物常規熒光與固體表面熒光光譜比較
- 論文摘要:為研究固體表面熒光表征堆肥有機質結構及物質轉化特征的可行性,采集堆肥原樣,提取水溶性有機物,分別對兩者的含碳量及前者的固體表面熒光和后者的常規熒光光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堆肥過程中,水溶性有機物占總堆肥有機物的比例不斷下降,第40天降至5.1g/kg.堆肥進行時,水溶性有機物的發射、激發光譜及同步熒光光譜中的類腐殖質熒光的強度均不斷增強,而堆肥原樣的激發、發射和同步3種掃描形式的固體表面熒光卻不斷降低.3種熒光光譜中,堆肥原樣和水溶性有機物的同步熒光光譜在常規熒光光譜和固體表面熒光中都出現了類蛋白和類腐殖質熒光.研究表明,固體表面熒光中同步熒光光譜可用來表征堆肥有機質結構及物質轉化特征....
- 發表期刊:農業工程學報
- 發表日期:2010,26(10)
- 作 者:何小松,席北斗,魏自民,李鳴曉,安達,余紅,劉鴻亮
- 生活垃圾生物強化堆肥接種新技術
- 論文摘要:傳統堆肥法一般都是采用增加營養和改善環境條件的方法,利用堆制原料中的土著微生物來降解有機污染物,但由于堆肥初期土著微生物量少,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繁殖起來,且各種微生物分解速度差別很大,因此傳統堆肥往往存在發酵時間長、產生臭味且肥效低等問題.而進行人為接種分解有機物能力強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初期堆料中高效微生物的總數,強化優勢微生物種群,改善堆肥微生物群落結構,加速堆肥材料的腐熟,且堆溫高,對消滅某些病原體、蟲卵和雜草種子等效果較大,并能控制臭氣,增加堆肥成品中的有益微生物、腐殖質和氮、磷、鉀等營養物含量.因此研究在人工條件下通過接種復合微生物菌劑來提高堆肥效率、加速堆肥反應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發表期刊:中國農村科技
- 發表日期:2003,(4)
- 作 者:席北斗,劉鴻亮
- 生活垃圾微生物堆肥水溶性有機物光譜特性研究
- 論文摘要:利用外源微生物(MS,ZJ)進行城市生活垃圾工廠化堆肥,在堆肥前后對水溶性有機物的紫外、紅外、熒光光譜進行了分析,探討外源微生物堆肥對水溶性有機光譜學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堆肥結束后,不同處理水溶性有機物紫外、紅外、熒光光譜形狀基本相似,但特征峰強度有明顯區別.與CK相比,接種微生物處理堆肥后,水溶性有機物紫外光譜280nm附近類肩峰明顯減弱;紅外光譜解析表明,水溶性有機物中小分子糖類物質減少,芳族類物質增加;熒光同步掃描光譜進一步證實,水溶性有機物中多環芳族類化合物增加,其熒光光譜特征峰與污泥中富里酸相似.試驗結果證實,接種外源微生物可明顯增加堆肥水溶性有機物芳構化程度,各處理芳構化程度依次為:MS+ZJ>ZJ>MS>CK....
- 發表期刊: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 發表日期:2007,27(4)
- 作 者:魏自民,席北斗,趙越,王世平,劉鴻亮
- 參數空間分布對非點源污染模擬的影響
- 論文摘要:以大寧河流域為研究區域,應用非點源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擬了參數空間分布對流域徑流和營養物質流失的影響.利用大寧河流域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實測數據對模型進行了率定和驗證,將流域劃分為6種數量不等的子流域,利用相同的模型參數輸入,模擬了不同的流域劃分方案對徑流和營養物質流失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的流域劃分方案,年平均流量的最大相對誤差為19.6%,6種方案年平均流量的效率系數為0.52~0.82,月平均流量的效率系數為0.80~0.83,隨著子流域數量的增加,徑流量出現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有機氮和有機磷的最大相對誤差分別為16.2%和7.7%,不同的流域劃分方案對營養物質的流失產生了輕微的影響,但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和規律....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
- 發表日期:2007,28(7)
- 作 者:許其功,劉鴻亮,沈珍瑤,席北斗
- 回灌型準好氧填埋場脫氮特性及加速穩定化研究
- 論文摘要:采用2個模擬填埋生物反應器,1號柱滲濾液簡單回灌,2號柱為滲濾液回灌準好氧聯合運行方式,研究了滲濾液回灌準好氧生物反應器填埋場的脫氮特性及加速垃圾穩定化特性.研究結果表明:滲濾液回灌準好氧填埋場具有很強的脫氮能力,2號柱由厭氧運行方式改為準好氧條件下,滲濾液中的氨氮和凱式氮濃度分別由最大值的3 198 mg/L和3 345 mg/L降低到第160 d的73 mg/L和81 mg/L,去除率分別為97.7%和97.6%,pH快速升高到8.0左右,COD濃度快速降低.滲濾液中溶解性有機物(DOM)分級結果表明,2號柱HA和FA含量的增加明顯快于1號柱.2號柱DOM的三維熒光光譜特性發生了較大變化,熒光基團從60 d結構簡單的類蛋白物質轉變為95 d結構復雜的類胡敏酸和富里酸物質,而l號柱滲濾液DOM熒光基團一直是結構簡單的類蛋白物質.結果表明回灌準好氧生物反應器填埋場的穩定化速度遠快于簡單回灌的生物反應器填埋場....
- 發表期刊:環境工程學報
- 發表日期:2008,2(2)
- 作 者:霍守亮,席北斗,樊石磊,蘇婧,劉鴻亮
- 數值模擬方法在二維沉淀池優化設計中的應用
- 論文摘要:簡要介紹了數值方法在沉淀池懸浮物濃度計算中的應用方法,并嘗試通過數值模擬過程建立起沉淀池沉降效率與幾何尺寸間的關系,將其作為約束條件之一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沉淀池優化設計模型.最后通過實例闡明了這種基于數值計算的優化設計模型的可行性和優勢....
- 發表期刊:環境工程
- 發表日期:2002,20(2)
- 作 者:曾光明,葛衛華,秦肖生,黃國和,劉鴻亮
- 三峽庫區垃圾污染現狀及治理技術
- 論文摘要:如何搞好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課題.介紹了庫區生活垃圾污染現狀,并根據庫區生活垃圾的特性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對三峽庫區生活垃圾的綜合治理進行了系統研究,建議三峽庫區垃圾實行分類收集,系統地將城區生活垃圾的管理、收集、運輸和處理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現代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系.重點介紹了準好氧垃圾衛生填埋技術和CBS(Central Biological Systern)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菌種堆肥技術.秭歸、巴東等燃煤區生活垃圾含無機物成分較高,建議選用準好氧填埋技術;涪陵、開縣、忠縣等燃氣區生活垃圾有機物成分較高,已具備一定的資源化價值,高效菌種CBS堆肥技術在燃氣區具有廣闊的前景....
- 發表期刊:環境污染與防治
- 發表日期:2002,24(5)
- 作 者:席北斗,劉鴻亮,孟偉,黃國和,曾光明
-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與環境資源約束
- 論文摘要:分析了煤化工"潮涌現象"出現的必然性,政府雖然進行了干預,但是"潮聲依舊".預計2010年全國甲醇產能達到5 000萬噸,則需要煤炭資源1億噸;而根據現在規劃的煤制油項目規模將超過3 000噸以上,按4~5噸煤制1噸油、3 000萬噸產能計算,需要1.2~1.5億噸煤炭.大型煤化工項目年用水量通常高達幾千萬立方米,噸產品耗水在十噸以上,相當于一些地區十幾萬人口的水資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國土面積的水資源保有量.節能減排的要求也需要煤化工項目盡快"退潮".環境與資源的約束說明煤化工的"潮涌現象"必須予以制止....
- 發表期刊: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發表日期:2008,8(1)
- 作 者:劉鴻亮,曹鳳中
- pH值對催化濕法氧化降解垃圾滲濾液的影響
- 論文摘要: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對催化濕法氧化降解垃圾滲濾液總有機碳(TOC)去除率的影響及其原因, 分析了催化劑溶解與反應液pH值變化的對應關系, 并利用Elovich方程描述了降解反應的動力學過程, 建立了速率常數k值與初始pH值之間的關系....
- 發表期刊: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 發表日期:2004,42(1)
- 作 者:李海生,劉亮,李魚,劉光輝,王健,王月,劉鴻亮,陳復
- 解放思想建立新的思維模式實現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
- 論文摘要: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辨證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通過把握客觀存在事物的規律性和內在聯系,指導我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意識也在改變....
- 發表期刊:環境保護
- 發表日期:2008,(21)
- 作 者:劉鴻亮,曹鳳中
- 降水對農田排水溝渠中氮磷流失的影響
- 論文摘要:以浙江嘉興雙橋農場為研究對象,分析降水對農田溝渠中氮、磷流失的影響,揭示氮、磷在降水徑流中流失的一般規律.在單晚稻生長期間,同步監測了施肥后的2次降水量和溝渠徑流量,并對2次降水徑流的全過程進行污染物含量的測定,對農田排水溝渠徑流量與污染物含量隨2次降水變化過程進行監測.結果表明:污染物含量變化呈現出大致相同的趨勢,且污染物含量峰值比流量峰值提前2~3 h;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隨徑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隨著流量的繼續增大,含量呈下降趨勢.施肥后4 d內降水的農田溝渠中氮、磷隨徑流的流失量比4 d后大.影響氮、磷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時間間隔、徑流量、施肥的種類和數量、土壤前期含水量以及溝渠中的沉積物等.氮流失的主要形態為氨氮和硝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態為磷酸鹽.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徑流量與氮、磷排放負荷同符合多項式關系....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研究
- 發表日期:2009,22(4)
- 作 者:于會彬,席北斗,郭旭晶,翟麗華,何連生,許其功,劉鴻亮
- 鐵限制對浮游植物生長和群落組成的影響研究綜述
- 論文摘要:Fe是浮游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供應對水體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長速率以及種群組成均具有重要的影響. 從Fe在浮游植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出發,重點對近年來國內外有關Fe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營養鹽吸收利用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組成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作了較詳細的介紹,認為:(1)Fe通常是HNLC海域中初級生產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Fe限制會導致浮游植物細胞色素密度以及相應的光合葉綠素減少,從而降低其光合作用速率,導致生長緩慢;(2)Fe限制還能改變浮游植物吸收營養鹽(N、P、Si等)的速率和比例,影響浮游植物的種間競爭,進而影響其群落結構;(3)Fe加富能夠改變水體中浮游植物的優勢種群,在海洋中表現為硅藻占優勢,而在淡水湖泊中則表現為綠藻和細菌占優勢;(4)在淡水湖泊中總Fe含量普遍較高,但浮游植物可利用Fe的含量受水體中有機配體的種類和數量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Fe也可能成為浮游植物生長的限制因子,這對進一步認識湖泊水華暴發的機制具有一定的意義;(5)有學者提出將施加Fe作為一種生態手段,來提高HNLC海域的初級生產力,從而緩解由于大氣中CO2濃度增加而導致的全球變暖的趨勢;相反地,將降低浮游植物可利用Fe含量作為一種生態手段,來控制富營養化湖泊中藻類的生物量及群落結構,從而緩解日益嚴重的水華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 發表期刊:生態環境學報
- 發表日期:2010,19(2)
- 作 者:姚波,席北斗,胡春明,丁京濤,張靖天,許其功,劉鴻亮
- 三峽水庫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變化及影響因素
- 論文摘要:根據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水生生物調查,對三峽庫區二期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組成與分布變化進行研究,探討水力學與營養鹽條件變化對庫區浮游植物結構與數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庫區浮游植物以硅藻類為優勢種,2003年10月數量介于2.02×104~31.6×104個/L之間,與未蓄水前相比無明顯變化,2004年4月浮游植物種類與數量發生較大變化,部分斷面浮游植物數量顯著增加,總體介于3.18×104~16 288×104個/L之間.通過對浮游植物與水力學條件、營養鹽水平的關系分析,發現蓄水前后水動力學條件的變化與所形成的空間差異是造成浮游植物變化的關鍵因素,而偏高的營養鹽水平則為浮游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此,根據流速差異將庫區水體劃分為河流型水體、過渡型水體、湖泊型水體三種類型,對比分析表明過渡型水體和湖泊型水體的浮游植物數量在二期蓄水后增加較多,它們是三峽庫區富營養化暴發的敏感區域....
- 發表期刊: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 發表日期:2006,15(2)
- 作 者:張遠,鄭丙輝,劉鴻亮
- 建立新的思維模式是構建低碳社會的基礎
- 論文摘要:構建低碳社會需建立經濟與環境融合的新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推進低碳社會的建設,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環境與資源的制約作用,要把推進低碳社會與推進生態文明結合起來,使構建低碳社會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
- 發表期刊:中國環境管理
- 發表日期:2010,(1)
- 作 者:劉鴻亮,劉俊
- 城市濱水區的生態恢復研究
- 論文摘要:城市濱水區的生態恢復具有著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意義.通過探討和分析城市濱水區生態恢復的基礎理論和主要內容,綜述了國內外城市濱水區生態恢復的研究現狀,指出我國為做好城市濱水區生態恢復工作尚需加強濱水區生態恢復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景觀生態學的應用和示范推廣等方面的研究,以濱水區的生態恢復帶動開發,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
- 發表日期:2005,28(4)
- 作 者:楊馥,曾光明,焦勝,劉鴻亮
- 三峽水庫營養狀態評價標準研究
- 論文摘要:采用一維水力學模型和30年的系列水文數據,計算了三峽庫區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在不同來水條件下的月滯留時間和月平均流速,通過統計不同類型滯留時間和流速的發生概率,綜合計算了庫區的富營養化敏感指數,對三峽庫區水體的敏感類型進行了劃分,將庫區水體分為河流型、過渡型和湖泊型3種.根據三峽水庫營養狀態調查結果,統計分析了過渡型和湖泊型水體的營養指標分布概率、富營養化閾值及其與葉綠素a的回歸關系,確定了庫區過渡型和湖泊型2種水體的營養指標分級標準值,提出了三峽水庫營養指標指數值的確定方法和權重大小,對三峽水庫不同類型敏感區的營養狀態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了評價結果與同期監測的浮游植物密度的相互關系,從而對三峽水庫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三峽水庫富營養化敏感程度從庫尾至庫首逐漸增加,三峽庫區長江在銀杏沱以上江段為河流型水體,在銀杏沱至壩前江段為過渡型水體,位于豐都縣以下的支流的回水區以湖泊型水體為主.分別制定了三峽水庫過渡類型區和湖泊類型區的營養狀態標準值,依據該標準所開展的營養狀態綜合評價結果與浮游植物數量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其中湖泊類型區的營養化程度高于過渡類型區,與三峽水庫的現實狀態相符合....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學報
- 發表日期:2006,26(6)
- 作 者:鄭丙輝,張遠,富國,劉鴻亮
- 燃煤固硫的熱力學研究
- 論文摘要:從化學熱力學的角度,分析了燃煤摻燒固硫時的吸放熱情況和反應的SO2平衡體積分數規律,表明固硫反應的放熱量較石灰石分解吸熱量高,并且其熱力學推動力很大.實驗證實,往燃煤中摻入適當量的固硫劑,不僅對混合物的發熱量無不良影響,而且一定條件下還可提高混合物的總發熱量....
- 發表期刊: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發表日期:2002,29(5)
- 作 者:李彩亭,曾光明,黃國和,劉鴻亮
- 全新的發展觀與全新的生活方式——關于《可持續發展論》的評價
- 論文摘要:"可持續發展"一詞從提出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二十個年頭,在人們不斷對其深人理解和繼續認識的同時,該詞成為各種媒體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
- 發表期刊:中國圖書評論
- 發表日期:1998,(8)
- 作 者:劉鴻亮
- 富水農業植物廢物的易降解性及對其他堆肥植物降解的影響
- 論文摘要:對富水型農業植物廢物和其他典型城市植物固廢進行了好氧堆肥實驗.結果表明,富水型農業植物廢物的有機質降解率最高,達到了69%.富水型農業植物廢物和其他植物固廢混合堆肥時能明顯提高其他植物固廢的降解率.富水型農業植物廢物和其他典型城市植物固廢混合物的質量比為2:1時,最高降解率39.1%.研究發現這與它們的組分有關,富水型農業植物含水率高達80%以上,含有的有機物質主要為易降解的蛋白質、脂肪、纖維和其他碳水化合物,C/N比在10: 1~35: 1之間.在堆肥物料中加入富水型農業植物廢物可使堆肥的腐熟期縮短至20 d,最低C/N比為18.5:1. 圖4 表2 參21...
- 發表期刊: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 發表日期:2004,10(1)
- 作 者:胡天覺,曾光明,黃國和,劉鴻亮,陳耀寧
- 負載型催化劑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鈉的效果
- 論文摘要:研究以TiO2為基本活性組分、空心玻璃珠為載體、硅酸鈉為粘合劑的負載型催化劑的制備技術.選取五氯苯酚鈉(PCP-Na)為處理對象,結合對催化劑比表面和晶型結構的表征,對制備的催化劑進行篩選評價.實驗結果表明:在適當的條件下(二氧化鈦、空心玻璃珠、40%硅酸鈉溶液重量比為4:20:2,650℃下燒3h)所制備的C3型催化劑不僅光催化活性高,且負載牢固,易與水分離.對初始CODCr=400mg@L-1,PCP-Na=10mg@L-1的反應液,在光照強度為30kW@m-2下2h CODCr去除率大于65%,PCP-Na去除率大于92%.試驗進一步探討C3型催化劑投加量、反應液初始濃度、供氧量對催化反應的影響....
- 發表期刊:環境科學
- 發表日期:2001,22(1)
- 作 者:劉純新,孔欣,周岳溪,劉鴻亮,席北斗,邱熔處
- 高濃度氨氮廢水的高效生物脫氮途徑
- 論文摘要:回顧了傳統生物脫氮的一般原理,介紹了亞硝酸鹽硝化/反硝化、同時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等提高生物脫氮效率的可能途徑,并分析了他們各自的原理、實現條件和應用前景。...
- 發表期刊:中國給水排水
- 發表日期:2001,17(5)
- 作 者:趙宗升,劉鴻亮,李炳偉,袁光鈺
- 帶著父輩的夢想傳遞奧運圣火
- 論文摘要:2008年3月24日,希臘雅典宙斯神廟前,第29屆奧運會圣火采集及傳遞儀式在這里舉行.作為第一批中國火炬手,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圣火第一天在奧林匹克運動發祥地的傳遞....
- 發表期刊:科技導報
- 發表日期:2008,26(15)
- 作 者:劉鴻亮
- 加鉑修飾型催化劑光催化氧化五氯酚
- 論文摘要:研究了負載型催化劑加鉑修飾,并探討了鉑在催化劑中的含量對其催化活性的影響.通過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鈉實驗,結合催化劑晶型結構和比表面分析,評價所制備的催化劑.實驗結果表明:加鉑修飾型催化劑的催化活性明顯高于未修飾催化劑的活性.當鉑在催化劑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4%—1.6%時其光催化活性最高....
- 發表期刊:環境化學
- 發表日期:2001,20(1)
- 作 者:席北斗,孔欣,劉純新,邱熔處,周岳溪,劉鴻亮
奧運火炬手
劉鴻亮院士工作中
劉鴻亮院士接受采訪
劉鴻亮
更新時間:2011-05-31環境工程專家,1932年6月生于遼寧大連,1954年清華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今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后擔任中國環境研究院教授、副院長、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環境研究院環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主任,國家環?偩挚萍碱檰栁瘑T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兼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2001年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雙聘院士,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