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良剛----專家單位:海南立昇凈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 專家職位:創始人、董事長
- 專家職稱:機械制造工程師
- 擅 長:重點在高性能的超濾膜的研究與開發,尤其是在PVC合金超濾膜的研發以及在家庭水質凈化、市政供水和工業水處理領域的應用研究,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 專家領域:市政供水工藝技術、工業供水技術、農村飲用水技術與管理、飲用水水質安全技術與管理、應急供水技術與管理、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污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利用工藝技術、食品工業廢水、輕工業廢水、制藥廢水、節水技術與管理、海水淡化、石油工業廢水、金屬制造業廢水、醫院廢水、電子廢水、垃圾滲濾液、其他廢水、過濾器材、材料、污、廢水處理設備、飲用水設備、膜處理設備
1996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金橋工程三等獎”
2002年, 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評審委員會授予“科技成果二等獎”
2006年, 海南省科技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授予“海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7年, 中國膜工業協會授予“第二屆膜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7年, 中國發明協會第三屆發明創業獎
2009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PVC合金毛細管式超濾膜在市政供水中的應用》 全國給水深度處理2007年年會論文匯編
《PVC合金超濾膜在臺灣某30萬噸/天凈水廠中的應用》 2008年中國水協設備材料委水行業節能減排經驗交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PVC合金超濾膜在臺灣某給水廠中的應用》 給水排水 2009年第02期
1998年3月,主持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項目名稱:“立升超濾機”研發
2000年,承擔2000年度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項目名稱: “立升超低壓免換濾芯超濾機” 研發
2002年,承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引導項目。項目名稱: “PVC合金毛細管式超濾膜的開發及應用”研究
2008年,參與國家科技863項目。項目名稱:高性能液體分離膜技術開發”項目中“高性能聚稀烴中空纖維/微濾膜制備關鍵技術”的課題研究。
2009年 承擔國家科技863項目。項目名稱: 復合膜材料及膜組器的制備和應用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
陳良剛建世界最大超濾膜基地 高科技送百姓家
來源:海南日報 閱讀:229 更新時間:2013-01-25
穿上藍色的工裝,陳良剛走進超濾膜凈水設備生產車間。他爬上一個巨大的加熱罐,透過冒著高溫的熱汽,發現了問題,立即叫來技術員指導他加以改進。
1月22日上午,看到這一幕,記者笑言:“陳總,您這不是金領,是藍領了!”
陳良剛也笑了:“我獲得了很多榮譽,但我最看重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用勞動為社會創造價值才是無上榮光。”
這就是海南立升凈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十大專利發明人、農工黨海南省委副主委陳良剛。
創業:業起于創新意識
1992年,31歲的陳良剛下海創業。這正是敢想敢干敢拼的年齡。
“我要做沒人做過的事情!”立業之初,正是憑著這種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陳良剛選擇了超濾膜這個行業。
20多年前,環境問題剛現端倪,水污染還不嚴重。但兼具科學家智慧和企業家敏感的陳良剛看到了超濾膜的巨大商機。“那時候,膜過濾還僅用于苛刻的實驗室。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活動的加劇,水污染這樣的環境問題難以逆轉。”
“膜處理技術,門檻雖低,但要做好做精卻是難上加難。”陳良剛說,這正適合剛下海苦于無資金,卻擁有創新精神的他,立志要把超濾膜技術用于水處理。
“當時的超濾膜技術還不成熟,公司生產的第一臺超濾機就出問題了,安裝人員還沒回到家,客戶就來電話說‘膜’破了。”一直跟隨陳良剛10多年的屠玉峰回憶,陳良剛和公司技術員反復研究膜技術的改進,沒日沒夜干了3個月,問題仍沒解決。又經過半年多反復試驗對比,終于發現只有毛細管式超濾膜可能大量過水,并且使用壽命長。
找到了超濾膜的關鍵技術,改進、完善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原創研發難,民營企業搞研發更難,個人獨立研發難上加難。高科技原創研發,常常是科研單位、生產廠家一棒接一棒地傳遞,而陳良剛一個人就完成了從科研到商品開發、產品銷售的全過程。
“別的技術員可能做完實驗就走了,我是做完了實驗還要去生產線,出了生產線又要坐上飛機去跑銷售。”囊中羞澀讓陳良剛不敢雇用太多職員,一個人擔起了老板、技術員、銷售精英等多個角色。
功夫不負有心人。21年創業發展,如今,立升在海口建有全球最大的超濾膜生產基地之一,年產300萬平方米PVC和PVDF毛細管式超濾膜,穩居世界前列。
成功:功成于創新不止
如今,陳良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立升公司的超濾膜凈水器不僅廣泛應用于自來水廠、酒廠、餐飲服務業、飲料加工廠等大容量裝機單位,還被越來越多家庭接受。
早在2004年,記者采訪陳良剛時,他就充滿信心地說:“我的超濾膜凈水技術不怕被超越,不怕有競爭對手,在創新上,我總在不停地奔跑。”陳良剛認為,企業在市場生存的勇氣和能力靠的就是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永遠站在某一技術領域的前沿陣地,才能領軍于行業。
“0.01微米”是立升公司內部刊物名字,也是立升公司超濾膜毛細管的直徑。“這個微小的單位,能濾除掉所有的細菌和病毒,不用任何化學試劑,就解決了水污染問題。”陳良剛自豪地介紹,立升超濾膜技術通過對PVC材料的改性,可實現廢水再利用,將水資源利用率提高到99%,水廠產能提高3%~5%。
陳良剛的科技創新改變了PVC材料超濾膜不能產業化生產的世界級難題,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越來越多世界級企業采用陳良剛的專利技術。
2007年,臺灣高雄自來水廠采用了立升超濾膜凈水處理技術,這是世界最大的超濾膜凈水處理工廠,已安全運行6年。迄今為止,立升產品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豐田汽車、英特爾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全球超過600家企業和工程得到應用,家庭用戶超過200萬戶。
創新沒有止境,近幾年來,陳良剛每年投入800多萬元研發資金,鼓勵團隊創新。他自己20余年如一日,在超濾膜技術上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從超濾膜到以超濾膜為核心制造的立升凈水超濾機,陳良剛個人擁有71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核心技術。
立升公司先后承擔國家火炬計劃、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課題等科研攻關任務;2012年,又主持開展國家“十二五”水專項課題———“飲用水用膜組件及裝備的產業化”和“污水處理膜材料和膜分離成套裝備開發及產業化”。
善水:水凈以利萬民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現在,水污染問題很嚴重,江河湖海,已難尋找潔凈之水。”陳良剛說,上善之水,必須是凈水,水若不凈,難為善水。
這“善”,也有陳良剛的一份大愛之心。
2008年5月下旬的一天,四川省綿陽市什邡鎮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記者親睹幾名立升技術員忙碌兩個多小時后,安裝好了一個可供四五百人飲用的立升凈水站。渾濁發黃的河水流進去,流出來的卻是清澈無比的潔凈水,早就拎著大桶小桶等候的群眾歡呼起來,大地震后,他們太需要潔凈水了。
看著歡呼的人群,一位技術員在一旁偷偷抹淚。他是在立升工作了10年的成都人徐和生,家鄉受災,痛徹萬分。公司為四川災區捐建凈水站,他和40多位同事在災區馬不停蹄地維護設備長達3個月。他在日記中寫道:“凌晨2點完成安裝任務,又趕往下一個安裝點。當災區群眾用上立升凈水,我苦累無悔,在心底大聲歡呼:上善凈水,立升制造。”
無數次,立升凈水成為上善之水,流向災區,給受災群眾送去甘甜。1998年特大洪災期間,立升捐贈價值140萬元超濾設備;四川大地震,立升捐建11座凈水站,2000套便攜式凈水器;2009年8月,“天鵝”號臺風突襲海南儋州,立升向災區捐贈30多萬元凈水設備;2010年,立升無償向上海世博會提供117臺直飲水設施,來自全球約7000萬游客喝上直飲水……
陳良剛說,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他首先要把企業做好做強,不斷降低高科技產品的成本,讓越來越多家庭用上立升超濾膜凈水器。
他的夢想,正在實現!
在海南,從2012年開始,省科技廳聯合省水務廳等單位,利用立升凈水產品推廣實施了“膜法”農村飲水安康工程,計劃解決我省140多萬農村人口安全飲用水問題,努力將海南建成全國第一個飲用水質達世界標準、安全健康飲用水的示范省和中國超濾膜產業化及應用示范基地。目前,已有25萬海南農民用上了立升直飲水。此外,四川、重慶、江西、湖北等省市的280多個村鎮飲水工程也應用了立升超濾膜凈水技術。
“科技創新,就是要造福于人類,要改變歷史。”有野心有夢想的陳良剛,希望他的發明創造能造福全人類,能讓歷史記住。
而海南,為他提供了夢想舞臺。
陳良剛說,近日頒布實施的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在海南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這讓他的夢想離現實又近了一大步。
2012年,立升在海口市云龍產業園啟動建立了膜分離科技產業化基地工程,項目一期投資6億元。3年后項目完工,可年產900萬平方米優質超濾膜和100萬平方米反滲透膜。未來5年,陳良剛要領導研發和推廣微孔濾膜技術,實現年銷售額20億元,力爭將立升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超濾行業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