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第五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山東補河南5000萬,“虧”了嗎? 山東、河南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下簡稱“《補償協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2-16  來源:山東補河南5000萬,“虧”了嗎?  瀏覽次數:93
    核心提示:山東補河南5000萬,“虧”了嗎? 山東、河南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下簡稱“《補償協議》”)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邀請函(污水千人大會同期會議)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黃河對賭”​山東補河南5000萬,“虧”了嗎?

    時間:2022-02-16 

    來源:齊魯晚報

     

     

     

      山東去年補給河南5005萬元且大有收益,贏的是生態環境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定不移實施黃河國家戰略,全面建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而山東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早已謀劃部署,去年4月,山東就與河南簽署《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對賭1個億,在黃河流域率先建立了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對標黃河水質測算

      去年山東補償河南5005萬元

      “水質下降一級,河南給山東6000萬元;水質上升一級,山東給河南6000萬元。”去年,山東、河南兩毗鄰省份的一則“對賭協議”,引發了強勢圍觀。

      去年4月29日,山東、河南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下簡稱“《補償協議》”),協議實施范圍為河南省、山東省黃河干流流域(豫魯段)。《補償協議》明確最高補償資金規模達1億元,分為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兩部分。

      根據協議,水質基本補償方面,若水質全年均值達到Ⅲ類標準,山東省、河南省互不補償;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

      黃河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母親河”,發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而黃河干流山東段位于流域內最下游,全長628公里,自河南省劉莊斷面入境后,先后流經菏澤、泰安、濟寧、聊城、泰安、濟南、淄博、濱州、東營9市25縣(區),在東營墾利區入海。

      在山東境內,黃河干流上有6個國控考核斷面,自2016年以來,這些國控斷面年均水質均穩定保持在Ⅱ類水平,優于國家下達的Ⅲ類考核目標。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山東省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經過反復溝通,于2021年4月29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簽訂了《補償協議》在黃河流域率先建立了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不少人對這場“‘魯’‘豫’之約”充滿期待。如今新的一年已經到來,2021年這場對賭的結果如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根據《補償協議》,在國家規定Ⅲ類水質標準基礎上,劉莊國控斷面水質年均值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劉莊國控斷面年度關鍵污染物(COD、氨氮、總磷)指數每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補償;每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河南省給予山東省100萬元補償,該項補償最高限額4000萬元。

      2021年,河南省劉莊國控斷面年均水質為Ⅱ類,與上年度持平;但部分指標濃度同比略有反彈。根據測算,2021年山東應補償河南省5005萬元。

      真金白銀補上游

      此舉到底虧不虧?

      5005萬元,山東真金白銀補償給鄰省,用于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這筆錢花得值不值?與河南的這場豪賭,山東到底虧不虧?

      “治理河湖污染、實現水質達標是一項系統工程,整體投入費用需要根據上游匯水范圍大小、污染源治理難易、水質改善目標、原有基礎條件等情況進行核算。”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要說算筆經濟賬,很難算出一個準確結果或范圍。”不過,該工作人員提到了入黃重要支流之一——大汶河的例子,從中或許可以看得出山東到底“虧沒虧”。

      2021年山東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在黃河干流流經的9市18縣,分別設置了13個跨界斷面,全面簽署了生態補償協議。

      以入黃重要支流之一大汶河為例,濟南市與泰安市在大汶河及其支流上共圍繞賀小莊、徐家汶、展小莊村3個斷面簽訂了橫向生態補償協議。2021年10月以來,因濟南市來水部分月份水質實現升類,下游泰安市共需補償其360萬元,如果今年濟南市3個斷面全年各月均能滿足補償條件,理論上可再獲得補償資金4320萬元。

      但是,濟南市為改善上游水質,先后采取了加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實施河道綜合治理等措施,僅實施濟南市鋼城區牟汶河濕地工程一項即投資3000萬元以上,已經接近了3個斷面合計獲得的理論補償上限。

      “縣際橫向生態補償的主要目的是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通過簽署協議明確上下游的權責,調動雙方協同治理與保護的積極性,促進生態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的利益共享。”該工作人員介紹,“同理,山東與河南簽署的省級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同樣基于此想法,用市場機制激發生態保護積極性,構建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關系。”

      生態補償的本意是補償生態,只要認真“賭”,就沒有輸家,贏的就是環境生態。

      山東沿黃9市18縣已實現

      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去年山東出臺《關于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在黃河干流流經的9市18縣,全面簽署了生態補償協議。在全國率先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早在2021年9月26日,山東133個縣(市、區)就全面完成了縣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簽訂工作。此次山東縣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立過程中,在黃河干流流經的9市18縣,分別設置了13個跨界斷面。在協議起草過程中,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依據黃河水質特點,在類別基礎上又統一增加了總氮指標控制要求。目前,山東已初步建立起了縱橫結合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跨流域水污染治理一直以來是個難題,從前,常常會遇到“背道而馳”的難題,而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就是讓縣域之間“背道而馳”逐步變為“同舟共濟、攜手共治、合作共贏”。

      “通過縣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的簽訂工作,一方面全面梳理清楚跨界河流的基本情況、分清了治污責任。”該工作人員介紹,“更為重要的是,統一了上下游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思想認識,提升了聯防聯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將在各河湖、各流域加快形成責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和治理的長效機制。”

      今年以來,山東入海口水質指數比上年改善7.7%,這一改善數據更好地說明了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效果。總的來看,黃河跨省、省內協議簽訂后,省內沿黃9市及縣(市、區)主動采取建設人工濕地、加快灘區搬遷、治理面源污染等系列措施,積極改善水質。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無疑將有效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推動黃河干流(山東段)水質穩定達標、促進渤海灣陸海統籌、實現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等方面做出有力貢獻。

      山東已初步建立起了縱橫結合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在補償資金兌付上。補償資金由省市兩級每月各自核算跨市、跨縣界斷面補償金額,每季度通報情況,每年4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資金清算,對不按照協議約定及時兌付的縣(市、區),省市財政將通過體制結算予以清繳。而這些資金,也將用于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建設、生態補償等方面。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也鼓勵各市積極探索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多樣化補償方式,持續深化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努力實現多方共贏。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娄烦县| 龙陵县| 资源县| 江津市| 屏南县| 平阳县| 雷山县| 浦东新区| 巴林左旗| 云龙县| 方城县| 都江堰市| 桂东县| 大邑县| 新田县| 烟台市| 郎溪县| 荆州市| 浦城县| 多伦县| 岳西县| 万荣县| 乌拉特中旗| 桐柏县| 新绛县| 荃湾区| 资源县| 山阴县| 博乐市| 泸州市| 宿迁市| 三原县| 汶上县| 蒲城县| 襄垣县| 随州市| 达孜县| 青铜峡市| 灵宝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