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廣州兩會】廣州治水又有新動作:每月公布污染表、啟動河長制考核、建立供排水一體化體制
近日,廣州已經進入兩會節奏。圍繞代表、市民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將持續關注兩會焦點新聞,聚焦最新動態。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5日,廣州市水務局局長龔海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治水思路已經實現從原來側重工程的單一性治水向綜合性治水轉變。
針對之前存在的“重工程措施、輕管理手段;重下游收集、輕源頭治理;重建成區、輕城中村;重部門治水,輕社會參與”等問題,今年以來,市水務局一手抓工程建設、一手抓管理提升,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我市黑臭水體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綜合治理的格局已經打開,水環境治理由單一側重工程建設“截、清、調”轉向“控、截、清、調、管”的多管齊下的綜合治理方式。
而對于備受關注的河涌治理、河長考核、偷排污水等老大難問題,今年市水務局也將有新動作。
每月公布污染“貢獻”表
水務部門計劃將全市35條黑臭河涌進行污染“貢獻”量化排名。具體而言,就是將這些河涌按照經過的鎮、村來分段,量化每段河涌兩端污染物的增減。龔海杰表示,“以前,一條河被污染,很多人都會逃避責任;現在,我們會算污染總量,各鎮街河長各負其責,哪個河長負責的河涌污染值增加或減少了,一目了然。“
龔海杰還透露,去年12月,水務部門已經測試過一輪了,具體的污染“貢獻”量化排名近期將公布出來。今后這樣的污染排名計劃定期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河長制考核要落到實處
如何加大河長制的管理和追責力度?
龔海杰透露,《廣州市“河長制”考核辦法》去年已經完成,今年1月廣州將正式啟動對河長的考核,對各級河長采用百分制進行日常、年中和年度考核,低于60分的河長被定為不合格,將被市政府領導約談。“今年,還將啟動河長制具體考核辦法,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結果將會對外公布。”
目前,全市1362條河涌落實區、鎮(街)、村(居)級河長1938名。市政府向各區政府下發了《廣州市黑臭河涌整治工作任務書》,作為河長考核制度的依據,進一步明確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市水務局制定印發了《廣州市35黑臭河涌整治工作意見》,將黑臭河涌治理體系、責任主體、進度安排、技術路線等落實到各責任單位。
廣州自2015年推出“河長制”。“此前的河長制相當于冠名制,河長制要成為實名制、責任制。”龔海杰稱。去年12月11日,國家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今年廣州將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出臺全面推進河長制的實施方案。
建立供排水一體化管理體制
龔海杰提到,今年發現太古倉有39家餐飲店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為了減少這種不規范的排污行為,2017年水務局將與水投集團共同建立供排水一體化管理體制,定期排查住戶的用水、排水情況,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源。“過去供水和排水互不交叉,連主管的處室之間也沒有交叉過,我們廣州中心城區非居民用水有10萬戶,其中只有兩三千家辦了排水許可證,就算辦了排水許可證,辦完之后可能也有不規范排污的,沒法監管。”
龔海杰說,實現供排水一體化之后,凡是新增用水戶要供水,都要先知道排水排到哪里去,規范新增用戶排水。而對于現有用戶非法排水的,發現后將發函告知該用水戶應接入污水管道排水,如果沒有整改則要采取行政手段限制供水。據粗略調查,荔灣區、越秀區目前的違法排污行為還是以生活污水為主,白云區等則以小散亂企業、大排檔餐飲等為主。市水務局未來爭取做到跟蹤污水排放,每個排水口都有“身份證”、有編號和主要排水類型等信息,但僅35條黑臭河涌的主涌就有2000多個排水口,加上支涌有上萬個,所以工作量巨大,需要更多時間去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