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Van Loosdrecht蘇州會議:好氧顆粒污泥世界范圍內工程應用很好 主流Anammox仍處于研究階段!
當今享譽世界的污水處理大師,荷蘭Delft大學Mark Van Loosdrecht,2016年10月19日,參加《中國給水排水》第13屆年會,為中國同行奉獻了一場異彩紛呈的學術盛宴,更是就目前中國同行廣泛關注和熱議的熱點技術話題,如主流厭氧氨氧化技術、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的未來工程化應用前景、污水中資源回收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澄清!
國內外關注熱點,厭氧氨氧化技術、好氧顆粒污泥技術,近幾年來,成為專業人士熱議、甚至是存在巨大爭議的話題。這兩種技術,到底未來工程化前景如何?目前國內專家存在不同的認識。
Mark的專場講座分為三部分,分別由北建大的郝教授,新加坡PUB的曹業始教授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趙亞乾三位國際知名專家輪番擔任翻譯。此番待遇,唯有Mark才能享受!講座內容豐富,包含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今天的會議,Mark很明確地告訴中國同行,他的觀點:
一、關于好氧顆粒污泥污泥:
好氧顆粒污泥工程性能很好,在全球己有30個好氧顆粒污泥工程應用,荷蘭的項目運行的都很好!
二、關于主流Anammox
主流Anammox未來具有很大應用潛力,但目前尚停留在研究階段,世界上還無一工程應用實例,且研究仍需一段時間。實際應用中的主要挑戰,需要工藝前端對BOD捕捉干凈,這是難題。
三、技術路線的追溯
目前國際上關于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研究方興未艾,關注碳中和、能耗自給、資源回收等技術研究。實際上,跟蹤或者追溯Mark的研究,你會發現,早在1997年,近20年之前,Mark團隊在《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 december 1997》發表過一篇文章,已經很完整的給出了當時他圈定的未來污水處理發展技術路線圖:
你會發現,20年前他提出的技術路線,跟今天大家還在關注的主流未來污水廠技術路線完全一致,就是工藝分兩段,第一段實現碳源的捕捉,就是“污泥增量”,厭氧消化用于甲烷化;后續采用Biofilm形式的主流厭氧氨氧化技術路線。在側流消化液處理,也是采用了Anammox,此工藝路線,和我們今天國內外很多團隊或者專家們近兩年提出的技術路線完全一致。
其實,我們今天還在研究階段的技術路線,Mark早在1997年的深秋,已經進行了完整的詮釋!時至今日,科學家們對此技術路線的研究和還樂此不疲,但還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最大規模地不過是中試系統。
這就是大師,何謂大師,就是他可以很準確預測20年后的技術路線。試問,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