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自來水檢出致癌物,應當給個明白話

鄧輝林
各方專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非但無法消除公眾的疑懼,還會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人故意混淆視聽。在這種情況下,負責制定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站出來說話
這些天,“自來水中檢出致癌物”的話題成為輿論焦點。
先是10月14日《科技日報》報道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課題組發布的一項報告。報告稱,近3年來,課題組從全國23個省44個大中小城市和城鎮的155個點位采集了164個水樣,包括出廠水、用戶龍頭水和水源水;測試結果顯示,多個城市的水中含有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課題組成員稱,前期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亞硝胺與中國某些區域的消化道癌癥密切相關。隨后,有專家表示,亞硝胺是否致癌與攝入劑量有關,而水中亞硝胺含量非常低,因此公眾不必恐慌。還有專家提出,自來水中的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不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影響,而不消毒的危害可能更大。
哪一方的說法更可信,公眾很難判斷。公眾并不掌握“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的相關專業知識,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自來水里竟然含有這樣一種致癌物,因此在面對不同的說法時只能是疑慮重重。
除了疑慮,還有擔憂。盡管那一類可被統稱為“亞硝胺”的致癌物在自來水中的含量較低,但終身飲用結果如何,恐怕還是未解之謎。眾所周知,國外一些地方已經將亞硝胺含量納入自來水檢測標準,理由是因為飲用水涉及所有人群,特別是要考慮到兒童、孕婦和免疫缺陷者等敏感人群。誰都不是“小白鼠”,誰都不愿拿性命去進行水質測試,對于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不涉及亞硝胺含量的后果自然會產生擔憂。
各方專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非但無法消除公眾的疑懼,還會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人故意混淆視聽。在這種情況下,負責制定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站出來說話。對于亞硝胺在我國飲用水中的含量到底有多高、健康風險到底有多大、為何不納入飲用水檢測標準等公眾關心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在組織專家進行嚴密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向公眾給出完整、清晰、通俗的解釋。
無論現在我國是否需要將亞硝胺含量納入飲用水檢測標準,但即使根據常理也能斷定,它終將成為飲用水檢測的一個指標。毫無疑問,檢測標準得到完善,推動水質提高,這是發展的大勢所趨。不可能說,明明知道飲用水中含有致癌物,國家相關部門卻一直不對此采取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公眾對大氣、水等環境公共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關注,以致空氣和飲用水凈化設備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家居產品。在這樣的情勢下,公眾的關切終將得到決策體系的重視,并最終轉化為增進公眾利益的公共決策。
可以說,就像PM2.5被納入我國空氣質量監測標準一樣,亞硝胺含量被納入飲用水檢測標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既然如此,負責飲用水衛生的國家相關部門就應當對我國飲用水標準升級的方法、投入、時間表等組織研究。而清華大學相關課題組發布報告,無疑是這項研究活動展開的一個契機。
44城自來水檢出致癌物?專家:實屬聳人聽聞
央視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丁香醫生
近日有媒體以《44城自來水檢出消毒副產物,或致消化道癌》為題刊登報道,報道援引清華大學的一項課題研究:
歷時 3 年,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在全國 23 個省、44 個城市和城鎮、155 個點位采集了 164 個水樣。水樣涵蓋水廠出廠水、家庭自來水和水源水,這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調研。
研究人員檢測了自來水樣中當前已知的全部 9 種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其中 NDMA(亞硝基二甲胺)是亞硝胺類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
該報道在網上引起“喝自來水會不會致癌”的爭議,一時間引起了恐慌。對此,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賈衛列表示,某些媒體過度解讀,“自來水致癌”屬聳人聽聞。含亞硝胺的自來水消毒副產物對健康無明顯影響,公眾無需為“喝自來水會不會致癌”擔心。
1 自來水中為什么會有亞硝胺?
亞硝胺類化合物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判定為 2A 類致癌物,即“動物致癌證據明確,但人類致癌證據不充分”。此外,有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亞硝胺類化合物與消化系統癌癥有較明顯的相關性。
聽起來有點嚇人的樣子,那為什么自來水中會有亞硝胺類物質呢?
亞硝胺是自來水消毒的副產物。自來水廠消毒通常會使用含氯消毒劑,在氯的作用下水中的少量污染物會變成消毒副產物,其中部分有機氮化物可以變為亞硝胺類物質。
氯是最廉價且相對安全的消毒手段,多年來始終找不到它的替代品,因此亞硝胺等微量消毒副產物也無可避免,世界各國無一例外。
目前大多數學者的觀點是:包括亞硝胺在內的自來水消毒副產物并不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影響,但是如果不消毒,帶來的危害可能更大。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指南也持同樣觀點。

2 水中的亞硝胺危險嗎?既然目前的自來水中不可避免地會含有亞硝胺類物質,那么我們就來關注一下劑量。
本次清華大學的調查數據顯示:
中國自來水中 NDMA 的平均濃度大約是 11 ng/L
華東、華南地區,家庭自來水中的 NDMA 平均濃度大約在 18 ng/L 左右
長三角地區的家庭自來水中 NDMA 的平均濃度為 28 ng/L 左右
(注:1 ng/L,萬億分之一,即 0.0000000000001)
那么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呢?說明這些自來水都不能喝了嗎?
雖然自來水中的亞硝胺是一個研究熱點,但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針對它制定了標準。比如美國加州制定了一個特別嚴苛的標準(10 ng/L),如果用這個標準衡量,中國自來水有 1 / 4 左右超標。
但是看看別的標準:
加拿大衛生部的指導值是 40 ng/L
澳大利亞的指導值是 100 ng/L
WHO 的指導值也是 100 ng/L
如果用這些標準衡量,本次清華大學的調查中僅有極個別樣本超過澳大利亞或世衛組織的標準,而超過加拿大標準的只占 7% 左右。
如果按照世衛組織的標準,這次檢驗中絕大多數水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亞硝胺的自來水消毒副產物對健康沒有明顯影響,相反,不消毒給人帶來的危害更大。
3 長三角地區樣本為何含量最高?
清華的研究人員在長三角某縣城的龍頭水中檢出了全國 NDMA 的最高濃度,是 44 個城市中唯一超過世界衛生組織 100ng/L 標準的。
這歸根結底,是源頭污染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呢?
雖然自來水中的亞硝胺確實有一部分是消毒的副產物,但只要嚴格按標準來,這是可控的。而這次的研究發現,自來水廠如果以河流作為取水源,則 NDMA 濃度明顯大于取自水庫或湖泊水源的。這是由于湖泊和水庫的水系相對封閉,不易受上游污染物的影響。
長三角地區處于長江干流的末端,上游的污染物不斷積累并匯聚于此,加上本地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污染排放多,最終導致了這一地區自來水中亞硝胺類物質偏多。
4我國的自來水安全嗎?
我國現行飲用水標準為2007年修訂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并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準則》和歐美、日本等國飲用水標準。這套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在發展中國家處于前列。
盡管與發達國家的自來水供應存在差距,但我國自來水的水質是有保障的。在實際操作層面,自來水廠嚴格依據《標準》規定,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水廠會停止出水;一旦水廠不能保證出水符合國家標準,會停止出水。可以負責任地說,目前自來水廠的出廠水質是完全符合安全標準的。
當然,水廠出水一般符合標準,但輸水管網、二次送水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無法回避。自來水水質距離直接飲用仍有較大距離,自來水中出現鐵銹、有味、顏色發黃發黑的情況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工業過快發展產生的污染有加重趨勢,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非常嚴重,使可供人們使用的優質水源不斷減少;自來水廠的現有工藝不能完全去除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等,氯消毒又帶來副作用。
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賈衛列表示,徹底解決飲用水的安全問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從國家層面看,應加快治理水污染的力度,制訂更為嚴格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從企業層面看,盡快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快自來水廠和輸水管網的改造,同時完善環境信息披露,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從公眾層面看,應該重視安全的自身防線,如安裝必要的凈水設備、參與自來水供應的監督等。
【熱點】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致癌物?你們這是在耍流氓!
“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疑似致癌物!華東華南最嚴重。”這兩天,朋友圈被這一則消息刷屏了!作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水也被檢出了致癌物,一時間人心惶惶,難道我們真的連口安全的水也喝不上了么?
別著急,雖然新聞的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也有很多媒體轉發,但最先發布的原文是這樣的↓↓↓
其實這篇新聞的初始來源是《科技日報》的一篇名為“亞硝胺成致癌‘隱型殺手’,水質標準亟待出臺”的報道。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報道中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一個由陳超副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經過三年的檢測,從全國23個省、44個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共155個點位采集的164個水樣發現:與美國環保局在2012年公開的一項大規模普查數據相比,亞硝胺在中國出廠水和龍頭水中的檢出率是美國的3.6倍。“鑒于飲用水中的亞硝胺問題有緊迫性,因此需要盡快研究和進行工程改造!”
簡而言之,這份報道的重點其實是專家呼吁將一項致癌指標列入水質檢測標準。不過文中提到的亞硝胺檢出率是美國的3.6倍的確是一個讓人無法放心的存在。
既然目前的自來水中不可避免地會含有亞硝胺類物質,那么我們就來關注一下文中舉例的劑量。本次清華大學的調查數據顯示:
中國自來水中 NDMA 的平均濃度大約是 11 ng/L,水源水中的NDMA生成潛能平均為66ng/L。(ng:就是納克,就是10的負9次方克,就是毫克的一百萬分之一,也就是十億分之一克,相當于一升水質量的一萬億分之一。)
華東、華南地區,家庭自來水中的 NDMA 平均濃度大約在 18 ng/L 左右,長三角地區的家庭自來水中 NDMA 的平均濃度為 28 ng/L 左右,相對于美國加州制定的一個特別嚴苛的標準(10 ng/L),如果用這個標準衡量,中國自來水有 1 / 4 左右超標。
從這些數據,有些媒體在轉載新聞時,便有了華東華南“ 最嚴重”的依據。那么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呢?說明這些自來水都不能喝了嗎?下面我們再看看別的標準:
加拿大衛生部的指導值是 40 ng/L
澳大利亞的指導值是 100 ng/L
WHO 的指導值也是 100 ng/L
如果用這些標準衡量,本次清華大學的調查中超過加拿大標準的只占 7% 左右。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在2008年提出的100ng/L的指導值,或者澳大利亞的指導值,中國的自來水都達標好多呢。
而且從上面這些標準也可以看出,亞硝胺這個消毒副產物不是只有中國的自來水才有,全世界的自來水里都有。
“那么,致癌幾率究竟有多大?”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文中說到的亞硝胺致癌的問題,報道中原文是這樣描述的——根據毒理學試驗結果,NDMA終生飲用的百萬分之一致癌風險濃度是0.7 ng/L。
這也就是說,根據中國的平均檢出含量,如果你終生飲用的自來水中的NDMA的濃度有10 ng/L左右,那你患癌的風險將會增加幾萬分之一。按照媒體報道的數據推算,即使你一輩子喝長三角的水,因為亞硝胺得消化道癌癥的概率也只有十萬分之幾。
而且,自來水更不是亞硝胺的唯一來源。亞硝酸鹽作為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前體物質,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環境中,人體平常也會攝入一定量的的亞硝酸鹽,其主要危害就是轉化為致癌的亞硝胺。
比如,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約為4mg/kg,咸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在7mg/kg以上,而豆粉中平均含量可達10mg/kg。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量都是以毫克計的,本身就已經是納克的一百萬倍。
其中,人體攝入的絕大部分亞硝酸鹽會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只有一小部分亞硝酸鹽會在胃中適宜的溫度和酸堿度以及微生物條件下轉化成亞硝胺。也就是說,就算是百分之一的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也比自來水里的多了幾十、上百倍。
相對而言,其他來源的亞硝胺更值得關注。
1、腌臘食品
腌臘制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胺類化合物。內蒙巴盟河套地區的調查顯示,當地飲用水和食物中亞硝胺、亞硝酸鹽的攝入量與消化系統癌癥死亡率均呈正相關。
其中,當地腌肉和酸菜中的亞硝胺含量可達 80000 ng/kg,是水中亞硝胺平均濃度的幾千倍。另一項研究中,在火腿中檢測出了多種亞硝胺類化合物,平均含量達到 8500 ng/kg。
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中式咸魚定為 1 類致癌物。研究數據顯示,咸魚及其制品的亞硝胺類化合物普遍在 3000 ng/kg 以上。 這當然不是說不能吃腌臘制品了,而是要適量。
2、煙草
煙草也是亞硝胺的重要來源之一,一根烤煙的亞硝胺含量可以達到 200 ng 以上。而一根混合型香煙的亞硝胺可以超過 3000 ng,相當于在長三角地區喝三個月的水。
如果將一手煙、二手煙等因素都考慮進去,因為煙草導致的亞硝胺暴露量也是很驚人的,絕對遠超來自飲水的亞硝胺。
與其擔心擔心自來水致癌問題,我覺得大家還是去多擔心擔心其它的事情吧!
根據上述說法,可簡要總結如下:
“
1. 亞硝胺等消毒副產物是自來水中普遍存在的,不是中國特有。
2. 氯消毒廉價且相對安全,暫時無可替代。
3. 本次測的數據多數符合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標準,絕大多數符合國際標準。
4. 中國水體污染狀況不容樂觀,但亞硝胺主要來自食物、吸煙等途徑。
5. 制定水的亞硝胺限量不可盲目攀比,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盡可能低。
另外,小編查了一下有關信息,發現2014年的十大生活謠言中,《自來水中的氯可致癌》就被證實了是謠言。
如今,通攬《科技日報》發布的“亞硝胺成致癌‘隱型殺手’,水質標準亟待出臺”報道全文,我們可以看到其報道的實質其實就是小編最先提到的專家呼吁將亞硝胺列入水質檢測標準。作為學術探索還是很有價值的,清華的研究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
但卻被有些媒體轉載時將標題改成了《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疑似致癌物!華東華南最嚴重》,似乎這樣就制造出了一種全國都有問題的感覺,關注該文章的人自然就多了!
其實,那些媒體完全也可以擬出另外一個標題,《23省44城自來水水質超過多數歐美國家》,但是這樣的文章,當然就不會有人看了,但卻更應該接近真相。
作為廣大讀者,我們要做的不是擔心喝水會致癌,或者去罵罵咧咧,而是在仔細地通讀一遍新聞全文,別再被有些“標題黨”給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