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行業嘉年華成功召開
2024年12月5日,《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行業嘉年華盛典在上海成功召開。此次盛會匯聚了5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行業精英,共同探討水環境保護、低碳可持續發展以及水行業技術創新的未來路徑。
上午8點25分,會議正式拉開帷幕,《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王領全 副主編主持了開幕式并向與會代表隆重介紹了與會嘉賓。王領全介紹了大會召開背景及意義。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水環境及水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但仍面臨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我國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我國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聯合上海荷瑞展覽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擬舉辦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業嘉年華,探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道,推動水處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隨后,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的總工/教授級高工鄭興燦博士擔任上午場的主持人,引領與會者進入了一系列精彩的學術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馬軍教授率先帶來了題為“未來城鄉生態環境低碳可持續發展對策與綠色技術研究進展”的報告。馬院士深入分析了當前城鄉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綠色技術研究的最新進展,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啟示。
緊接著,鄭興燦博士作了題為“城鎮污水處理廠綠色發展路徑與工程實踐”的報告。他結合實際案例,分享了城鎮污水處理廠在綠色發展方面的路徑選擇和工程實踐經驗,為行業同仁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山東建筑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的院長陳飛勇教授隨后帶來了“水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案例分享”。陳教授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分享了多個水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的成功案例,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下午的會議同樣精彩紛呈。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黃瑾女士主持了下午場的學術報告。她以“基于水岸協同的中心城區生態清潔小流域韌性提升的建設構想”為題,分享了中心城區生態清潔小流域韌性提升的創新思路和建設構想。
隨后,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孫健先生作了“藻基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的報告,介紹了藻基污水處理技術的原理、應用及前景。蘇伊士亞洲的高級技術推廣經理程忠紅先生則分享了蘇伊士在零碳發展方向的探索與實踐,展現了企業在環保領域的責任與擔當。
海德能™納濾膜在市政高品質水中的案例分享由Nitto集團美國海德能的技術總監賈世榮先生帶來。他詳細介紹了海德能™納濾膜在市政高品質水處理中的應用案例,為與會者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和借鑒。
三峽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監張曉鈞先生帶來了“排水系統智慧管控和數字孿生實踐”的報告,分享了排水系統智慧化管理的最新技術和實踐經驗。中節能皓信(北京)咨詢的副總經理呂煥來先生則圍繞ESG背景下企業水資源利用披露與實踐進行了分享,強調了企業在水資源利用方面的社會責任和透明度。
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的給排水總工/教授級高工馬念先生作了“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調水的碳減排效應研究”的報告,提出了利用再生水替代跨流域調水以實現碳減排的創新思路。
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教授則帶來了“新膜制備健康水關鍵技術難題及應對策略”的報告,為新膜制備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建議。
最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的徐祖信教授以“雨污同治,提高城市水環境安全韌性”為題,為大會作了壓軸報告。他深入剖析了城市水環境安全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雨污同治的創新思路和策略,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技術報告結束后,主辦方還安排了抽獎環節,大紅包、中國給水排水定制書包、武夷巖茶、雨傘等豐厚獎品由《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等單位贊助提供,現場氣氛熱烈,與會者積極參與。
晚上6點至9點,主辦方在晚宴上為與會者提供了交流互動的平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盛會不僅讓他們學到了最新的技術和知識,還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同仁,收獲滿滿。
此次《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行業嘉年華的成功召開,不僅為行業同仁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還為推動水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與會者能夠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水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王領全 137 52275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