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陜西打造環保產業集團軍 已初步形成產業體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12  來源:中國環境報  瀏覽次數:14
    核心提示:陜西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李天舉告訴記者,陜西的環保產業從過去的簡單的“三廢”治理,已經擴展到現在的噪音、危廢、醫療餐廚垃圾、污泥治理等各領域。“陜西已初步形成了環保產品制造、環保技術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產業體系。”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十三五”時期,我國節能環保市場潛力依然巨大,環保產業勢頭繼續向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高度重視發展環保產業,致力于將其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本報重點關注各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于今年3月推出“環保大市場 產業新亮點”系列報道。分別在3月3日和3月25日1版刊發湖南和江蘇宜興環保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引起良好反饋。

      今后,這一系列報道將在產業周刊刊發,將陸續關注陜西、重慶、山東等地環保產業發展態勢。本期報道探討陜西環保產業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如何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支撐效應,如何統籌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陜西省政府日前召開2016年第四次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產業結構調整,會議提出“十三五”期間,陜西將加快培育煤化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裝備等14類新興產業,構建具有陜西特色、體現科技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

      這一利好消息,無疑為正在蓬勃發展的陜西環保產業注入了一支強心針。

      產業轉型出市場 環保監管給機遇

      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去年年底實現年產值約900億元,環保產業在能源深度轉化、低碳循環發展、資源回收等方面大有可為

      陜西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李天舉告訴記者,陜西的環保產業從過去的簡單的“三廢”治理,已經擴展到現在的噪音、危廢、醫療餐廚垃圾、污泥治理等各領域。“陜西已初步形成了環保產品制造、環保技術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產業體系。”

      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陜西省從事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500多家,從業人員約3萬多人,實現年產值約900億元。且每年還在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陜西環保產業出現了井噴式發展。而4年前,陜西環保產業年產值還只有360億元。

      短短幾年間,陜西環保產業為何會出現如此快速的發展?對此,陜西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推進。陜西省省委書記婁勤儉曾經在全省第九次環保大會上提出,要統籌推進節能減排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其中的主要推進措施包括,既通過技術手段、創新水平,達到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又通過環保產業推動經濟發展,兩者相互支撐,利用環保產業發展打造陜西經濟的升級版。

      對此,近年來,陜西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的若干規定》、《陜西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壯大陜西環保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陜西環保產業具備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陜西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一方面,陜西是油氣當量第一大省,原煤產量全國前三,資源優勢支撐了陜西多年的高速增長。

      但面對日益趨緊資源環境約束和市場波動,必須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能源產業提質增效、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傳統產業轉型發展,而環保產業在能源的深度轉化、低碳循環發展、資源回收等方面大有可為。

      另一方面,當前陜西的環境形勢越來越嚴峻,地方政府對環境治理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任務、指標的完成離不開產業在技術、產品、服務上的支撐,同時也孕育著環保產業大的發展機遇。

      “集團軍”打開產業發展新格局

      搭建以政府為主導的環保產業融資平臺,發揮國有資本導向作用,業務覆蓋環保全產業鏈,注重引進先進技術

      市場需求的擴大,不僅促進了現有環保企業生產和研發規模的擴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環保產業,陜西省內的陜煤化集團、延長石油等國有大型企業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環保公司。

      但環保企業給人的感覺似乎更多的還是各自為戰,面廣但優勢不明顯;小企業多,骨干企業少,缺乏龍頭;科技和應用存在脫節,缺乏集成。

      為解決這些問題,2014年年底,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成立,陜西省環保產業開始呈現“集團軍”式的新格局。

      “組建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是為落實陜西環保產業‘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群體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發展戰略,旨在搭建以政府為主導的環保產業融資平臺,發揮國有資本導向作用,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集團公司董事長熊良虎說。

      在成立后的一年里,陜西環保產業集團很快顯現出了“集團軍”的優勢。先后獲得項目建設環評、環境污染防治設施設計、環保工程監理、環境監測、污染源在線監測等“一條龍”環保服務專業資質。

      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集團與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合作實施了大型太陽能城市空氣清潔系統西安示范項目;在固廢處置綜合利用方面,布局關中、陜南地區危廢綜合處置項目;在環保產業投融資平臺建設方面,聚合多方資金參與環保項目建設,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陜西省內10余家銀行意向性授信1600億元,流貸授信11億元。

      通過接收、資產重組、合資、收購等方式,陜西環保產業集團去年已經形成擁有12個下屬企業和兩個區域分公司,業務形成覆蓋環保全產業鏈的發展布局。同年,營業收入2.03億元,利潤總額4189萬元。

      目前,陜西環保產業集團的視野已經拓展到了海外,注重先進技術的引進。熊良虎告訴記者:“陜西環保產業集團已先后對美國密西西比水務公司、新加坡三達膜環保公司、意大利赫拉環保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進行技術考察,并運用達成合作意向,彌補了運營初期的技術短板,將為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記者了解到,2016年,集團的目標是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萬元翻一番。同時,逐步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形成科學合理的環保產業鏈,提升陜西環保集團的品牌影響力。

      中小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和產品研發力度

      致力于研發有專業特色的創新技術,積極開拓細分市場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來勢洶洶”,面對強大挑戰,不少已經有著多年經驗、規模中等的環保企業開始求新求變,在科技創新、環境規劃理念上狠下功夫,努力在環保產業有所作為。

      陜西蔚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坦誠地說:“我們公司拼的就是技術,公司80%員工為技術人員,公司也將每年盈利的20%以上用于技術研發和產品研發。”

      2014年5月,陜西省啟動了燃煤鍋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試點工作,與國家現行的標準相比,超潔凈標準對燃煤鍋爐煙氣排放要求更加嚴格,排放標準甚至超過了天然氣鍋爐的排放。作為燃煤煙氣排放大戶,陜西戶縣國維淀粉廠也啟動了燃煤鍋爐超潔凈標準改造項目。

      承擔改造項目建設任務的陜西蔚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綜合性環保產業公司。近兩年,公司抓住全省大力推進關中治污減霾、渭河和漢江水污染治理等重點項目,加大科研投入和產品開發,年產值從2011年的3000多萬元發展到2014年的4億5千多萬元。

      與蔚藍拼技術不同的是,西安澤源濕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這家公司成立2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生態濕地污水處理項目,他們在陜西參與建設的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周至縣花園式濕地污水處理項目,都成了行業標桿。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擁有國家專利6項、專有技術30多項的老牌環保企業,卻突然在2013年前后開始了轉型之路——打造生態綜合體。

      “目前公司60%的財力、精力繼續堅持濕地項目的建設運營,另外40%則進行生態綜合體的建設。”公司董事長秦宏認為,轉型之路不可謂不艱險,但也勢在必行。他認為,目前污水處理項目的發展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生態文明理念提出后,如何使理念變為現實,發展成實體經濟,這應該是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2014年,他們緊貼四川溫江實施“生態立區、生態興區、生態優區”戰略的理念,按照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參與溫江生態文明戰略規劃、水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的起草出臺,為溫江區提出建設生態田園型現代化新區的構想。

      僅這一次參與規劃,公司就創收600多萬元。據悉,今年澤源濕地科技公司又提出建設中國生態夢想園的設想,計劃在四川郫縣進行概念的落地。

      相關報道

    科研資源如何轉化為環保產業優勢?

    企業、金融機構與高校面對面進行項目對接

      中國環境報記者 肖穎 馮永強 西安報道 “陜西是我國名列前茅的科教大省,擁有80多所高校、近千家科研機構、100多萬科技人員。”西安市企業聯合會會長馬宏周介紹說,環保產業發展的根本在于環保技術的不斷創新,在于研發、產業、市場的緊密結合。在這一點上,陜西有較大優勢。

      近年來,隨著環保事業的不斷發展,環保技術的不斷創新,各高校投入到環保科技的精力和經費也在呈逐年遞增趨勢,但如何使技術與產業對接,轉化為生產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3月下旬,為推進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使高校研發的技術能夠實現落地,轉化為生產力,由西安市企業環保聯合會、陜西省高校技術轉移中心、陜西省環保產業集團聯合舉辦了“陜西省生態環保校企合作成果對接暨投融資洽談會”。

      據陜西省高校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安航透漏,組委會從2015年3月就開始從陜西各大高校中征集生態環保科研項目。最終,從征集到的1000多個項目中,嚴格篩選出200多個與環保企業進行對接。這些項目囊括了污水處理和凈化、環境污染控制、大氣污染等多方面的科研成果。

      洽談會上,陜西省內上百家環保企業、各金融機構與高校面對面洽談對接,尋找適合金融支持的重點項目。最終,8家企業分別與多所高校簽下了總價值266億元的項目大單。

      據悉,組委會還將力爭通過更多類似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不斷地為環保產業發展搭建融合、轉化的平臺。目前,組委會正計劃籌備建立生態環保產學研一體化信息平臺和大數據中心,建立生態環保產業孵化基地等多個重大環保項目。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云霄县| 平顶山市| 金沙县| 城步| 牟定县| 武平县| 东港市| 长武县| 晋州市| 安乡县| 吉隆县| 玉龙| 苏尼特右旗| 穆棱市| 石台县| 临清市| 吉隆县| 遵义县| 塔城市| 榆林市| 于田县| 澎湖县| 聂拉木县| 额敏县| 沙洋县| 东山县| 广宗县| 凭祥市| 泰州市| 新和县| 全州县| 林口县| 湄潭县| 章丘市| 黔西县| 滦南县| 辉县市| 独山县| 英吉沙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