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第五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西城:建海綿城市天然優勢 生態宜居發展目標 海綿城市建設必須搞好頂層設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08  瀏覽次數:97
    核心提示:西城:建海綿城市天然優勢 生態宜居發展目標 海綿城市建設必須搞好頂層設計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邀請函(污水千人大會同期會議)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南都訊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第十屆水博會,昨天召開“珠海市海綿城市戰略研討會”(珠海專場)。會上,作為珠海率先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西部中心城區和橫琴新區披露了各自項目的建設進展。南都記者了解到,兩區作為珠海的新城區,加上自然稟賦優越,在海綿城市建設上有天然優勢。專家建議,海綿城市建設要注重頂層設計,不能搞運動式的“一窩蜂”,要循序漸進常態化。

     西城:建設海綿城市天然優勢

      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原則上同意珠海建設西部生態新區,作為省級新區,西部城區的開發建設也由此上升為省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西城來講,海綿城市是其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重要路徑。”珠海市住建局副局長兼西城規劃分局局長田建華說。

      田建華介紹,西城“江海山田”資源稟賦,河網縱橫、沙田成片,是天然大海綿,加之又是新城,在建設海綿城市方面有天然基礎優勢。未來西城將以“生態宜居城市、濱江田園城市”為發展目標。

      在具體的規劃建設目標上,田建華介紹,在水資源利用方面,雨水資源化率要達到60%。而為保障“水安全”,西城排水防澇設施是按照“30年一遇”的標準來建設的,防洪標準更是提至“100年一遇”。據悉,目前珠海主城區的堤防、水閘等防洪標準基本是50年一遇,西區的更是只有20年-30年一遇。排洪渠方面,主城區也基本上是50年一遇,西部的金灣區多為20- 50年一遇,斗門大部分則僅為20年一遇。

      作為西城首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的幸福河濱水公園計劃今年底動工建設,項目位于斗門區,東側為城市干道湖心路,西側是幸福河,全長約1378米。利用溪流串聯起現存的坑塘、濕地和低洼地。同時打造中心人工湖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載力的凈化濕地,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態凈化系統。另外,市政景觀工程、云峰公園、黃楊河濕地公園等景觀工程正在施工。中心湖臨時綠化景觀概念方案及中心河濱水景觀、濕地公園初步設計方案已完成。

     橫琴:體制創新職能部門“十合一”

      在海綿城市建設還沒“火”的時候,橫琴新區就已經率先探路。2013年,橫琴投資600多萬元,在紅旗村寶興路進行低影響開發改造試點項目,在機動車道上鋪設透水瀝青路面。

      昨天會上,多名專家提到地方政府在建設“海綿城市”的工作中要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讓各部門相互主動協調配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橫琴新區先行一步進行“大部制”改革,針對“海綿城市”建設組建了區建設環保局,該局的功能對應于上級的十個部門,包括住建局、市政園林局、水務局、環保局、交通局、公路局、港口局、海洋局、人防辦、農業局等。

      橫琴新區建設環保局的有關人士在昨天會上表示,該區從生態環保、公共資源、建設領域等多達十個職能部門合并構建了巨無霸部門“建設環保局”,將建設海綿城市需要的中間溝通環節降至最低。

      除了已經投入使用的寶興路項目,橫琴還將規劃建設濕地公園、天沐河雨水系統項目等。其中,規劃總面積約392公頃的橫琴濕地公園,預計總投資7億元。而總共投資38.5億元的天沐河雨水系統項目,包括橫琴新區天沐河防洪及景觀工程、橫琴新區中心溝南區防洪及景觀工程、橫琴新區中心溝北區防洪及景觀工程,以及東西水閘和海堤項目。目前水閘和海堤已基本完工,防洪工程部分已完工。最終形成1條河、43條排洪渠組成的雨水調蓄、利用系統。

      專家建議

    海綿城市不是“搞運動”,但也要稍微“慢下來”

      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到2014年住建部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再到今年10月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意見》(下稱《75號文》),政府層面自上而下的推進速度不可謂不快,但這一熱潮是否會成為新一輪的概念炒作呢?大熱之下,有專家“潑潑冷水”。

      哪怕財政不給錢,也必須這樣干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車伍認為,全面鋪開海綿城市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還會不會評定第二批試點城市很難預計;即便有,是減少資金擴大試點面還是其他改變,也很難說;但根據中央文件的精神,“海綿城市建設不是一次運動,而是未來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必然轉折。今后你理解也要做,不理解也要做,城市發展模式必須轉型。”

      《指南》出臺后也引發一些不同意見,被指沒有指導性,一些硬性標準不適應地方的特殊條件。在國家層面大力推進海綿城市的大環境下,地方應該怎么做?確實存在一對矛盾。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存在一個兩難:一方面,按照推進的進度,迫切需要一個標準;另一方面,要對全國發布一個標準又必須非常慎重。”對此,車伍認為,設計人員沒有必要機械地去套用標準,而是要做好源頭與終端、地上和地下、綠色和灰色的“三個結合”,因地制宜地開展設計和項目試驗。

     海綿城市建設必須搞好頂層設計

      “因地制宜”,是與會專家強調頻率最高的一個關鍵詞。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市政總工程師楊玉奎提出,從一開始就要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各地條件千差萬別,要把中央決策轉化為地方政府的決策,靠的不僅是技術,更是理念。

      “從‘國際大都市’到‘低碳生態’,中國城市建設的理念比較泛濫,經過多年的沉淀,政府、社會、公眾認同度較高的是‘生態城市建設’,而海綿城市正是生態城市的一個基礎性保障,兩者的內容可以糅合。”楊玉奎認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在于細節,在任何一個項目中都可以體現海綿城市的思想理念。

     “慢下來”,循序漸進多積累

      有一種觀點認為,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現在提“海綿城市建設”是在“彎道超車”。“超車”后能走多遠呢?對此,南開大學教授黃津輝還是抱有憂慮。

      黃津輝曾在加拿大等國從事低影響開放(LID,lowimpact devel-opm ent,國外與海綿城市比較相近的一個概念)研究近20年,她說,“以前在中國推廣LID有很大阻力,但近幾年又覺得中國走得太快。”

      “海綿城市建設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加拿大研究了十多年,才拿出了一個地方導則。”黃津輝認為,試點城市作為示范是必要的,是一個實驗性的東西,但兩三百個城市“轟轟烈烈地上”就可能會出問題。黃津輝主張“慢”,在技術上、研究上、隊伍上進一步積累,拿出一個地方導則,改變以往的市政設計的峰值管理理念,把海綿城市建設“常態化”,建立長期的評價標準體系,用長期模擬(10年以上)的方式來評價海綿城市規劃的效果,而不能僅僅考慮2年以上。

     

    西城:建海綿城市天然優勢 生態宜居發展目標

    2015年11月07日  南方都市報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洛南县| 错那县| 南郑县| 金门县| 武陟县| 商丘市| 沈阳市| 延庆县| 黑水县| 濮阳市| 渭源县| 横峰县| 综艺| 德州市| 南郑县| 汉源县| 津南区| 张掖市| 肥乡县| 滨海县| 浙江省| 莲花县| 托克托县| 玉林市| 当阳市| 乌审旗| 时尚| 福贡县| 芒康县| 嫩江县| 探索| 新野县| 湟中县| 额济纳旗| 镇赉县| 堆龙德庆县| 长治市| 广东省| 枣强县|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