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認知與全面解析(研究報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02  瀏覽次數:128
    核心提示: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認知與全面解析(研究報告)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認知與全面解析(研究報告) 











    

    導讀: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海綿城市”遵循“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恒豐環球資本研究院】

     


     

    海綿城市建設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修復城市水生態、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標的有效手段,各地應按照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要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依據試行辦法對建設效果進行績效評價與考核。

     

    據悉,根據試行辦法,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負責指導和監督各地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并對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情況進行抽查;省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堅持客觀公正、科學合理、公平透明、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顯示度6個方面,采取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及監測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分城市自查、省級評價、部級抽查3個階段進行。

     

    建設“海綿城市”促進人水和諧

     

    “海綿城市”通過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可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三大功能。“海綿城市”建設可有效地解決我省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生態退化等問題,應科學謀劃并將其付諸實施。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城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保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這表明,建設“海綿城市”已經成為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和生態省,有條件也應該率先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在城市轉型發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示范。

     

    “海綿城市”的提出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數量從1978年的193個增加到2014年的658個,城鎮化率達到54.77%,城市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城市也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加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又以城市水問題表現最為突出。

     

    水安全問題。一方面,受“重地上、輕地下”等習慣思維的影響,城市排水設施建設不足,“逢雨必澇”成為城市頑疾,據統計,全國62%的城市發生過水澇。另一方面,傳統城市到處都是水泥硬地面,城市綠地等“軟地面”在豎向設計上又高于硬地面,雨水下滲量很小,也未考慮“滯”和“蓄”的空間,容易造成積水內澇,更嚴重的是,阻礙地下水補給,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區。如2014年海口市漏斗區面積為726平方公里,比2004年增加了48平方公里,其中2008至2013年海口漏斗區面積持續擴大。

     

    水生態問題。傳統城市建設造成大量湖河水系、濕地等城市藍線受到侵蝕,據調查,我國濕地面積比10年前減少3.4萬平方公里,海南東部沿海超過20%的濕地消失,土壤、氣候等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城市河、湖、海等水岸被大量水泥硬化,甚至這種城市化水岸修筑模式已向鄉村田園蔓延,人為割裂了水與土壤、水與水之間的自然聯系,導致水的自然循環規律被干擾,水生物多樣性減少,水生態系統被破壞。

     

    水污染問題。以海南為例,目前主要江河及湖庫水質保持優良,但是城市內河、部分入海河流水質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改善,據省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全省城市內河水質達標率僅51.4%。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城市污水都是到下游、末端集中處理,長距離的污水管網工程,不僅耗費資金和地下空間資源,而且污水沿途“跑、冒、滴、漏”,以致污水處理廠負荷不足,又造成新的環境污染。

     

    水短缺問題。海南降雨量充沛,人們很難聯想到缺水問題,然而事實上海南也季節性缺水、區域性缺水,如今年6月份的干旱造成多個城市用水告急,原因就是海南降雨在時間、空間上分布不均衡,加上島嶼地理上中間高、四周低,河短坡陡,水來得急、去得也快,而位于城市的自然調蓄空間大量被擠占,人工蓄水設施又不足,導致大量雨水白白流走。

     

    建設“海綿城市”就是要系統地解決城市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問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改善城市水質量和水環境,調節小氣候、恢復生物多樣性,使城市再現“鳥語、蟬鳴、魚躍、蛙叫”等生態景象,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

     

    “海綿城市”的基本認知

     

    “海綿城市”讓城市回歸自然。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海綿城市”遵循“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三大功能。

     

    “海綿城市”的本質是改變傳統城市建設理念。傳統城市習慣于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設模式,結果造成嚴重的城市病和生態危機;“海綿城市”則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響發展模式。在城市排水上,傳統城市建設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建設理念,而“海綿城市”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建設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諧。

     

    “海綿城市”的認識誤區

     

    “海綿城市”是否要花很多錢?

     

    從算大賬的角度出發,“海綿城市”不但具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更具有經濟效益,可謂花錢少、辦事好。一是“海綿城市”注重依靠自然力量滲水、蓄水、排水,大大減少了排水設施的工程建設量。二是傳統的大馬路、大廣場、排水設施維護費用高,“海綿城市”依托生態修復、生態處理,運行維護要求低、成本也低。三是“海綿城市”還能收獲雨水資源利用、污染源防治、暴雨內澇災害緩解等綜合效益,降低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以及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

     

    當然,我們不主張對老舊城區單獨進行海綿化改造,而是提倡利用老舊城綜合改造時,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進去,適當添置一些“海綿體”,這雖然會增加一些建設成本,但卻是城市生態修復所必須還的“舊賬“。

     

    “海綿城市”是否要替換原來的排水系統?

     

    當一個城市遇到降雨時,首先是城市各類“海綿體”吸水、滲水功能發揮作用,其次是蓄水設施吸納、調蓄,再次是隨著“海綿體”的飽和,就需要進入傳統排水系統排除。顯然,“海綿城市”對傳統排水系統不是取代,而是一種“減負”和“補充”,這也要求“海綿城市”建設要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傳統排水系統及超標雨水排放系統,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保障的完整系統。

     

    “海綿城市”的建設思路

     

    轉變思想觀念。建設“海綿城市”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城市建設領域的調結構、轉方式。“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全社會轉變觀念、形成共識,特別是各市縣政府作為城市建設的直接責任人,更需要充分認識到“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并付諸實際行動,各個相關部門和行業也要同步推進。為此需要在不同層面開展大量宣傳、培訓工作,既包括住建、水務、國土等管理部門培訓,也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等專業培訓,還包括投融資政策和運作方式方面的培訓等。我廳將聯合省內主要媒體以及省委黨校開展多方位的宣傳培訓。

     

    抓好微循環建設。可以對城市各類新建和改造項目,先啟動各類具有末端微循環功能的“海綿體”建設,如建筑、小區的雨水收集利用,城市下凹式綠地建設,道路、廣場采用透水鋪裝,污水處理盡量采用就近、生態模式等等,這些項目即使在大海綿系統未形成的情況下,也能單獨實施,且不妨礙未來系統化。

     

    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建筑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起基礎性的作用。從小區下凹式綠地、綠色屋頂、建筑物內蓄水裝置或周邊小型、分散的蓄水設施抓起,積極為雨水利用及回補地下水提供滲透路徑,充分利用各類自然條件,推進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創建綠色小區、綠色社區。

     

    加強規劃引導管控。省級利用“多規合一”契機,融入“海綿城市”的理念,強化對森林、水系、湖泊等大海綿體的保護,強化城市綠線、藍線等劃定。各市縣應將“海綿城市”的要求貫穿于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控制性規劃的全過程,并轉化為具體管控指標,在城市中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比例,最大限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

     

    創新城市投融資模式。“海綿城市”既有普通建筑、小區等社會領域里的工作內容,又有城市公園、廣場等公共領域里的內容。對社會領域內容,應通過法規規章以及適當獎勵等措施,組織社會力量去自行實施,政府加強監管評估來確保落實;對公共領域里的項目內容,除財政直接投入實施外,也可以由政府制定具體的操作辦法,采取ppp模式等引進社會資本參與。

     

    制定標準規范及鼓勵政策。結合國家《海綿城市建設指南》,制定我省“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標準、規程規范,爭取出臺一部地方綜合性法規,以保障“海綿城市”主要指標和管控措施的落實。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和施工應用,力爭培育一批“海綿城市”新型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為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做出貢獻。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安吉县| 靖州| 五莲县| 松溪县| 河北区| 常宁市| 车致| 额尔古纳市| 科技| 阿拉善左旗| 小金县| 弥渡县| 哈密市| 昌吉市| 岗巴县| 临沭县| 阿城市| 和田市| 旬阳县| 岐山县| 当阳市| 化德县| 娱乐| 大余县| 泽库县| 峡江县| 天峻县| 兰西县| 聊城市| 海口市| 隆德县| 陵川县| 彰武县| 睢宁县| 泰兴市| 大洼县| 北京市| 屏东县| 高雄县|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