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  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27  瀏覽次數:97
    核心提示: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  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本期應知版將為讀者介紹我國水資源現狀、水資源特點等水情知識。

      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 

      我國曾先后進行了兩次水資源評價,第一次運用的資料是1956~1979年,第二次水資源評價是運用了1956~2000年資料系列。水利部公布的2013年水資源公報顯示,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其中地表水資源為2.68萬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8081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量重復計算量為7194億立方米。我國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約6萬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占降水總量44.6%。

      我國水資源呈現地區分布不均和時程變化的兩大特點,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簡單概括為“五多五少”,即總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山區多,平原少。這也造成了全國水土資源不平衡現象,如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國的36%,而水資源量卻占全國的80%;黃、淮、海三大流域,水資源量只占全國的8%,而耕地卻占全國的40%,水土資源相差十分懸殊。

      同時,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4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年較為常見。

      水資源短缺嚴重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有限,加上水資源浪費、污染以及氣候變暖、降水減少等原因,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危機。按照國際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照此,目前我國有16個省區重度缺水,6個省區極度缺水;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屬于“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京津冀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為全國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

      水資源短缺可以分為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等4種類型。資源性缺水是指當地水資源總量少,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如京津華北地區、西北地區、遼河流域、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等地區屬于資源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質環境等原因缺乏水利設施建設,不能儲存天然降水,導致水資源供需失衡,需求大于供給,此種類型主要分布在長江、珠江、松花江流域、西南諸河流域以及南方沿海等地區,尤以西南諸省較為嚴重。

      水質性缺水是指由于排放污水等原因造成水資源污染而導致優質水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主要分布在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

      管理性缺水是指由于管理的原因導致水資源不能滿足人類需求的現象。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尚不健全、執法保障體系有待加強是導致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用水浪費現象的根本原因。

      水資源利用開發空間有限

      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不少,但這些水資源并不是都可以利用的,由于受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一些水資源暫時無法開發利用;另外資源利用時要考慮生態環境因素,如果開發利用過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甚至導致生態環境的崩潰。

      我國年用水量整體呈現遞增趨勢,用水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業用水比例逐年下降,而工業和生活以及生態用水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2013年全國總用水量達到6183.4億立方米,占當年水資源總量的22.1%,其中生活用水占12.1%,工業用水占22.8%,農業用水占63.4%,生態環境補水(僅包括人為措施供給的城鎮環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濕地補水)占1.7%。

      按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用水量超過其水資源的20%,就很可能會發生水資源危機。最近幾年的水資源狀況分析,我國已接近水資源危機的邊緣。水利部的資料也顯示,我國用水總量正逐步接近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開發空間十分有限,目前年均缺水量高達500多億立方米。

      隨著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與產業優化升級、用水管理和節水水平的提高,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萬元GDP用水量為109立方米,與1997年相比下降了82.2%以上。

      盡管如此,由于水資源的低效利用、跑冒滴漏等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利用效益遠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如萬美元GDP用水量是以色列的8.9倍、美國的2.7倍、日本的7.1倍,工業用水帶來的效益是歐美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將近1/20。農業用水的效益差距就更加明顯,我國渠灌區用水的利用率大概在0.4~0.5之間,農田灌溉的水量超過作物生長用水量的1/3甚至是一倍以上。

      相關鏈接

      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中提出,要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

      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指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指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計)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1996年,聯合國開發支持和管理服務部對153個國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資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人均國民經濟總產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將世界各國分為4類,即水資源豐富國(包括吉布提等100多個國家)、水資源脆弱國(包括美國等17個國家)、水資源緊缺國(包括摩洛哥等17個國家)、水資源貧乏國(包括阿爾及利亞等19個國家)。按此評價標準,我國被列為水資源脆弱國家行列。

     

      小貼士 主要國家水資源地位

      資料顯示,世界水資源總量最多的國家為巴西,約為6.95萬億立方米,其次為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我國水資源總量位居全球第6位,但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原因是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300~2500立方米左右,這一數字僅為世界平均的1/4、美國的1/5、俄羅斯的1/7、加拿大的1/50,排世界第110位。


     

    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

    時間:2015-04-24    來源:中國環境報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宝坻区| 闽清县| 固始县| 咸宁市| 琼中| 南皮县| 东平县| 遵义市| 丰台区| 雷州市| 申扎县| 福贡县| 高清| 德令哈市| 海盐县| 藁城市| 兴海县| 千阳县| 浠水县| 公主岭市| 房产| 三穗县| 宜昌市| 页游| 博爱县| 永康市| 黔东| 庐江县| 祥云县| 伊金霍洛旗| 兴和县| 拉孜县| 林口县| 石棉县| 崇信县| 两当县| 靖宇县| 宿州市| 宁波市|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