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山東濟南開展河道截污整治 改善水生態環境 通過引水補源、中水回用、濕地涵養等舉措,打造生態水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16  瀏覽次數:133
    核心提示:山東濟南開展河道截污整治 改善水生態環境 通過引水補源、中水回用、濕地涵養等舉措,打造生態水系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在山東省濟南市主城區歷山路西側,有一條遠近皆知的臭水溝——仁智街邊溝。這條全長不到一公里的小河溝,一度因兩岸大量生活污水直排而蚊蠅滋生、臭氣熏天,水質嚴重惡化。而今,仁智街邊溝往昔的“傷痛”一去不復返了。

    記者日前隨泉城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在仁智街邊溝現場看到,通過對溝邊及周邊多條道路實施雨污分流,兩岸12個污水直排口已經全部封堵,實現了河道內看不到污水的目標。在河溝內,清潔工正在打撈散落的垃圾。河道一側豎立的公示牌上,注明了這條河道的“河段長”、主要職責及聯系電話,方便市民監督。

    仁智街邊溝的變化是濟南市全力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濟南市大力開展河道截污整治,加快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站)建設運營,調引大明湖水貫通全城水系,啟動多處人工湖濕地建設涵養水源,多層次、全方位改善水生態環境。

    如今,洪山溪、圩子壕等一條條排污溝變身景觀河,玉清湖、濟西濕地、鵲山湖等濕地湖泊鳥飛魚躍,像一條條玉帶和珍珠,串起了有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譽的魅力泉城。

    截污治污,封堵污染源頭

    121個污水直排口完成整治,近百名“河長”擔起管理職責

    “截至2013年年底,濟南市城市(含縣城)建成區范圍內121個污水直排口已全部完成整治,為城區河道水質保障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泉城環保世紀行啟動儀式上,濟南市環保局局長高立文自豪地介紹河道截污情況。

    為有效解決城市(含縣城)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問題,濟南市將實現城區河道污水不直排列入2013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17項重點工作之一,制定了《濟南市河道整治管理實施方案》,明確了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景觀改造提升等7項重點任務。

    濟南市環保部門多次會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公用局就解決城市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問題進行現場督查,對達不到進度要求的下達督辦整改通知,有力地促進了截污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濟南市加快中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廠與廠之間的連通工程建設,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為有效鞏固河道截污整治工作成效,濟南市全面推行河道截污整治管理“河長”責任制,建立了以縣(市、區)和街道辦事處(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河長”的目標責任體系,實施了總“河長”與“河段長”制,全市城區65條河道170個河段共設立總河長11名、副總河長16名、河段長62名。

    截至去年年底,經過全市各部門各單位18個月的艱苦奮戰,65條河道(段)截污整治工程全部完成,市區新鋪設污水管線170公里。

    多管齊下,改善小清河水質

    截留源頭污水,增建中小型處理設施,削減入河污水總量

    小清河是濟南市的母親河,在濟南市區北部蜿蜒流淌,橫貫東西。近年來,小清河水質情況受到市民廣泛關注,盡管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綜合治理,但河道水質仍時有超標。

    “目前,濟南市水環境質量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就是小清河水質反彈。”高立文說,進入今年3月后,受降水偏少等因素影響,小清河清水補給量大幅度下降,自凈能力減弱。

    記者從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了解到,目前,濟南市共有集中式污水處理廠5座和分散式污水處理站10座,總污水處理能力每日84萬噸左右。2013年光大水質凈化三廠二期工程和金牛公園中水站等廠站建成投運后,當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6萬噸/日。

    “但水質凈化一廠收水范圍內收集能力和處理能力不匹配,導致每日約有5萬噸污水處理缺口。這就形成了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分布不平衡的現狀,一廠能力不足,三廠卻‘吃不飽’。”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總工程師姜春華向記者介紹。

    針對這一問題,濟南市政部門從去年開始就組織對大明湖分區內的污水進行集中截污整治,鋪設170公里污水管道,并截住污水直排口若干處,實現每日截留污水6萬多噸。另外,濟南市將水質凈化一廠、三廠的管網延伸匯合,實現每日調水1.5萬噸,減少了小清河的部分污水排放。

    “今年我們準備在小清河北路沿線再鋪設一條管道,連接一廠和三廠,提高原來管道的過水能力,同時進一步對三廠進行技術能力改造,希望通過這些手段,能再調引至少1萬噸污水到三廠,為一廠減輕負擔。”姜春華告訴記者。

    水系貫通,優化河流生態

    通過引水補源、中水回用、濕地涵養等舉措,打造生態水系

    濟南是一座典型的缺水型城市,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這些河道能在旱季呈現一泓清水,不知源頭活水來自何處?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改善城區水生態環境,濟南市大力實施水生態文明建設,重點打造南部生態保護區、中部泉水景觀區、北部濕地風貌區,通過引水補源、中水回用、濕地涵養等措施,實現城區水系貫通和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南部生態保護區重點實施水源連通、水源涵養等工程。其中,建設完成田山灌區與濟平干渠連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實現長江水、黃河水的互連互通、聯合調度。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已開工建設,大佛峪等一批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設完成。

    中部泉水景觀區重點實施截污治污、景觀打造等工作。城區臘山河、興濟河、大明湖、大辛河四大分區內65條河道完成截污整治,水質凈化三廠配套管網擴建工程基本完成,基本實現了河道內看不見污水、聞不到異味的目標。新建3座提升泵站和18公里輸水管線,引用大明湖棄水和錦繡川水庫水,實現了向歷陽河、玉繡河、興濟河等河道引水補源目標,每日調水量可達16萬立方米,改善了河道及沿河區域的生態環境。

    北部濕地風貌區重點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和建設。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看到,濟西濕地公園一期工程景觀綠化、水系建設、園路鋪設內容已基本完成,初步具備生態觀光功能。華山湖濕地拆遷工作正在進行中,湖區規劃總面積11.3平方公里,其中綠地面積8.05平方公里,水體面積2.96平方公里,面積相當于5個大明湖。

    通過打造生態水系,濟南市已初步形成“河湖連通惠民生,五水統籌潤泉城”的水資源配置格局,有效提高了各行業用水效率,點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控制,河湖濕地水生態系統質量狀況得到改善,趵突泉實現10年持續噴涌,城區主要河道揮別臭氣熏天的“夢魘”,為市民呈現出一幅幅生態畫卷。

     

    山東濟南開展河道截污整治 改善水生態環境
    時間:2014-05-16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周雁凌 董若義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岚皋县| 青冈县| 无为县| 桦南县| 九台市| 勐海县| 长兴县| 隆林| 外汇| 海伦市| 固镇县| 田东县| 江油市| 广安市| 雅安市| 新郑市| 兴和县| 大丰市| 高淳县| 土默特左旗| 绵竹市| 年辖:市辖区| 赤城县| 措美县| 新乡市| 北安市| 崇信县| 汝南县| 洛浦县| 青州市| 宁南县| 彰武县| 三穗县| 女性| 巩义市| 清远市| 当雄县| 油尖旺区| 布拖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