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王洪臣:污泥處理行業有兩大“絆腳石” 核心政策缺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11  瀏覽次數:93
    核心提示: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目標: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目標: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據統計,當前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安全處理率不足10%。究竟是什么阻礙了污泥產業前行的腳步?

    國家對污泥問題的認識不斷提高,產業所需投資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也并不大,但污泥問題卻遲遲未能有效緩解。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教授認為,深究其因,主要是污泥核心政策的缺失以及技術路線的爭論。

    核心政策缺失

    明確部門責任,加強績效考核

    當前我國污泥政策多集中在技術政策或技術指南等細節性政策上,而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政策至今仍是空白。什么是關鍵政策?王洪臣認為,首先應明確部門責任。由于污泥是個社會問題,涉及環保、建設、農業、國土以及發改等多個部門,一個部門無法單獨解決問題,應有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其次,應建立考核機制,或與已有考核機制掛鉤,明確獎懲。責任不明確就會扯皮,意見不一致時就會放一放;沒有考核就沒有壓力,從而也就沒有動力。明確責任,獎罰分明,就是關鍵政策,沒有這樣的政策,就難以推進。

    眾所周知,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發展迅速,建成投入運行的三千多座污水處理廠為水污染控制發揮了根本性作用。取得這樣的成果,固然有水污染壓力的原因,但部門職責明確以及關鍵政策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技術路線爭論

    陷入到了簡單的技術路線之爭,沒有考慮綜合解決方案

    當前我國污泥有效處置率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源于接連不斷的技術路線之爭。”王洪臣指出。

    污泥處理技術路線有厭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燒、熱干化、石灰穩定等。目前在污泥處置方向、技術路線方面,大家的分歧比較大,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尤其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往往還是“陷入對單一技術路線的爭論。”王洪臣如是說,“單純的認為是土地利用好還是焚燒好,有我沒你的感覺。”

    王洪臣認為,污泥綜合解決方案應該是融合現有的有效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面向問題、從源頭到末端綜合解決城鎮污泥問題。

    在技術路線選擇上,應綜合考慮污泥泥質特征、當地的土地資源、環境背景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確定本地區的污泥處置方式或組合。

    將于9月13-14日在上海召開的“2013(第五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王洪臣將帶來題為“污泥最終去哪里”的精彩演講,就污泥最終去哪里是污泥處理處置的根本性問題;各主要去處的利弊分析;何時何種情況下最應該去哪里等內容進行解讀,敬請關注!

     

    王洪臣:污泥處理行業有兩大“絆腳石”
    時間:2013-09-1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永麗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县| 报价| 武胜县| 凌源市| 施秉县| 金平| 阿拉善左旗| 德兴市| 防城港市| 尼木县| 马关县| 岳普湖县| 积石山| 庄河市| 明星| 固原市| 永仁县| 竹山县| 尚志市| 临潭县| 内江市| 潍坊市| 宝山区| 宜川县| 恩施市| 页游| 平利县| 长泰县| 鄯善县| 芜湖市| 洛隆县| 沿河| 利辛县| 都匀市| 凤山市| 乌海市| 昌乐县| 高密市| 临邑县| 六枝特区|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