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天津市委員會 2023-12-16 12:27 發表于天津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弘揚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社市委對有突出貢獻的社員進行表彰。決定授予丁建民、于泳浩、叢洪良、孫永利、劉建紅、李會興、楊永利、楊敬鈺、宮曉利、解鳴曉10名社員2022年度“天津九三年度人物”榮譽稱號。社市委微信公眾號將對以上10位年度人物事跡進行報道,激勵全市廣大社員以更加高昂的熱情,更加扎實的工作,奮力開創天津九三學社各項工作新局面,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記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城市環境研究院院長孫永利
孫永利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正高級工程師。2002年進入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工作,現任城市環境研究院院長、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委會委員,九三學社天津市委委員,九三學社天津市委科技專委會主任,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131創新型人才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孫永利博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城市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技術與政策研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在此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承擔了《污水預處理設備研制與全流程設備集成研究》《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技術集成與設備成套化應用》《華北缺水地區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與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等多項國家級課題,主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實施技術指南》《城鎮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產生量測定方法構建及實踐》等專著,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他的研究成果不僅為城市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也為城鎮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以自己寶貴的經驗帶領團隊,是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城市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天津“131”創新型人才——城市水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也是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城市污水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他勤勉踏實的工作態度深深感染著團隊里的其他成員,也讓本來有些枯燥的工作平添了一份使命感。
難能可貴的是,孫永利博士的工作,總是以實際出發,立足崗位,立足人民的需求,將自身工作與行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力求以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百姓生活中最實際的困難,造福民眾。2023年夏季,天津市降雨多發,河道兩側的河堤路面坑洼破損,雨后容易積水,既影響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那么,這些河堤路由誰養管,能否及時修繕,作為水利設施的各類河堤路如何兼顧防汛安全和通行便利便成了百姓集中反映的問題。對此,孫永利博士認為,水務部門可以與地方政府協商,通過“堤路共建”等模式,即由屬地政府提出需求和資金,水務部門提供專業技術和養管巡護等,讓河堤路充分發揮作用:“其實這種情況呢,在國內的很多城市也都存在,相關的費用實際上是一個核心的癥結。建議地方政府來申請,原則上誰使用誰適當的付費,然后重新梳理這個道路的功能跟標準,明確到底由哪個部門來進行道路的日常運維,包括以后的運營養護等等,我個人認為這條道路的產權還是在水務部門,還是繼續由水務部門來運營維護。但是要把相關的費用納入到整個政府部門的管理體系里面,或者由政府增補這一部分的費用,讓這條道路變成社會性的道路”——質樸的話語里透露出對國計民生深深的思考。

孫永利博士不僅自己在給排水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同時也帶領年輕人深耕于此。他去大學里講過課,也見過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作為前輩,他說,在大學里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很難實現,希望年輕人能夠多多實踐,到實地看看,在工作中學習進步。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孫永利博士不辭勞苦,常常為一些看似細節、實則關系重大的問題反復調研,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和成果。他先后承擔或參與國家級課題30余項,主參編專著7部,發表論文100余篇,授權專利50余項,獲國際水協(IWA)項目創新最優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省部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被聘任為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水系統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城市韌性專委會委員,全國市長研修學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干部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科協科技人才評審專家,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排水/水循環利用領域專家等諸多社會職務。孫永利博士2004年加入九三學社,積極參與許多活動,為九三學社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自2018年以來共撰寫了40余項提案建議和調研報告,內容不僅限于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等專業領域,還聚焦于中學生體育考試、疫情防控、數字化軟硬件開發等民生領域,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當聊起撰寫提案的話題時,孫永利說,好的提案從來不是坐在書桌前冥思苦想閉門造車寫出的,脫離實際的想法很難落地。他寫提案常常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便開始思索解決的辦法,然后一氣呵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九三人不但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更要有一個勤于思考的大腦,在工作生活中不斷發現問題,在提案撰寫中不斷打磨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孫永利博士積極參與抗疫工作。他不但帶領支社積極捐款捐物,還發揮專業特長,先后向九三學社天津市委報送了《關于在疫情期間保障城鎮排水和污水處理從業者安全的建議》和《關于科學保障接納定點醫院廢水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疫情防范能力的建議》兩項提案,均被中共天津市委統戰部采納,被評為2020年九三學社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孫永利博士的言行切實踐行了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態環境治理目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孫永利博士以立足本崗、胸懷天下的職業素養與敬業精神履行了九三人的歷史責任感與擔當,是我們每一個九三人學習的榜樣。(作者劉稀月:九三學社天津市委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思想建設研究中心成員,九三學社河西區委直屬綜合三支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