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高級別國際能源盛會上,水發掌門人王振欽發言時講了什么?
來源: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馮冬寧 鄭建立 張順智
通訊員 王宗陽
“一帶一路”如同一把量尺,不斷標注著國際合作的新高度,尤其是碳中和“時間表”明確致使能源領域國際合作地位愈加凸顯的當前。
10月18日,備受關注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在青島如約而至。

據悉,為時兩天、由由國家能源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這一高級別、重量級的國際能源盛會以極具前瞻意義的“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為主題,旨在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務實推進“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
而無論是推動各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構建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網絡,還是共同應對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挑戰中探尋共贏之道,技術創新合作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特別是那場深刻的能源轉型變革已勢不可擋的當前。
這樣的問題同樣引發了水發集團及其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欽的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9年11月的山東省屬國企——水發集團是一家業務范圍涵蓋水利開發、現代農業、環境保護及清潔能源領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擁有1600億元資產、3萬名員工、3家主板上市公司,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434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第73位。2015年,該集團進入清潔能源領域,目前已經構建起了山東省內最大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結合水發集團的發展路徑,在18日下午舉行的高級別全體會議上,受邀參加這一國際能源盛會的王振欽作專題發言,主題:技術創新合作加速能源轉型發展。

在這次歷時5分鐘的發言中,王振欽詳細闡述了在能源加速轉型發展中,技術創新及合作的重要性及其水發集團在這一方面的努力等。
他表示,技術創新是綠色能源平價化源頭。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迭代創新,加上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它使得新能源能夠快速進入平價時代。
隨后,他以水發集團發展為例,用“三個得益于”闡述了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王振欽說,在這一輪能源領域的技術革命浪潮中,水發集團則憑借對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精神的領悟和對新能源事業的追求,經過數年持續跨越式發展,基本形成能源生產、儲能節能、交易服務和裝備制造為一體的綠色能源產業體系,能源板塊的資產總額超過670億元,成為迅速崛起的綠色能源開發企業,“水發集團能夠進入發電行業,得益于技術創新;水發集團的新能源能夠快速發展,也得益于技術創新;水發在新能源平價時代還能夠大展宏圖,更是得益于技術創新。”

同時,王振欽還表示,技術創新也是新能源產業發展和跨國轉化的基礎,“技術創新必須立足于產業、服務于發展才能產生強大生命力。”
數據顯示:目前,水發集團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1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5個,院士工作站5個,授權專利1577項,能源板塊2020年獲得國家級獎項16項、省級獎項18項。
“這些技術成果成為水發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王振欽表示,依托新技術,水發集團高質高效建設西藏最大的光伏儲能示范項目、吉林通榆500MW“外電入魯”風電基地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綠色建筑節能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燃氣發電應用領域設備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新產品服務于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后,他強調,技術創新更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如今,成立不到12年的水發集團站在中國企業500強的新起點,并提出了清潔能源板塊發展的新目標,即著力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對此,王振欽表示,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開展合作與交流,特別是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合作研發、技術轉化、人才培養、產業培育。
而這次“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正在為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創造了良好契機。

他表示,未來,水發集團將積極響應會議號召,大力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交流,以技術創新驅動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貢獻水發力量。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