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城鎮污水資源化文件出臺!千億市場需求有望再提速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將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弱項,提升處理能力,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同時,加強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
這是我國多個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中的一項舉措。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未來有關部門還將出臺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等領域政策,使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快落地實施。
著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明確,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黃河流域中下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力爭達到30%;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要著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弱項。
一是補齊城鎮污水管網短板,提升收集效能。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二是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弱項,提升處理能力。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三是加強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四是破解污泥處置難點,實現無害化推進資源化。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
《規劃》強調,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中央預算內投資給予適當支持,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完善費價稅機制,合理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節水即治污”理念,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監督管理,加強管材質量監管,嚴把工程質量關。
污水資源化利用
為綠色產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污水資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從污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對優化供水結構、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年用水總量約6000億立方米,城鎮污水排放量750億立方米左右,污水資源化利用量112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22%。污水資源化利用潛力巨大,如北京中心城區工業用水實現100%由再生水替代,亦莊經濟開發區50%工業用水為再生水。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就污水資源化利用多次調研以及召開現場會。“要提高認識,站在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的高度,把污水資源化利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
上述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綠色產業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污水資源化利用促使污水處理廠定位從“治污”向“治污供水雙功能”轉變,污水處理行業從“靜脈”產業升級為“動脈”產業,拓寬膜材料等技術材料裝備的市場空間,培育壯大綠色產業。
據悉,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國家高新區工業廢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等實施方案,形成污水資源化利用“1+N”政策體系。
膜工藝相關市場規模或達千億元
我國有多少污水可以資源化?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預計,根據2019年測算的數據顯示,我國有城鎮污水750億噸、農村污水250億噸,可以進行資源化的污水為總量為1000億噸。
“污水資源化對我國意義重大,既能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又能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等于一把鑰匙打開了兩把鎖。”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表示,對缺水地區來說,污水就是第二水源。
目前,包括碧水源、首創股份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都在進行污水資源化利用研究。有業內人士表示,資源化對技術和工藝等要求更高,挑戰更大。污水的提標及資源化預期,使各種深度處理工藝及膜處理工藝得到了廣泛關注。
天風證券郭麗麗團隊認為,假設到2025年,各省再生水利用率將較當前明顯提高,2025年全國再生水利用率從目前的15.98%提升至35%,預計2021-2025年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膜工藝總投資額為1055億-2110億元,其中膜材料銷售及換膜市場約333億元。
編輯:林堅
作者:李苑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