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期間,數字化技術的價值得到充分展現;ヂ摼W平臺通過數字化打通中間環節,提高了醫療物資的分配效率;健康碼全國通行,解決了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10億級人口的流動難題;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疫情加速了數字化的進程,也加快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數字技術就是面向未來的技術,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當前,我們已經進入數字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期。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我們需要以未來的技術與理念來思考我們國家的產業升級模式與經濟增長模式。
數字化形態將成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交互的主要形態,這是我們思考未來產業形態的起點。今天,智能手機的消費互聯網成就了“手機上的中國”。數字技術作為“通用目的技術”,對傳統物理基礎設施改造具有顯著的滲透作用;數字技術為傳統基礎設施賦能,形成未來發展的融合基礎設施。不僅如此,3D打印、智能機器人、AR眼鏡、自動駕駛等即將廣泛應用的硬核科技,也會讓數字基礎設施延伸到整個物理世界,延伸到城市、工廠和農村,推動形成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雙螺旋。
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不是兩個平行的進程,而是會彼此疊加、相互促進,其中的關鍵是形成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以數據作為驅動,利用數據進行信息交換與傳遞、利用數據洞察生產與商業的運行規律、利用數據驅動全價值鏈和全要素的網絡化協同,產生新價值、新模式、新業態與新產業。比如,實時把消費者需求傳遞給生產側,消費者的反饋成為研發工程師開發下一代產品的重要輸入;又如,利用數據、算力、算法與模型,對物理世界發生的行為進行描述、分析、診斷、決策,以最低的試錯風險與成本,指導物理世界的生產運營活動;再如,生產企業可以改變售賣產品的單一模式,延伸為管理服務商,為用戶帶來卓越的服務體驗等。
未來,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大交叉、大融合與大協同,技術、科學、產業、區域經濟、社會間的高度交叉與融合,將涌現出更多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現象與新的價值創造方式。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雙螺旋將呈現出很多新特點:普惠化,工業數字技術的成本將大幅下降,中小制造企業將真正享受到與大企業一樣的數字紅利;智能化,“數據+算力+算法”形成的智能決策將滲透到企業運行的方方面面,對企業管理進行系統性優化;分布化,每一個帶有明顯產業集群效應的區域,都會自成生態;去邊界化,萬物互聯、萬物上云將推動連接的泛在化,極大拓展新價值網絡的邊界與規模。
互聯網自誕生以來的發展歷程說明,連接本身就會創造價值。隨著整個社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連接的廣度與深度都將大大延展,并將打開巨大的價值創造空間。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將為中國經濟插上轉型升級的翅膀,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作者系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