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IPO|污泥處理企業國泰環保沖刺科創板,客戶集中度較高恐“埋雷”
1月6日,資本邦獲悉,杭州國泰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環保)的科創板IPO申請已于近日獲上交所受理,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保薦機構。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站
國泰環保是專業從事污泥處理、成套設備銷售與水環境生態修復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多源污泥深度脫水與多元化處置利用系列技術的持續研發與工程實踐,實現了研發成果的產業化。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國泰環保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2.08億元、3.64億元、2.40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915.91萬元、4,432.95萬元、1.06億元、9,355.58萬元。
圖片來源:國泰環保招股書
國泰環保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一)款的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據招股書,國泰環保本次發行股份數量不低于公司發行后股份總數的25%,且不超過2,000萬股。公司本次擬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3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投資成套設備制造基地項目、研發中心項目。
圖片來源:國泰環保招股書
陳柏校直接持有國泰環保47.50%的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圖片來源:國泰環保招股書
本次科創板IPO,國泰環保坦言存在下列風險:
(一)業務模式的風險
報告期內,國泰環保實現污泥處理服務收入分別為1.72億元、1.92億元、2.98億元和1.62億元,收入增長主要系公司現有運營項目服務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量上升或項目服務范圍擴大使其接收處理其他污水處理廠污泥量增加所致。目前,公司新增污泥處理項目的開展尚處于洽談階段。影響公司現有污泥處理業務持續性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業主的污泥處理需求量和脫水干泥后續處置利用途徑等,具體如下:
1、公司污泥處理項目規模效益發揮的風險
污泥運營項目的滿負荷運行有利于發揮項目最佳經濟效益。為保障污泥處理項目的安全穩定運行,項目主要設施均設置備用系統與備機,并配置全過程的廢氣收集處理等環保設施與職業衛生設施;同時為確保核心技術保密需要,不論污泥處理項目規模大小,國泰環保對項目運營中部分關鍵職務進行必要的崗位隔離,人員配置較為齊備。但運營項目的污泥處理規模本質由項目服務業主單位的污泥處理需求決定,如項目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的污泥量與合理的價格,公司將面臨效益下降甚至出現虧損等情形。
2、脫水干泥后續處置利用途徑的風險
經國泰環保深度脫水減量化與穩定化處理后的脫水干泥仍是固體廢物,需進行后續處置利用才能實現污泥的無害化或資源化。若脫水干泥后續處置利用路徑不暢,脫水干泥將無法得到及時消納,會對公司污泥處理規模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公司業務開拓所在地區及周邊需具備相應規模的脫水干泥后續處置單位或公司能夠獲批在當地自行投資建設污泥焚燒項目。如無法保障后續處置路徑暢通,公司將面臨業務開展緩慢或無法進行的風險。
(二)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報告期內,國泰環保前五大客戶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06%、89.14%、94.09%和95.34%。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主要原因系:一方面,公司目前規模相對較小,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集中優勢資源爭取建設更多大型或高標桿項目;另一方面,公司客戶主要為大型污水處理廠,其通常由地方政府依法授權以水務集團等為代表的地方國有公共事業單位為主體進行投融資和經營,導致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由于公司的客戶集中度較高,若客戶的污泥處理需求下降或更換污泥處理服務提供商,將會對國泰環保的持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三)技術升級迭代的風險
國泰環保所處的污泥處理行業是當前環保行業的熱點,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對污泥處理處置的要求不斷提高,國內外很多環保企業、科研院所都在持續加大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的研發力度。
公司密切關注行業技術發展,重視研發,但是若公司不能準確、及時地升級迭代更為有效的技術以適應市場變化趨勢,則公司的技術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力降低的風險,從而會對未來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