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11月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開發的畜禽養殖廢棄物高溫好氧梯級發酵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該技術于山東省平度市南村鎮養雞場完成了產業化中試,實現了年養殖12萬只育雛雞養殖雞糞轉化為有機肥的高效運行,為該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推廣提供了產業化驗證樣板工程。
傳統的畜禽養殖糞便好氧堆肥工藝的效率低,發酵溫度低,病原菌滅活不徹底,開放式操作導致環境衛生條件差,有機質腐熟不徹底,處理過程能耗高,產品的附加值低,造成企業處理養殖廢棄物的積極性不高,畜禽糞便不僅污染地下水也造成養殖場環境臟亂差,養殖糞便的有效處理是制約我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工業生物燃氣研究中心開發出了密閉式高溫好氧梯級發酵技術,通過控制物料下落速度及物料堆積密度,大幅提升了發酵過程水分的蒸發速度和腐熟速度,發酵過程溫度在65-70℃范圍內,同時創新的梯級設計大幅降低了攪拌的能耗,有效提升了發酵效率,將傳統好氧堆肥發酵周期從30天縮短至7-10天。基于平度南村鎮的中試放大項目,于去年12月至今年10月,完成了封閉式好氧堆肥反應器的試機調試,生產每噸有機肥的能耗降低至120kWh/噸,比傳統的封閉式好氧堆肥設備能耗降低30%。
同時,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工業生物燃氣研究中心開發出了具有耐鹽性、吸水性和微生物親和性的納微孔多功能材料,可有效提高發酵效率并同時可以減少發酵過程氮的損失,施肥后還可以實現有機肥產品中的營養元素緩釋,大幅提高了有機肥產品的使用效果,并結合可促進植物快速生根、促進對土壤中氮磷鉀利用的巨大芽孢桿菌等微生物菌劑,可生產功能性緩釋有機肥,大幅提高了有機肥的產品價值。
據介紹,為簡化操作過程及降低勞動力成本,除主體發酵罐外,將整個工藝流程中涉及的脫水、混料、粉碎、篩分及造粒過程的設備進行成套化設計及集成,從而為技術的快速推廣提供了支撐。
本項目的高效運行,為養殖糞污的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不僅解決了養殖企業的糞污問題,而且可以為企業創收,對解決我國畜禽養殖糞便資源化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馮權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