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環境產業是一個傳奇 環境產業所延伸出來的兩山經濟和兩山產業,必將是生態文明的經濟和產業支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3-19  瀏覽次數:97
    核心提示:環境產業是一個傳奇 環境產業所延伸出來的兩山經濟和兩山產業,必將是生態文明的經濟和產業支柱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環境產業是一個傳奇

    時間:2019-03-1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傅濤

     

    “從四十年前的環保產業興起,到十年前的節能環保產業成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再到五年前的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未來中國支柱產業的美好愿景,再到新時代環境產業向兩山產業的升級,環境產業就像一個偉大的傳奇。環境產業因為屬性利他而偉大,始終高調存在著,卻從未真實。”本文為E20首席合伙人、《兩山經濟》作者傅濤博士為新作《環境產業導論》一書所撰寫的自序,該書初版將于“2019(第十七屆)水業戰略論壇”上與大家見面,敬請關注。

    產業緣起

    從四十年前的環保產業興起,到十年前的節能環保產業成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再到五年前的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未來中國支柱產業的美好愿景,再到新時代環境產業向兩山產業的升級,環境產業就像一個偉大的傳奇。環境產業因為屬性利他而偉大,始終高調存在著,卻從未真實。

    環境保護是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伴生品,環境產業則是環境保護事業外化為產業而形成。因此,環境產業有兩大緣起,一是因為城市化快速發展,而產生城市環境治理的末端需求,這些需求通過不同的形式,逐漸由事業型供給轉化為企業來提供,形成了不同的環境產業形態;二是因為工業化的迅猛發展,產生巨大的生態環境沖擊,在社會壓力之下,“誰污染誰治理”,當這種企業治理開始委托專業機構,從外部來完成時,就是環境產業的第二來源。當下隨著工業的園區化,這兩類產業需求在并軌。

    大部分城市和工業治理需求伴隨著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的需求,因此廣義的環境產業,往往包括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這種本性致使環境產業注定與城市主體和工業主體責任共生在一起,難舍難分。因此,環境產業沒有一個準確的產業邊界與清晰的產業統計,你會見到環境產業從幾千億到幾萬億的不同論斷,他們同樣的權威,也同樣的不權威。

    偽產業?

    無論是城市還是工業,他們環境治理都來得很不情愿。因為環境治理是城市和工業的成本中心,因為在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不是一個“經濟人”的自覺消費,而是在法律法規和社會輿論壓迫之下的被動行為。這種花錢主體與受益主體的不一致,經濟學上稱為“外部性”。

    這樣的緣由讓環境產業注定是一個奇葩產業。立意偉大,卻未見長大。

    環境產業過去一直來說是個偽產業。

    說他是偽產業,是因為需求的“偽”,環境需求來源依靠政策驅動,而需求的兌現程度則取決于監管執法的力度。傳統模式下,由于經濟與環境的矛盾沒有得到對立統一,環境管理政策是運動性的,一般情況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旦有要求,都有明確的、短得不能再短的治理期限;而環境監管則有很大的隨機成分,大量存在選擇性執法和突擊性執法。

    在這種情況下的環境產業,在若隱若現、似是而非的需求中前行。在中國,環境產業就像一個流傳了三十年的偉大傳說,是公認有極大前景的產業,從來沒有真正壯大。是愛就愛的轟轟烈烈,恨就恨得徹徹底底的產業。

    爭論

    既然環境保護是一個偉大的事業,環境產業的需求,又并非傳統“經濟人”的理性需求,因此環境產業從產生的那天就伴隨著爭論:環境服務為什么不能持續事業化供給,是不是一定要實現產業化供給?環境公共服務要不要引入市場機制,進行市場化改革?環境產業要不要接通資本市場,通過資本放大?

    這些爭論曾經造成產業化、市場化、資本化改革政策的遲疑和反復。

    現在回頭看走過的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體制改革的車輪滾滾而過,如此的迅速而猛烈,我們來不及仔細思考,中國的環境產業已經走上了產業化、市場化、資本化的大路。將改革進行到底是解決所有問題與困難的根本方法。

    幾十年來,圍繞城市和工業的環境末端治理的體系已經建立:首先學科體系日趨完善,幾乎全部有影響的高校都有了環境學科,環境已經是高等教育體系的一級學科;二是專業性逐漸強化,環境產業幾萬家產業主體,雖然魚龍混雜,但也門類基本齊全、發展如火如荼;三是環境上市企業近百家,已經形成獨立的資本板塊。

    工業化的主思路是基于科學技術的產業分工與價值拆分,環境產業在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中,都形成了產業拆分后的客觀存在。

    定位

    雖然環境產業的經濟比重越來越大,在國民經濟中越來越重要,但是環境產業始終是環境公共服務體制的附屬產業,是工業體系的附屬品。這一點與許多自成體系的傳統工業體系大不同,工業體制直接為終端用戶創造價值,而環境產業的價值實現要通過所附著的母體才能傳達到最終用戶。

    不同的市政公共服務行政體制就要有不同的環境產業業態,因此,你就需要理解,每個發達國家的環境公共服務產業的模式都會不同;同樣,不同的工業行業就有不同的環境服務產業結構。

    事實上,由于中國地方政府行政體制的不斷變革,由于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環境產業的依附母體一直沒有穩定下來,依附在其上的環境產業,也因此從未定型,一直在蹣跚的改革中探索前行。

    因為這種依附性質,環境產業體系的社會價值難以獨立評估。環境服務是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成本中心,是工業體系的成本中心。因此,環境服務也就不是城市發展和工業體系的獨立價值中心。

    對社會價值而言,沒有環境產業的優劣,只有環境產業與行政體制集合后的優劣;沒有獨立的環境產業未來,只有環境產業與工業產業融合后的未來。

    變革

    中國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加速走完了西方工業文明二百多年的路,是超級濃縮。城市化和工業化之猛烈可想而知,身在其中可以清晰感受到變革的劇烈。

    中國的環境管理體制,每十年一次大飛躍,每五年一次大調整,幾乎每年都在進行微調;中國的工業化規模四十年增長了幾十倍,正在進入世界經濟的領跑軌道。

    既然環境產業是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附屬品,環境行政體制和工業化的不斷變革,就讓環境產業更加具有不確定性,始終改革中的政府職能、不均衡的政企關系、不穩定的服務界面,環境產業的特征自始至終都是動態的,自始至終都是變革中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團隊雖然研究和參與環境產業發展與變革有近二十年了,卻遲遲不能完成十年前就立項的《環境產業導論》的撰寫,因為環境產業所依附的需求根基一直沒有穩定下來,一直不能給環境產業一個靜態的、常規的產業邏輯的理性陳述。

    當我們終于發現,變革其實就是環境產業的常態,我們就努力用變革的因素來論述中國的環境產業。因此有了本書的成稿。

    資本價值

    理論上講,資本是最善于從未來看現在的角色。遺憾的是傳統資本太依賴歷史的數據的推演,一旦失去歷史數據,它就迷失于未來。而環境產業的歷史數據是最不準確的。因此,環境產業可能是資本最看不懂的行業之一。

    對資本市場來說,中國環境產業更是一個奇葩,他像霧像雨又像風。

    有的資本,特別看好環境產業,因為他是為數不多的沒有產業天花板的行業,生態環境需求不斷釋放,又具有自然壟斷性質,且需求遠遠沒有被滿足,好像是個傻子都能賺錢的風口產業。有的資本特別不看好環境產業,因為環境產業政府支付依賴度大,政策性強而市場性弱,需求大但穩定性差,叫好不叫座,技術含量低,應收賬款多,看上去是投機時代的偽產業。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認知分歧,恰恰在于對環境產業特性認知的不清,嘗試說清這個問題,是出版本書的初心之一。

    資本的本質是對風險與收益的把控與平衡,因為環境產業的獨有特性,按照一般的產業邏輯,資本讀不懂環境產業,對環境產業無法準確評估風險與收益。本書力圖成為資本理解環境產業的解碼器,成為資本把控產業方向的指引。

    你可能無法把控環境產業的常態,但本書力圖告訴你,如果你理解環境產業背后的發展邏輯,你可以把握產業的確定性趨勢和產業個體的確定性未來。

    六個部分

    作為產業的正名之作,《環境產業導論》這本書分為六個章節。

    第一章作為本書的內容挈領,從環境產業發展歷史的系統分析,給出環境產業的定義及解釋,在研究積淀中分析環境產業特征,以及環境產業的分類。

    第二章從環境產業的環境公共服務需求出發,闡述了環境公共服務的定義、特征以及分類,從投資體制、產權改革、價格改革、監管體系、財稅體制、交易關系等環節分析產業服務模式以及影響因素。

    第三章分析了環境產業的另一重要需求方—產業環境服務,其中的主體是工業環境服務。介紹了工業環境服務伴生工業發展的歷程,工業環境服務的分類、特征、驅動要素以及采購模式。

    第四章以變革的視角、歷史的眼光,結合中國的實踐,系統分析我國環境產業發展的歷程,以及在不斷變革中抓住確定性,預判產業的未來。

    第五章我們力圖用我們創造的系列化的產業分析工具,對環境產業進行定性系統分析,涉及產業分類、價值流、產業鏈、利潤池、競爭要素,幫助讀者從產業邏輯中把握未來。需要說明一點,雖然我們擁有行業最全的產業數據,但考慮這是一本導論性的理論書籍,不是年度報告,在本書沒有過多呈現數據統計,讀者可以參考E20研究院發布的各類數據報告獲得印證。

    第六章是闡述我們對環境產業未來升級方向的判斷,我們結合地方實踐提煉總結出價值奇點的定義,以及形成“五位一體”的實踐工具,期望為積極探索環境產業升級的企業提供參考。

    生態文明新時代

    本書的成稿,特別要感謝新時代的到來。

    中國帶著五千年的生態文明基因,在全球范圍內,將率先從工業文明跨入生態文明的新時代。新時代使我們能夠從生態文明的未來,回看現在。

    新時代讓我們對環境產業有了更深的認知。如果工業文明的主導動力是因為追求效率而進行的產業拆分,那么生態文明就是因為追求系統優化而展開的產業融合。

    對于伴生城市化和工業化而來的環境產業來說,中國環境產業沒有來得及清晰而完整地完成產業拆分。因此你就能理解,環境產業從來就是模糊的產業統計。這種模糊在未來可能也不會變得清晰。環境產業是工業體系中最后一個被拆分的產業環節,因為其很強的外部性特征,又可能是最先一個被生態文明融合的產業環節。

    環境產業從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成本中心而來,將向價值中心而終。環境產業產生于工業化和城市化,最終融入生態文明的碧水藍天,成為兩山產業。

    從未來看現在,環境產業是生態文明從未來派來的工業文明終結者。另一方面,當工業文明綻放最后的光芒,環境產業就是從工業文明升華到生態文明的使者。

    鳳凰涅槃

    中國工業文明的成長被濃縮到了四十年,伴生高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環境產業被更大的濃縮與升華,這種濃縮讓我們可以從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時間里感受環境產業的來世今生。

    中國環境產業從產生到即將融合,清晰可見的就是最近的這二十年。因此,在2018年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同時,我們也在回顧和紀念中國環境產業變革的二十芳華。

    因為環境產業是工業文明延伸的末端產業環節,因此會最先融合進入未來的生態文明,也因此在生態文明中具有獨到地位,環境產業所延伸出來的兩山經濟和兩山產業,必將是生態文明的經濟和產業支柱。

    孔子說:不知其生,焉知其死。就是因為我們見證了環境產業是怎么分化來的,所以將會看到環境產業如何融入城市和工業的綠色發展與轉型。

    或許,我們在用這本《環境產業導論》,來書寫環境產業的“墓志銘”,來書寫環境產業率先的鳳凰涅槃。

    新傳奇

    其實所有環境產業的從業者,都是在不確定中的執著前行者,他們的區別是對未來的信念不同、格局不同。環境產業一直自以為偉大,卻一直未長大。雖然境界高,卻一直是別人的成本中心。但是,從來沒有一個立足偉大的產業會止步于成本中心,我認為所有偉大的企業都必須是客戶的價值中心。


    在工業文明的大潮中,環境事業的偉大情懷,反襯出當下環境產業的短視與渺小。在生態文明的大趨勢中,環境產業正在進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更高境界,環境產業因為處在傳統價值鏈的末端,因此更加具有奇點價值,在這個價值奇點上,環境產業巨大的產業價值張力正在釋放。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新時代的環境產業正在融入他所依附的主體,共同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的有機組成,環境產業必將升級為兩山產業,成為一個引領未來價值的新傳奇。

    見證和參與這個傳奇產業,需要更強的責任感,需要更高維度的創新。而創新,需要理解生態文明的初心,需要更大的時間與空間的跨度和情懷。

     

    我確信,下一代最偉大的企業一定出在環境產業。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长岛县| 铅山县| 江山市| 天祝| 镇坪县| 洪湖市| 安康市| 上犹县| 麻栗坡县| 安徽省| 揭阳市| 靖远县| 抚顺县| 当涂县| 罗甸县| 会理县| 黄大仙区| 和平区| 木里| 拉萨市| 女性| 云南省| 大关县| 柘荣县| 鹿泉市| 吕梁市| 清镇市| 株洲县| 锡林郭勒盟| 黄浦区| 铜陵市| 石渠县| 乌兰察布市| 富源县| 双辽市| 耒阳市| 固原市| 虎林市| 筠连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