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吳佳妮通訊員杭建宣)黃梅天氣即將來臨。每到雨季、汛期,海綿城市就成為杭城百姓關注并熱議的話題。
6月11日,記者從杭州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杭州將完成100個重點海綿項目,并且將在全工程項目領域、杭州全市域范圍內鋪開海綿城市建設。
在全項目領域中融入海綿技術
結合“五水共治”、城中村改造、河道綜保工程等所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海綿技術,是杭州打造海綿城市的主要思路。
杭州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史宇光告訴記者,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是僅在某個區域內實施海綿,也不是要把城市刨個底朝天,把杭城變成大工地,而是要潤物細無聲,因地制宜。
信達濱江壹品、濱文中學、北干街道高田社區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新建項目,會融入海綿技術;西湖漾(東新路—東新河)綜合整治等河道整治工程,也會融入海綿技術。
“海綿技術要在建筑、小區、道路、公園、河道綠帶等各個領域項目中實現全覆蓋。”史宇光說。
桐廬縣迎春南路
海綿建設首次跨出主城區
2017年以前,杭州海綿城市建設主要集中在主城區。今年起,海綿城市建設的“腳步”將首次跨出主城區,延伸到臨安這個新的第十區。
同時,桐廬、建德、淳安納入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統籌范圍內,進一步完善了海綿城市建設全域管控體系。
今年,桐廬、建德、淳安等地將計劃在東興路、新電路、新安路、白沙路等道路建設項目中首先融入海綿技術,邁出各地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一步”。
杭州市海綿辦也表示,將繼續為起步較晚的縣市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保障在13個“區、縣、市”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浙江新聞+】
哪些亮點海綿項目值得期待
一起來看看
記者從杭州市海綿辦了解到,今年有幾個與市民百姓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海綿公園項目值得期待。
浙江之江水泥廠工業遺址公園
該公園位于濱江區浦沿單元聞濤路兩側、新生路以南,由原之江水泥廠部分遺存建筑改建,總用地面積10386平方米,今年4月初開工建設。
它是濱江區乃至杭州市首個結合工業建筑改造,運用系統化全園覆蓋式排水以及生態綠地手法打造的新型海綿公園。
據該公園實施主體——濱江區智慧新天地建設指揮部介紹,這一遺址公園的海綿設計亮點多多。
首先,公園主要采用了下凹式綠地、生態植草溝、綠色屋頂、透水鋪裝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等措施。
同時,構建包括排水蓄水設施、排水分區、匯水分區在內的完整“海綿體系”,預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可達89%,使公園在適應環境變化、應對雨水沖擊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綿彈性”。
目前,該公園正在施工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
丁橋北城公園
該公園位于杭州丁橋,華豐路以北、建塘南路以東、杭玻路以南,將與丁蘭智慧小鎮相結合,成為展現半山地區獨特“桃文化”的主題公園。
北城公園效果圖
公園占地面積約47100平方米,相當于6個半足球場大小,計劃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工,2019年底前基本完工。
項目設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95%,各功能區塊都將采用傳輸型植草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海綿技術。同時,項目還設置了200立方米的雨水調蓄池,調蓄水經處理后將用于公園日常綠化養護及景觀噴泉補水等,打造更環保、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海綿”生態公園。
首開金茂府
除海綿公園項目之外,加大對小區建筑類社會投資項目的海綿指標管控力度,也將是今年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
位于拱墅區的首開金茂府項目,將海綿理念融入到小區設計中,創造性地采用了改性構造鋪裝和陶粒蓄排水層的海綿技術,成為杭州市小區建筑類探索運用這一技術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改性構造鋪裝,簡單來講,就是對所有園區道路做結構性改造,設置路邊集水溝及滲管,最大限度地實施透水鋪裝,達到路面雨水及時排出的目的。
陶粒蓄排水層則是將地下車庫頂板上透水性不強的“自然土”,更換為厚度約10厘米的陶粒蓄水層,增強透水蓄水效果,確保小區內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