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一、主要商業模式分析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提到,污泥處理處置有兩種主要的商業模式:一是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工程提供模式(EPC),工程建成后由政府(業主)自運行;二是政府采購服務的特許經營模式,以DBO/BOT/委托運營等為代表。
BOT是目前污泥處理處置項目中采用最廣泛的商業模式,在調研的項目數量中占比為49%。其余的市場化運作項目采取了包括專業運營、投資運營、特許經營等方式,分別占比為29%、19%、3%,說明了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程度逐漸加強。
二、典型企業運營模式
污泥處置業務毛利率50%左右,凈利率25%-30%,包括兩種商業模式:
在各大污水廠就地建設污泥壓濾車間,通過公司專有的泥水一體化技術將含水率95%以上的污泥一次性脫水至55%左右,在運往公司廠區進行最終處置(發酵制菌和燃料棒等),達到源頭減量,節省運費目的;這類客戶主要以工業園區客戶以及大型印染污泥客戶為主,簽長期合同,一般收取250元/噸總體費用(含運費)。
客戶自己將污泥脫水至80%后,再運往公司廠部進行進一步脫水和后續處理,運費由客戶承擔,一般在120元/噸左右;此類客戶一般產泥規模較小,1年1簽,公司收取處理費35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