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臭水體治理、河道修復、海綿城市等這一類體量巨大、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面前,傳統的環保企業并不占據特別明顯的優勢,都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商業模式創新、質量風險管控和技術方案集成。而融資和政府協調能力強大就成了決勝要素,這是大多數環保企業必須正視的現實。
大部分環保上市公司在近期陸續發布中報。盡管每日股價和大盤一起漲跌,但綜合半年表現來看,多數公司的“期中考成績單”較為符合業界預期。而在收入、利潤的數字之后,不同類型公司業務擴展、戰略調整的發展邏輯進一步明晰,也可管窺環保產業深度調整的階段性特征。
由輕到重,業務多元
碧水源已經從一家輕資產高科技類型公司向建設運營類重資產企業轉變;永清環保尋找、培育節能環保及新能源領域的優質標的,加快外延擴張步伐
根據碧水源的中報,其業績依舊高速增長,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22.7%,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76.2%。不過,從總體上看,收入增速遠高于利潤增速,而其主要的業務分項也還不同程度出現了毛利率下降的現象;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且比去年同期減少20%左右。
這恐怕和碧水源最近兩年來的業務調整相關。有分析認為,首先,毛利率較低的工程業務占比加大,業務結算周期拉長;其次,PPP項目的增長對公司的資金壓力陡然倍增。
而從去年以來的發展軌跡看,碧水源已經從一家輕資產高科技類型公司向建設運營類重資產企業轉變。根據其中報數據,上半年公司新簽工程類和運營類訂單分別為26.5億元和66.3億元。
財經人士也表示,碧水源原來是一家輕資產的公司,以膜的生產、銷售、維護為主,自己運營的項目極少,但這種模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目前的市場環境。
為此,他們通過收購久安集團,獲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而引入勢力強大的國開行,則是看重后者既有錢又有地方政府資源。
由輕變重,可以說是要順應大勢加入PPP項目競爭的必然要求,但同時也會帶來兩方面問題:一是公司全面進入市政行業,勢必會帶來利潤率的下降;二是PPP項目持續時間很長,風險管控對公司挑戰巨大。
在土壤修復行業深耕多年的永清環保,其業務的多元性調整動作也很大。今年3月,公司與機構合作設立15億元規模的永清長銀環保產業投資基金,目的就是要尋找、培育節能環保及新能源領域的優質標的,加快外延擴張步伐。與此同時,旗下的垃圾焚燒項目先后投運,清潔能源、餐廚領域也有突破。
特別令業界驚訝的是其在大氣治理領域可謂是“半路出家”,但表現亮眼,甚至成為永清環保的業績主要增長點。今年以來中標多個大氣治理EPC項目,截至本次半年報披露日,累計中標金額超過9億元。
報告期內,永清環保大氣治理業務收入4.47億元,同比增長80.96%,占總收入的69.59%。8月4日,公司還拿下大唐國際錫林浩特電廠新建工程2×660MW超臨界機組煙氣脫硫EPC總承包項目,中標金額約為13180.72萬元,在超低排放領域也開始獲得市場認可。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永清環保在環境咨詢服務板塊積極布局,在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資質證書后。7月,公司中標西藏林芝克勞龍河流域水電規劃環評項目。業界認為,這一布局能夠充分發揮環評咨詢業務與土壤、大氣、固廢等領域的協同效應,激發更多業務增長點。
從永清環保的動向看,土壤修復及相關業務仍然是其重頭,相關的資本運作和技術研發也并未“惜力”。不過,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土十條”顯示了治理修復行業的階段性、長期性特征,項目積累和收益都要“細水長流”。在此情況下,多元化策略已經成為必然選擇。而其中報也展示了這一調整的初步效果: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及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82.31%、100.31%和81.37%。
傳統行業給予環保行業新機會
三聚環保下半年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意圖突破現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加工的前段治理、過程的高效凈化和催化;清新環境在非火電領域已經通過資本運作并購相關企業快速切入
在一些投資人眼中,三聚環保是會趕超碧水源甚至成為千億級別技術創新型環保公司。這可能有些夸張,但前者的成長速度確實令人矚目,一度被認為是同行中的中報凈利潤“老大”。根據公司2016中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歸母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64.27%、99.93%和99.63%。
這家環保板塊新貴,核心競爭力來自于能源凈化產品、工藝和工程化技術,其服務的是財大氣粗且客戶數量眾多的的石油煉化、煤化工、化工化肥等領域。后者正處于轉型升級和產業延伸需求激增的時期,為專業技術公司提供了可觀商機。截至今年6月30日,三聚環保部分已簽訂待執行的重點項目及劑種銷售合同金額超過126億元。
新《大氣污染防治法》發布,給能源行業催化劑、清潔化改造等能源服務市場帶來不少商機。三聚環保也在持續在相關技術上的優勢積累。今年上半年的鶴壁懸浮床加氫示范項目(國內首套自主研發)屬于又一技術突破。相關資料顯示,這項重油加工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相較傳統工藝,可使汽柴油收率提高20%以上。
三聚環保方面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意圖突破的領域集中在現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加工的前段治理、過程的高效凈化和催化。“通過開發焦爐氣凈化和轉化制甲醇和LNG,焦油深加工,化工焦氣化和深加工制液體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等一系列焦化產業轉型升級新技術,實現傳統煤化工、煤焦化、石油煉化、化肥企業協同轉型。”
大氣治理的持續加碼帶給傳統行業的壓力逐步加大,最直接還是反映在末端排放,因此,最先打開的市場也在這一環節。清新環境在此深耕多年,其中,燃煤電廠煙氣治理業務是公司目前聚焦的核心業務方向。
特別是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公司研發的SPC-3D技術具有較為突出的性價比優勢,拿單能力突出。有統計顯示,公司將在兩年間預計累計釋放訂單額近50億元,其中去年超過30億元。
不過,這塊市場蛋糕的新鮮度可能不會太久。根據政策層對火電超低排放的工作安排,今明兩年將是相關業務集中開展的時期,這也意味著相關業務具有“階段性”的特征。而與此同時,大氣治理也在向工業鍋爐等非電行業擴展。
對此,清新環境也開始了提前準備,在非火電領域已經通過資本運作并購相關企業快速切入。如通過并購中國鋁業175,436.45 萬元環保資產,布局冶金煙氣治理;以“股份+現金”并購萬方博通、博惠通100%股權。這兩家企業分別處于鍋爐煙氣脫硝行業和石油化工工程服務業,積累了石油化工領域的客戶資源與項目經驗,成為清新環境直接進入石化大氣領域,獲取技術資質的“捷徑”。
而業務可以不斷拓展的基礎還是核心的技術優勢。公司中報顯示,公司的研發投入比上年增加120.74% 。目前公司已經獲得各類核心技術專利70余項,正在申請的專利近20余項,相關技術可應用于電力、冶金、石化等多個行業工業煙氣治理中。
PPP成為跨界敲門磚
東方園林在海綿城市項目上“得分”不少,同時布局固廢;對外購買上,鐵漢生態的意向還集中在水務環保,與核心業務聯系緊密
就在不久前,“益陽16億黑臭治理項目入圍者皆國企”的消息再一次明確,在這一輪以綜合治理為特征的項目競爭中,“國進民退”已成大勢所趨。特別是黑臭水體治理、河道修復、海綿城市等PPP項目,由于體量和融資需求巨大,工程建設內容龐雜,已經成為環保圈外實力企業“跨界”的主流選擇。
而一些與“環保”關系更近的企業,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發展良機。東方園林和鐵漢生態這對從“綠化”行業殺出來的黑馬,PPP也成為他們擴張的主要邏輯。
東方園林公司8月11日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8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246.64%,公司業績實現超預期增長。
其中,公司在海綿城市項目上“得分”不少,今年上半年已中標工程項目總投資額約243.28億元。而相關項目的逐步落地也將帶動公司在園林、生態修復等原有業務的快速增長。
與上述發揮“協同”效應的跨界相比,東方園林布局固廢領域的邏輯則是簡單直接:就是看好這個市場需求大、利潤高、正處擴張期的新細分行業。去年有公司負責人曾透露的固廢產業布局當年即落地,今年開始收獲。2015年公司取得申能環保60%、吳中固廢80%股權,大力發展工業固廢、危廢處置業務,這部分為東方園林在今年上半年帶來收入4.13億元。
曾有民間投資人戲稱,鐵漢生態的增長邏輯可以復制東方園林。前者今年前5個月通過PPP模式獲得訂單增長,中標超55億元,同比增長45%;不過,其業務延伸方向不僅有環保,還有在環境質量改善后的旅游資源開發。
來自國泰君安數據顯示,公司訂單內涵朝向環保、旅游、PPP 規模大落地加速。其中PPP 訂單約38 億元,占比約66.7%;旅游/水生態類新項目約10.8/14.4 億元,占比約18.9%/25.3%,此兩類項目2015 年同期僅0/1.72 億元。而向外購買上,鐵漢生態的意向還集中在水務環保,與核心業務聯系緊密,今年已陸續收購中國水務投資6.4%和新疆昌源水務10%的股權。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在黑臭水體治理、河道修復、海綿城市等這一類體量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面前,傳統的環保企業并不占據特別明顯的優勢,都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商業模式創新、質量風險管控和技術方案集成。而融資和政府協調能力強大就成了決勝要素,這是大多數環保企業必須正視的現實。
另一方面,這些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本質上是公眾通過地方政府動用財政購買的服務。因此,對相關參與企業,關注的焦點不應只是業績是否亮眼,投資是否有高回報,更應在項目的性價比,治理的有效性、長效性上,進行更長久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