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15海綿城市天津環保新舉主題論壇在濱海新區喜來登酒店成功舉辦。天津市政院、渤海院工程所、濱海新區新城鎮政府、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土人景觀的相關領導及專家出席。同時,作為主辦方的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領導,與20多位來自萬科、華潤、龍湖、五礦、首創、華遠、碧桂園、平安不動產等地產業內的知名房企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論壇,并就塘沽灣項目在環保、海綿城市建設等領域進行了熱烈的研討。
塘沽灣項目位于濱海新區地理中心區,毗鄰天津自貿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和塘沽老城區,與南窯半島大事件預留地交相輝映,總占地面積21平方公里。北擁12公里海河超長黃金岸線,形成海河唯一待開發的U型灣區,不但延承了天津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更是未來津門沿海河發展的重要節點和承載地。在城市設計中,借鑒篩選全球近十余著名灣區的巧思與恢弘規劃手法。以城市、自然、未來為主題,在2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分區規劃、聯動發展。同時在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將生態宜居放在首位,努力提升人居生活品質。目前塘沽灣已報批國家低碳生態城鎮示范項目并通過了專家評審,積極引入海綿城市、綠色交通、生態農業、智慧微城市等先進開發理念,著力打造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態城鎮。
中建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綜合建設部副總經理姜旭為大家做了開場發言。他表示,中國建筑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地產集團,致力于城鎮綜合建設領域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建將持續以城鎮化投資建設為核心,緊抓國家新型城鎮的發展機遇,為城鎮綜合開發和運營提供強有力的解決方案,實現全產業鏈的運營。2010年10月,中建股份和濱海新區簽訂了戰略框架協議,以綠色建筑產業產能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多板塊通力合作,為濱海新區打造新的城市開發模式。并成立了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塘沽灣開發,將以三年成型,五年成勢,十年成熟的目標完成從單純開發到綜合運營的全過程。將塘沽灣打造成一個國家級示范城區,一個智慧城市,以高標準環境、高生態宜居為依托的示范小城鎮。
隨后,天津市政院副總工程師趙樂軍、渤海院工程所所長李明、清華大學環境學博士生導師賈海峰教授、人民大學教授葉劍平也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天津市政院副總工程師趙樂軍表示,海綿城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多年來國內對控制雨水徑流量和徑流污染有一定的經驗,但是都是單個基礎措施的落實,應該盡快推動塘沽灣海綿城市的方案落地,只有落地才能暴露并解決技術、措施、管理等問題,為國家倡導的“海綿城市的建設”做出貢獻。
清華大學環境學博士生導師賈海峰教授也認為,塘沽灣提出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非常好,尤其在濱海新區很早就提出了土地和金融先行試點的情況下,既然是先試先行,我們就應該探索出一個符合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
作為中建塘沽灣項目的合作方,來自土人景觀的劉德華副院長和李青副所長就項目的規劃設計發表了觀點。其中李青表示,項目一直堅持著三個大的目標,一是要將這片土地的綠色還給塘沽灣,二是把被水泥堤壩隔絕的海河還給市民,三是將活力帶給塘沽灣。
隨后,中建新塘助理總經理潘九生就塘沽灣海綿城市建設方面的探索工作做了匯報。他介紹了塘沽灣作為國家低碳生態城鎮項目的前期規劃情況,以及在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生態景觀、固廢、綠色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方面相應的專項規劃情況。而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秘書長卞洪登博士則以國際上先進的海綿城市案例,深度解讀了塘沽灣項目打造成為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和未來前景。
在報批國家低碳生態城鎮示范項目以后,塘沽灣持續深度落實生態規劃,將國家倡導的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融入到項目的建設中來,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雨水資源的良性循環和利用。作為區域發展的承載者,中建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開發的原則,積極探索努力著。
中建新塘總經理陳伯君表示,建設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是建設者們的共同心愿。宜居宜業既要創造經濟效益,還要包含人文關懷。中國建筑在建筑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業界的認可是對中建人最大的信任。如今中建開拓城市綜合建設的藍海,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獻計獻策,努力成就居民的中國夢,助力中國城市化建設的中建夢,中建將以塘沽灣項目向城市、向自然、向未來致敬。
論壇結束后,與會代表們來到塘沽灣規劃展示中心,實地考查并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對項目表示了濃厚興趣并表達了高度的贊揚。中建新塘作為本次海綿城市天津環保新舉主題論壇的主辦方,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與各位領導、專家、同仁溝通交流,從而能在塘沽灣未來打造過程中更好地融入海綿城市這一理念。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中建集團還將繼續舉辦“塘沽灣”系列論壇活動,打造京津冀三地要素交匯、產業融合、互動創新的空間載體和實踐平臺,共商濱海城市建設與發展之題。
2015海綿城市天津環保新舉主題論壇順利召開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