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監測體系有了頂層設計,管理思路更加清晰,這將通過體制機制的變革避免一些部門或利益相關者對數據的影響,有利于各級監測站將更多精力放在數據分析和監督考核中
●在對原有設備更新換代的新一輪建設中,很可能將老化、帶“病”運行或不完善、不合格的設備淘汰掉
環境保護部近日已經就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事宜與財政部達成一致,將分3步完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的上收,真正實現“國家考核、國家監測”。同時,環境保護部在資金保障方面出安排,25億元中央集中排污費專項資金投入的重點之一就是保障監測事權上收工作。
環境事權上收對行業和企業將帶來哪些影響,釋放哪些市場?環境監測企業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給產業和企業帶來正面影響
政策導向性明確 環境監測企業積極性被調動
據了解,此次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并非各級地方政府的所有環境質量監測事權都上收至中央政府,而是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中的環境質量國控點監測事權上收給中央政府。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數據造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監測,也能調動環境監測企業的積極性。
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事業部總經理孫越認為,目前只有部分城市的水質監測站和大氣監測站是第三方運營,這次事權上收的導向性明確,將產生全國效應,對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我國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約占所有監測點的30%,未來可能以這30%帶動其余70%的市場。”
他介紹說,目前,第一批國控點布點已經結束,下一步,可能會調整或新增一些點位,省控、市控各級的監測點也將逐步上交,第三方運營的增量將很大。
“環境監測事權上收將給真正有規模、有實力、專注于環境監測事業的企業帶來正面影響。”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榮強表示。國家對監測體系有了頂層設計,分3步完成事權上收后,對環境質量監測的管理思路將更加清晰。這次系統內部的調整,將通過體制機制的變革避免一些部門或利益相關者對數據的影響,有利于各級監測站將更多精力放在數據分析和監督考核中。
對于體制方面的改革,常紀文建議參考區域督查中心的體制,成立直屬環境保護部管理的副部級單位環境質量監測局,對環境質量監測進行統一考核,通過公開、公正的考核,從根本上避免監測數據受到考核評比等行政干擾。
哪些市場將進一步打開?
運營和設備市場將被打開 環境數據分析和環境管理咨詢產業將得到發展
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將催生巨大的市場,是業內公認的利好消息。孫越認為,未來的環境質量監測點可能從設備到運營都交給第三方管理,從較為成熟的大氣監測和水質監測入手的可能性更大。
而陳榮強也認為政策催生的市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眼前的市場,即原有設備的更新換代。在國控點的建設完成后,省市級監測點的建設計劃也逐漸清晰。新一輪的建設中,很可能將原有的老化、帶“病”運行或不完善、不合格的設備淘汰掉。
另一方面是未來的市場,即社會力量尤其是業內企業將高度關注環境監測運營市場的開放,這勢必形成高科技服務業在環保產業的新一輪應用。
比如,環境數據分析將運用到監測中。目前,雖然已經有了對數據的分析,但因數據量不足、準確性不高等問題,這一市場并沒有完全打開。未來,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運用到水、氣、土的治理中,使市場興旺起來。
“在掌握了準確的環境數據后,環境治理市場將更規范、更興旺。”陳榮強說,在政策的約束下,靠改數據已經無法掩蓋環境污染的形式,只能通過管理和治理改善環境質量。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或排污企業缺乏專業人員,無法有效評估環境治理的投入和效果。因此,聘請社會機構進行環境管理咨詢的情況將越來越多,環境管理咨詢產業也將得到發展。
國泰君安研報也認為,未來環境質量監測將分4條主線:一是空氣質量監測將向更廣泛區域監測發展,污染源監測將向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監測發展,VOCs監測已被納入“十三五”規劃,在政策推動下潛在需求將爆發;二是“水十條”將推動水質監測細分領域發展;三是在國家大力推動第三方運營維護服務的背景下,環境監測設備廠商正在由單純的設備提供者向環境監測系統及運營維護轉型;四是智慧環保發展將強化環境應急與預警監測,智慧環保的商業模式日漸清晰,有望得到全面發展。
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提供設備的同時更注重運營系統的發展
我國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發展僅10余年,而環境監測運營、社會化監測等也是近年來剛剛起步的。面對環境監測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要求的不斷提高,環境監測的從業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據了解,目前不少業內企業在提供設備的同時,也開始注重運營系統的發展。陳榮強說,從企業方面看,先河環保已經進入環境監測市場多年,無論從管理體系、質控體系,還是數據運營分析方面,都做了長時間的準備。但企業更希望市場可以逐步從低價競爭、數據造假等現狀,走向規范、正常的發展道路。
而孫越認為,環境質量監測中,只上傳數據的做法并不能體現其有效性,也不能對第三方運營企業進行有效監管。應該在監測數據的同時,把運營的狀態也監控起來。
據他介紹,聚光科技早在四五年前就開發了一套運用于水質監測站、大氣監測站的智能化系統。系統分為3級:第一級是儀表系統的運行信息控制,在進行環境監測的同時輸出儀表的狀態。第二級是采樣、預處理的狀態管理,通過系統運行過程監控,可以得知采集的樣品是否正常。第三級是環境動力系統的感知,可以通過傳感監控系統所在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影響監測結果的因素,甚至可以對系統進行防震、防雷等設置。
“這套智能化系統不僅可以實現數據質控,還能對第三方運營進行實時管理,全面保障了數據傳輸有效率、設備正常運行率和運營完成率。如果有人對監測設備做過手腳,系統會記錄下時間和修改的人員,利于追責和溯源。”孫越說。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浙江省水質監測站智能化改造時得到應用。在對前端環境監測設備智能化改造后,就可以通過后端的系統平臺進行質控管理和運營管理,同時,還能將不同廠家設備的數據資料收集起來,便于后期診斷維護。
監測事權上收創造更多產業機會
時間:2015-08-11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崔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