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能力=戰略能力X執行能力。”2014(第八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如是詮釋企業組織能力的創新。他自嘲地說,今天將要跟大家分享“豬”是怎么飛起來的。趙笠鈞一如既往的幽默使論壇現場掌聲不斷,他從博天環境實際出發,展示給現場嘉賓的是環保企業是怎樣飛起來的,又是如何做到飛的更高、更遠。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笠鈞
“飛起來”因為站在正確的風口
“站對風口非常重要,它會倒逼企業在技術上做到提升。”
趙笠鈞從博天環境過去19年的企業發展經驗出發分析了企業是如何飛起來的。他介紹,1995年博天成立,當時農村建了很多養雞場、養豬場,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博天敏銳洞察到當時社會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解決菜籃子工程。1999年當青島啤酒在全國展開啤酒行業的整合時,博天開始做啤酒行業的水處理項目。2004年社會開始強調“健康營養強壯中國人”,民以食為天,人以奶為鮮。在這一時期乳制品行業盛行,博天開始與伊利等乳制品企業合作。趙笠鈞表示,2008年博天又找到了一個正確的風口,分析發現煤化工企業普遍缺少環境治理專業化人才,所以需要專業的公司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從而博天判斷煤化工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又開始涉足新型煤化工行業的環保業務。趙笠鈞坦言,正確風口的出現也倒逼公司開始了對技術的創新。
“飛的更高”因為品質和技術的創新
“爬的更高,不是讓別人看到我,而是為了看清世界。博天慢慢發展起來,也發現環境問題越來越復雜。找對風口飛起來,怎么保證不摔下來?”對此趙笠鈞認為,要飛的更高,必須做到品質和技術的創新。
“2013年5月博天提出了‘十百千計劃’。”要追求公司技術服務的更加精細化,不僅要強調個人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應該強調公司整體的能力水平。趙笠鈞表示,環保行業已經到了大數據時代,公司提出“十百千計劃”,“十”就是確定十個最優的工藝方案,包括污水處理,循環水等等,比如針對不同類型的水處理,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處理工藝最為合理。“百”指的是確定一百項企業標準規范,進一步降低項目成本。“千”就是從公司所做過的項目中找出一千個問題。趙笠鈞表示,這就給了公司一個倒逼機制。從項目中找出的一千個問題可能包括工藝的選擇,以及施工建造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分析什么樣的平面布局會更合理、怎樣使建造過程當中的工程成本控制最低等等。
“除了技術創新,我們也需要品質的保證。”趙笠鈞表示,如果環保行業不在品質上下工夫,就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就不會成長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趙笠鈞介紹,2008年博天在做煤化工項目時,還只是關注污水處理,今天博天已經做到了延伸,更多的涉及生產性的水,比如脫鹽水、循環水、甚至是污水處理后的再生利用。過去的環保行業普遍存在支付意識不強的現象,而今天客戶已經開始高度重視品質,因此環保行業如果要走的更遠就必須要注重對品質的追求。
“我們整個行業應該互為翅膀,共同飛起來。”趙笠鈞表示,環保產業正處在巨大的機會風口,各個具有不同專長和優勢的環保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借著環境治理的巨大風口,共同飛起來,飛的更高、更遠。
趙笠鈞:環保企業需互為翅膀 共同飛起來
時間:2014-06-20 來源: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