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在慶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30周年所舉辦的清華環境與發展高端論壇上,環境圈里的大佬們都講了些什么?
日前,為慶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30周年,舉辦了清華環境與發展高端論壇。在論壇的第三單元環境工程與產業版塊,環境產業的領軍人物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深圳水務集團總工程師張金松、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日成、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范曉軍、國禎節能環保CEO王穎哲出席論壇并分享了公司的現狀、未來布局以及對行業未來發展的判斷,并就現場參會人員提出的有關環境產業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其中,文一波介紹,桑德集團經過21年的發展是國內最綜合的環保公司之一,在國內投資超過100個水務項目。未來環衛業務是公司固廢板塊的重點拓展業務,目前在全國的清掃面積約7000平方米,明年將達到2億平方米。今年環保板塊的銷售額預計將突破100億,明年的目標為130-150億。集團穩步朝著年銷售額世界前十的前景邁進。
戴日成總經理向大家介紹了碧水源和清華大學的淵源,碧水源未來的發展方向并并為行業發展諫言。
張金松表示,深圳水務集團是一家注重技術的企業。目前集團正在推進飲用水深度處理、污水處理工藝的升級改造、污泥處理(焚燒、深度脫水、資源回收利用等)三個方面的技術發展。
對話環節可謂亮點紛呈,嘉賓們的睿智與分享不時引得在場與會人員掌聲雷動。
-
創業
Q:環境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作為環境專業的畢業生想要在環境領域創業,如何選擇創業的切入口?
文一波:目前環境領域可謂迎來了歷史新的發展機遇,市場空間大,政策扶持多,資金渠道廣。畢業生創業,首先要結合自身資源選擇切入領域。尤其是目前的各細分領域潛力巨大。創業謹記:“快”、“專”、“適時調整”。
-
喬布斯
Q:之前范曉軍董事提到環境產業中出現“喬布斯”,為什么中國的環保企業不能做大?
范曉軍:首先很多國人,包括我自己都有“小富即安”的心理。同時,技術的發展要靠長時間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中國的環境企業與國外的大型企業相比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不可能永遠存在。時間的沉淀必然會造就中國環境產業巨頭的誕生。
-
鋰電池
Q:桑德集團是如何選擇公司業務的?比如為什么涉足鋰電池新能源業務?環保與新能源如何緊密地結合?以及未來新能源產業的布局是怎樣的?
文一波:選擇進入鋰電池領域,除了個人愛好之外,其市場空間的巨大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另外,要運用環保和新能源領域的交叉作用,比如,未來環衛業務將少不了電動車產業的貢獻。
-
技術&資本&政府關系
Q:在環境領域中,資本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時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有待加強。在企業中,技術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作為學生,金融管理與技術崗位應該如何選擇?
張金松:在我集團中,技術被賦予了很高的地位。不能忽視的是,技術要懂得提前布局,不能臨到要使用的關頭再想起研發。說道企業技術人員的發展,很多高層領導甚至企業家都是要從技術做起。
Q:技術固然重要,但是在中國的政企關系大背景下,可能技術的領先不及區域地方保護或者通暢的人際關系。不知戴日成戴總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戴日成:你的這個觀點放在十年前可能確實是這樣,但是目前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多數地方政府對于環境問題,已經由原來的“應對”,轉變為真正的“重視”。領先的技術也是重視的一個層面。作為環境企業,也要告別“拿來主義”的束縛,真正做到與眾不同才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來自清華環境總裁同學會)
整理自清華環境與發展高端論壇上各位嘉賓的發言,整理內容尚未經本人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