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現代城市園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泓池水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怡,但若在池中,水畔栽數株植物,定會使水景陡然增色。而且,水生植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對水體起凈化作用,是水體天然的凈化器。在當前水資源不斷減少,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僅能豐富園林景觀,還能改善水體,消除污染,讓人們真正享受到“碧波蕩漾,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
一、水生植物的種類:
水生植物是反映生長在水中或潮濕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國水系眾多,水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在園林中,按其生態習性可分為:
(1)浮葉植物:睡蓮,滿江紅,萍蓬等,菱等。
(2)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蔥,澤瀉,雨久花,香蒲,草蒲等。
(3)沉水植物:金魚草,伊樂藻,輪葉黑藻等。
(4)濱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類,水松,木芙蓉等。
二、水生植物的景觀價值:
水生植物景觀能夠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它不公可以觀葉,品姿,賞花,還能欣賞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聯翩。湖面上數株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葉青翠欲滴,粉紅,紫紅的令箭荷花嬌羞迷人,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們展現出一幅迷人的畫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營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蘆葦林,大片的香莆,慈姑,水蔥,浮萍定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三、水生植物的生態價值: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園林學家就注意到了水生植物在凈化水體中的作用,并開始巧妙地應用于園林以治理污水。近30年來,我國對東湖,巢湖,滇池,太湖,洪湖,白洋淀等淺水湖泊的富營養化控制和人工濕地生態恢復的大量研究證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大量繁殖,遏制底泥營養鹽向水中的再釋放,以利于水體的生態平衡。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濕地系統,在凈化城市水體方面表現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態價值的最好體現,人工濕地觀成為城市中極富自然情趣的景觀。
四、水生植物在景觀中的應用: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體為載體或與自然水體相連,這樣流動的水體有利于水質更新,減少藻類繁殖,加快凈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動的水體中做大量布置。種植時宜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設置深水,中水,淺水栽植區,分別種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區在中央,漸至岸邊分別制作中水,淺水和沼生,濕生植物區?紤]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設計種植槽,不公有利于管理,還可以有計劃的更新布置。
值得注意的是,水生植物只是水景的點綴,不宜過密布置,否則會喧賓奪主,既影響水中倒影及景觀視線,也會影響水體的流動和防洪。對于要求治污功能較強的水體,應選擇一些耐污強又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如千屈菜,水蔥,德國鳶尾等。
五、水生觀賞植物的特點:
1、獨特的生長環境,豐富了園林景觀。
人類對水的親近與渴望之情是與生俱來的,也就產生了各種觀賞水域。在這些水域中,總是離不開多種多樣水生觀賞植物。各種水生觀賞植物在水域中的合理布局,形成了波映花影,葉隨水移,優美而獨特的水生觀賞植物景觀。從而提升了園林的景觀功能,強化了園林的景觀效果,豐富了園林景觀的內涵,增強了園林景觀的魅力。
2、凈化水質,保持生態平衡
水生觀賞植物生長在水體與陸地之間,隨著水體深度的增加,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到沉水植物過渡而呈階梯狀分布,形成了水體與陸地之間的一條過渡帶。一片配置合理的水生觀賞植物,如同一個小型的水質處理廠,并有助于保持生態的平衡。水生觀賞植物帶對地表徑流有截污、過濾功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質。水生觀賞植物生長過程中將吸收大量的氮、磷,生長季節后通過收割植物可以將這些物質帶離水體,有效地減少了氮、磷等物質在水體和底泥中的富集,從而緩解水體富營養化進程。生長茂盛的水生觀賞植物還將成為魚類繁殖和鳥類棲息的場所,為保持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3、經濟價值
除了觀賞價值,水生觀賞植物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如5噸的蘆葦用以造紙可以代替20立方米的木材,用于紡織可代替1250公斤皮棉。香蒲的嫩莖(蒲菜)、荷花的地下莖(藕)、菱的果實等都是美味的蔬菜,既可豐富人們的餐桌,又可做為旅游產品開發利用,實現更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