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擊浪從茲始,環保企業走出去正當時,但激烈的競爭格局及復雜的國際形勢讓中國環保企業國際化道路難言順暢。對此,在2014年3月28日舉行的“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多位嘉賓為中國環保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建言獻策。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慶表示,中國水務行業已具備走出去的條件,但企業不能單打獨斗,要形成生態族群,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打造中國的水務品牌。
圖為 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慶發表講話
2013年,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指出,環保對外合作必須調整發展模式,將“走出去”作為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李克強總理也曾在講話中提出,愿推動節能環保產品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更多走向世界,向各國開放。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希望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中提升競爭力”。
周慶表示,目前在國家層面上已經在不斷地深化“走出去”戰略,而中國水務行業自身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及投資并購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并已培養出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而近年來,國內已有一批先行者為中國水務行業的國際化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但是周慶指出,“目前國家還沒有針對水務企業走出去實行相關的配套政策,行業企業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基本靠單打獨斗,各自為戰,導致國際化進程中困難重重”。 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趙軍也表示,目前中國水務企業走出去多是自發行為,尚未形成合力。此前桑德集團總裁文一波也曾提出,一個企業走出去可能很困難,更多的企業走出去,會形成氣候,有利于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對此,周慶建議,水務企業要走向國際,除了自身要具備“出得去”的實力,還要相互配合協作,形成走出去的“生態族群”,大家“抱團取暖”,才能“站得穩”并且“站得持久”。
周慶表示,所謂“生態族群”,就是希望通過匯集整個水務產業鏈上所有的公司,包括設計研發、生產工程、投資等相關企業,以及和走出去相應配套的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匯集在一起,組成一個比產業聯盟更緊密的組合,形成合力,進行優勢互補,真正實施走出去一體化的戰略。
中國水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也曾指出,我國環保企業走向國際,參與國際分工,一定要有強大后盾。對此,中國水網與環保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進行了專題合作,并計劃籌備“中國東盟環境工商理事會”,重點交流與解決環保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政策標準、投資環境、法律法規不熟悉、信息渠道不通暢,以及工程招標等信息缺乏等實際問題。
周慶最后指出,我們希望通過企業的行動和國家的支持,形成整體走出去戰略目標的實現,通過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參與國際化水務產品及服務標準的制定,和目標國適應的服務體系公共制度體系搭建,打造中國水務的舞臺。